首頁母嬰 > 正文

跑神時刻|育兒中的思維碎片

2021-09-10由 書魚知小 發表于 母嬰

01

上次老程去圖書館給孩子借書,借到一本100個睡前故事,讀了一會我倆都覺得那本書一般,聊了一下,不喜歡的童書故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想告訴孩子一些道理,故事結束時,巴不得加上一句“從中我們可以學到xxx”。

這其實是對孩子的領悟能力沒信心,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對書中一切開心、難過的情感都能領悟到,不需要特別的說教。

成年人不喜歡的東西,孩子也大機率不會喜歡,比如被說教。

P。 S我積攢了一些鼓勵爸爸參與育兒的心得,以後要分享出來。其中有一條就是選擇爸爸為主角的繪本故事。

02

現在回想起我小時候,營養真的很匱乏。沒有牛奶,雞蛋和豆類攝入量也不夠,肉類更不用說了。吃的最多的就是麵食,一天兩頓麵條,配有少量蔬菜。在大腦正需要發育的時候,營養不夠。

小時候也沒什麼課外書可讀,無論是名著還是小說漫畫都沒有,只有課本。我能看到的世界,只有周圍望不到邊的農田。我還稍微好點起碼有學上,我周圍的女孩子大多早早失學,在家結婚生子了。

九十年代的農村都那樣,大家會為生計發愁,十幾歲的年輕人唯一的出路是去南方的製衣廠打工,在外認識了合適的物件,管他天南海北早早結婚,生了孩子放在老家繼續出去打工,不像現在有網際網路隨處可以創業。

但我小時候並不覺得辛苦,因為周圍人都是那樣活著。能記得的事裡,還是快樂更多一些。有一件事我記的特別清楚,大概是我小學四五年級夏天的一個晚上,農忙季節收完麥子天已經完全黑了,那時候還是鐮刀割麥子,總會忙到半夜。滿天星星,我跟著爸爸拉麥子的車回家,我跟爸爸說,我今天看到了一個故事,裡面講的家不是房子要大才最好,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好的家。大意是這樣的,這一幕之後一直留在我腦海裡。

之所以想起這些,是因為在讀一本育兒書,讀的時候在想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環境。

有人說自己童年缺失的東西會加倍給孩子,我回想起來,不缺什麼,只要孩子吃飽飯,有書看就好了,如果可以還要多一點點自由,這是我若穿越回去,會給童年的自己的東西。

學區房、補習班這些,看自己能力吧,有就有沒有就算了。

私心還是希望我們能有點共同愛好,我要“不經意間”把我喜歡的書放在他的書架上,我們要一起爬山在山頂露營,我要買個籃球“不經意間”薰陶他將來一家人一起去打籃球,我要在週末跟他一起看哈利波特。當然如果他沒有長成我想象中的樣子,那也沒關係,他有他自己的愛好和人生,孩子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03

我舉起手機說,笑笑。他就會露出很誇張的笑,發出“啊哈哈”聲的假笑。

每每想到這樣好的一個小孩竟然是我家的,就覺得很幸運。

04

在快餐店看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吃飯。媽媽要走了,孩子還沒穿鞋,媽媽威脅她說再不穿我就先走了,說著就推開門出去了,孩子看起來四歲,光著腳跟著跑過去大哭拍門說,媽媽別走。

媽媽走回來,孩子開始穿鞋她一邊在旁邊說,你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嗎?煩死人了,你自己慢慢穿吧,我出去等你,反正你不著急,孩子一聽著急了更穿不好了。

唉,每次在外面看到家長訓斥孩子,我總是特別容易憤怒。不知道皮以後長大,我會不會和這位家長一樣怒氣衝衝對孩子失去耐心,但我一定會努力盡量避免這種事情。

和孩子溝通,是一門需要家長主動學習的學問,可惜很多人都是靠本能去養孩子的。

05

皮從週四晚上開始發燒,吃了退燒藥就降下去,不吃就39℃多。平時很聽話,生病期間不吃飯,也無心玩耍,一直要抱著來回走動。

我出門在外時,心神不寧,總在想他有沒有聽話,一直牽掛著。

老程把老早給他買的挖掘機拿了出來,他雖然愛不釋手,但還是精神不振。

我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發燒,不記得有多難受了,也不記得媽媽有多擔憂,只記得媽媽會在我生病時對我尤其好,有耐心而且會做只有我生病時才有的食物——燒蘋果。

等皮長大時,關於生病的記憶,可能也只有美好的記憶吧。

昨晚後半夜他是趴在老程身上睡著的,早上老程說,彷彿抱了一夜的核反應堆,一團滾燙的肉肉。

06

哄皮睡覺時,編睡前故事,隨口說了一句“小熊走出在森林裡的家,打算…”不由自主地就講述了一個小熊帶著一塊媽媽給它的公鹿肉披荊斬棘去外婆家的故事。

講她在路上看到了屎殼郎夫婦在推糞球,看到毛毛蟲卡在蛹上出不來,看到森林的薄霧慢慢褪去太陽透過高大的雲杉樹照進來,經過一條不寬也不窄的小溪,舔了蜜蜂搬家前忘在樹下的蜂巢,遇到一隻狐狸哥哥想把它騙回家吃掉,最終他安全抵達外婆家,還給外婆帶了路上採的花。

外婆用她帶來的鹿肉做了豆角燜面,我仔細講了豆角燜面的做法,先把肉炒熟,加豆角慢慢燉一會,再和蒸熟的面拌勻一起上蒸籠。真好吃,小熊吃得飽飽的,美美地睡了一覺,醒了之後幫外婆把院子裡豆角架下的草除掉。然後小熊就回家了,她來的時候放鹿肉的籃子裡放了一瓶豆豉,外婆說媽媽喜歡吃,帶給她。

小熊感覺回家的路似乎比來時更短,沒一會就穿過森林快到家了,這時候太陽快要落山了,她老遠就看到屋頂冒著做飯的炊煙,媽媽站在門口東張西望,她看到小熊後趕緊跑過來抱著她,說我等你好久囉,怕你迷路了。小熊蹭蹭媽媽的鼻子,趕忙把豆豉拿出來給媽媽。媽媽做的番茄雞蛋麵剛出鍋,小熊走了一路早都餓了,呼嚕呼嚕吃了一大碗。

我似乎是靠本能講完了這個故事,當然中間添油加醋了很多很多內容,譬如公鹿肉是哪裡來的,林子裡都有什麼花,那條河到底有多寬,還添加了好幾個其他角色。當我講完後,黑暗中孩子靜悄悄的,我以為他終於聽得睡著了。話音剛落沒多久,他突然發出喔喔喔的唱歌聲,又在床上翻滾起來。

我突然想起來,這個故事來源於我七歲那年,獨自一人帶著一塊肉穿過玉米地,跨過一條河走了幾里地去外婆家,外婆家裡沒人,我把那塊肉掛在門把手上去村子裡找她,我的記憶力僅有這些內容了。

07

一直對早教班學什麼比較好奇,恰好朋友分享給我一個價值599的早教課程,之前總看到廣告,賣的很好。看了之後我的感覺,就這?

號稱是從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社會能力、適應能力五個角度來培養孩子的,其實我覺得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事,照貓畫虎很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理念。

比如課程中拍攝的案例,可以時長緣故,在孩子探索遊戲玩法時,引導者迫不及待地直接給出了唯一玩法的示範。在孩子嘗試時,直接幫孩子達成目標。我個人是不喜歡這種的教育方式的。

家長要做孩子的腳手架,而不是代勞者。

我想象中的早教,是提供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環境,引導孩子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引導孩子自己為自己負責多做家務。這些更需要家長旁觀,而不是加入。

中文環境下的育兒課程,我也看過聽過不少了,唯一值得推薦的是陳忻老師的課程和書,之前一直想好好寫寫,差點忘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