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2022-05-27由 華服志網 發表于 女人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在政治的影響下,明朝服飾結構在結合唐宋漢服與蒙元胡服的特點基礎上, 形成了自己獨到的風格,既保留有寬袍大袖、交領右衽的形制,也有在褡護、馬面裙的結構上運用方便活動的前開衩、側開衩形式,服裝的樣式和質地十分多樣化。

透過館藏和史料資料的研究,並藉助明代服飾仿製驗證,明代服裝顛覆了我們對中國傳統服裝結構的普遍認知:認為我國傳統服裝就是平面裁剪的形式,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在這時期,一些立體造型的手段已經大量地運用到服裝上,如分割線、褶、省等,在麒麟袍服、襖、馬面裙、褡護中已經運用到了順褶、對褶、 死褶、活褶等立體造型形式,袖部、衣身等位置分割線的運用也很普遍。A字形廓型、琵琶袖型、褶襉、省、分割線、交領、對襟等結構的運用大大豐富了明代 服飾造型與結構。

褡護的結構

01

交領右衽,無袖,左右開衩,右側腋下有兩對繫帶。整個衣身結構由兩部分組成:領、衣身。衣長 126cm,通肩寬 66cm。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褡護尺寸復原

領結構特點

交領右衽,領長125cm,領口長 109cm,領闊 22cm。右襟領窩為與肩線垂直的垂線,右襟領身 42cm,左襟領窩為斜向弧線。右襟有內繫帶,繫帶長 31cm,繫帶寬 1。5cm。

圖|領部結構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褡護領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右襟領部尺寸復原

衣身結構特點

衣身由左右片、側耳片組成。後片由後中線分成左右 兩片,後中縫長126cm。前片左襟片由前中線分成左右片,前中心線長 110cm。前身右襟片只有前中心線右邊片。通肩長 66cm,袖口大 43。5cm。

腰部左右兩邊上下各綴 2條繫帶,上邊帶略寬,下邊帶略窄,兩條帶間距 7cm。上邊帶長 27cm,頻寬 2cm;下邊綴帶長 22cm,頻寬 1cm。身側有開褶,腰部兩側前後片上均有立體活褶,共計 8個,如圖側開衩褶示意所示,A點與 A點重合,B點與 B點重合,兩活褶相疊加形成立體形態。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衣身結構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側耳片結構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褡護衣身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側開衩褶示意

華服時課|明代褡護的結構

圖|褡護側開衩

閱讀海量服飾文化資源

想了解更多華服知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