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女人 > 正文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2022-03-22由 東方文化雜誌 發表于 女人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人類對於美的追求是亙古不變的。過去受制於時代的侷限,人們為把自己收拾好看,做了很多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非常匪夷所思,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事情。是為了取悅自己,還是為了迎合另一性別群體?直到如今,我們也很難給出準確的答案。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縱觀古今、無論東西,人們為了變美從來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莊子早在《逍遙遊》中就形容仙人“肌膚若冰雪”。古希臘《荷馬史詩》讚美女神赫拉有“潔白如雪的玉臂”,可見人類對“美白”的渴求是高度一致的。因此,白面板便是公認的養尊處優明證。

在中國古代,最初美人們會用珍珠粉、稻米粉、白玉膏抹臉,但是到了唐朝,宮廷仕女們發展為用鉛白塗臉,並在鉛粉裡摻入西域香料。表面看,的確達到了美白效果,可長此以往,重金屬物質殘存於面部,反而會使肌膚枯槁,嚴重者有中毒、毀容、患癌的危險。然而與中毒的結果相比,封建王朝裡僅“為悅己者容”的卑微女性們寧願獲取短暫的白皙容顏,也要無知者無畏地使用著口服砒霜、鳥屎糊臉等奇葩方式。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我們再將目光遠眺至西方,人們對“白”的追求依舊高漲。中世紀的歐洲,當愛美的人發現經過放血療法,人的臉色會變得蒼白。於是一心求白的人們便開啟了放血的反科學美白熱潮。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女性們為了擁有蒼白麵容,進而懇求醫生在自己的耳朵後面各放一隻吸血的水蛭,手法極端到令人髮指。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素有“威尼斯之魂”美譽之稱的“鉛白”在威尼斯盛行, 它的毒性與美白功效相比,毒性被人們忽略不計。伊麗莎白一世是16世紀“威尼斯之魂”的“超級帶貨女王”。她每日都要在臉上塗滿鉛白,還要畫上青色的血管,假裝自己白到透明。在她的帶動下,但凡貴族小姐,都以非常態的發亮肌膚為理想美,還要時刻戴手套、帽子、遮陽傘,以免因紫外線照射而變黑。這種防護措施,可比當下女性們還要嚴苛謹慎。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伊麗莎白一世

到了19世紀,奧地利州的斯塔利亞人將吃砒霜演變為生活的日常,認為它是靈丹妙藥,可強身健體、膚白貌美、青春永駐。拉斐爾前派藝術家們筆下的女模特西德爾,就熱衷於服用砒霜製成的美白口服液,其妝面亦可從畫家米萊斯傳世佳作《奧菲利亞》中得以窺見。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畫家米萊斯傳世佳作《奧菲利亞》

西班牙黃金時代的一些女性們連黏土都不放,因為吃土會導致營養不良,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減少。於是他們就把粘土做熟,透過吃土讓面板呈現一種病態的蒼白感。

“美白”只是基礎變美第一步,古人們的追求還不止於此。

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人用鱷魚糞便、驢肝臟和蜂蜜混合物塗睫毛,效果如何不知,但味兒肯定大。他們在眼睛周圍塗上墨色,以使眼睛能避免直射日光的傷害和辟邪,這便是最初的眼影。而且古埃及人還會在身體上塗香油,用來保護面板免受日光和昆蟲的侵擾,算得上最初的防曬。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伊麗莎白·泰勒飾演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女法老克麗奧佩特拉。

古羅馬人則更不要命一點,用顛茄水來擴充套件瞳孔,不僅有毒、長期使用還會導致死亡。在維多利亞時期,焦煤油被用作眼線筆、眉筆和睫毛膏,不但氣味難聞易燃,還會造成失明。歐洲古羅馬人則用海藻使蒼白麵頰呈玫瑰紅色,古代赫梯人利用辰砂,古希臘人利用植物根部使面頰著色。

只能說,過去的西方人想讓眼睛變美實在太瘋狂了。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名姝第二季》裡畫著濃重腮紅的夏洛特

相比較中國古代妝容則很少對眼睛動手,有記載的大抵是鳳梢,用毛筆和石墨畫眼線。而古日本用紅黏土塗於上眼角,除了美化,也是作為驅邪的手段。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日本女性傳統妝容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源氏物語》中形容到,女主角紫姬拔眉染牙後“更美了”。

口紅是化妝時最重要的彩妝單品,現知最早的是5000年前古代蘇美爾的烏爾女王命人從含鉛鐵的岩石中提取紅色顏料,塗抹雙唇。古埃及人也使用氧化鐵、胭脂紅和其他染料用於染唇,埃及豔后就是口紅的狂熱愛好者。古希臘的口紅配方不僅噁心還是妓女的專屬。古羅馬時代女人們有用紫紅色含水銀的植物染液和紅酒沉澱物製成的口紅,男人也會塗口紅以示地位崇高。

歐美口紅風靡始自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她用蜂蠟和紅色硫化汞混合物來給嘴唇染色,締造了紅唇的流行。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唇膏在中國古代稱為口脂或唇脂。三星堆發現的人面像臉頰和嘴唇就塗有硃砂。當時用硃砂加入動物油脂和香料製作的口脂極為常見。但硃砂是有毒性的,長期使用對身體有害無益。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硃砂

3000多年前的商紂王時期,燕地婦女採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塗抹於唇部。因為產自燕地,故為“燕脂”,後稱“胭脂”,一直成為女子化妝的流行重點,流傳至今。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據史料記載,古代的埃及人、羅馬人、日耳曼人、中國人和印度人很早已開始染髮。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極其熱愛黑髮。為了染黑髮,他們會把有毒的氧化鉛和石灰水混在一起抹在頭髮上。古希臘人稍微好一點,他們抹是草木灰和醋汁的混合物,雖然不會中毒,但容易灼傷頭皮、掉髮變禿。古羅馬人則走的是噁心路線,水蛭泡醋,發酵兩個月,再塗到頭髮上,然後坐在太陽下烘烤上色。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羅馬帝國時代,國家強制性要求所有的妓女要將頭髮染成黃色,以示身份上的區分。大多數妓女都選擇戴上假髮,而一些人也會用植物和堅果燃燒後的灰燼來染髮。一直到了1800年,英國一位化學家珀金的一個意外發現永遠地改變了染髮史。當時,為了治療瘧疾,珀金在1863年創造出了第一個合成染料,顏色是淡紫色的,當時他將它命名為Mauveine。不久後,另一位化學教授從這個合成染料中提取了變色因子,一直到現在為止,它都是現代永久性染髮劑的基礎。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盧茲·勞特累克《紅磨坊的沙龍》畫中的妓女依舊是黃髮

早在三萬千年前的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就已經走在脫毛的路上了。他們把石頭磨尖、放在面板上來回摩擦,企圖擺脫毛手毛腳的形象。現在看來,這種粗暴的操作,流血、疼痛是免不了的。

到了古埃及時期,脫毛的方式就溫和很多,她們用貝殼製成的鑷子、浮石,或用糖和蜂蜜製成的蠟,塗抹在面板上,再用布裹起來,等糖變硬,“呲啦”一撕,這大概就是現在蜜蠟脫毛的原型了。相比之下,古羅馬的脫毛方法就硬核多了,準備好砒霜+生石灰,燒好熱水投入煮沸,然後塗在需要脫毛的地方。等陣陣燒灼感襲來的時候,趕緊清洗乾淨。萬一洗的慢了,怕是連皮都要“脫掉”!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中國也有脫毛的記載。相傳隋朝出現的“挽面”,就是用線除掉臉上細微的汗毛,讓面部看起來更光滑。而且古代挽面的風行還誕生了挽面婆這個專門的職業。她們先在被挽面者的臉上抹些石灰粉用作潤滑,然後拿一根浸溼的白色棉線,藉助牙齒和雙手讓棉線上下左右交叉絞動,拔掉臉上的絨毛。這一脫毛方法一直流傳至今,現在一些老年人中依然流行。

不正經科普:為了變美人們都做了些什麼?

看了這麼多疼的疼、髒的髒的變美方法,這讓人不禁感嘆,從古至今人們為了美,已做出了無數的努力和嘗試。而隨著審美的不斷變化,人們對美的焦慮依舊不輸給以往任何時期,但有一點是永遠不變的,就是健健康康的美才最好!

(編輯:徐一)

小編碼字不容易

喜歡就請點個【在看】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