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 > 正文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2021-09-04由 虎嗅APP 發表于 科技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娛樂家,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事到如今還沒象徵性的表態入局“元宇宙”,恐怕都沒臉稱自己是大廠了。

壹娛觀察剛剛在《別理Soul了,他們才有資格在中國談元宇宙》一文中分析了騰訊和愛奇藝為什麼是國內平臺級公司裡最有可能搭建起元宇宙框架的公司,而就在8月27日,彭博社率先報道稱 位元組跳動 準備以5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國產VR硬體公司Pico。

8月29日,Pico也釋出了內部全員信,確認了這一次收購,稱Pico將併入位元組跳動的VR相關業務,整合位元組的內容資源和技術能力,將在產品研發和開發者生態上加大投入。根據36氪的報道表示,

 這筆交易的最終價可能遠不止50億,“收購金額或許能達到15億美金(摺合人民幣約 97 億元)”。

事實上,就在幾天前,Pico的大股東 歌爾聲學 釋出2021年中報時,還專門在財報中將 VR 板塊單獨列了出來,表示“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因為公司VR虛擬現實等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盈利能力改善。”不過這才沒幾天,就把這項業務直接變現了,顯然下一季度財報將會相當好看。

對於位元組跳動來說,之前1億元投資元宇宙概念公司程式碼乾坤似乎更像是小試牛刀,如

 今豪擲近百億收購一家VR硬體公司,顯然才是其向著Facebook編織的元宇宙之夢邁進的關鍵。

只不過要知道Facebook含辛茹苦養了 Oculus 六年,才終於搞出一款賣座的Quest 2,而向來追求立竿見影的 張一鳴 ,願意為這條暫時看不到盡頭的賽道投入多少學費呢?

一、VR熱潮走了又來,Pico終於等來了大腿

Pico作為一家VR軟硬體研發製造商,除了致力於虛擬現實軟硬體的研發,同時也涉及虛擬現實內容及應用的打造,幾乎和Oculus一樣,都是在為VR終端使用者提供從完整的產品與服務體驗。

目前研發過的產品有Goblin VR一體機、Pico U VR眼鏡以及Tracking Kit追蹤套件等。

在經過了15、16年之後國內資本對於VR行業的冷眼旁觀後,除了像愛奇藝VR這類依託於愛奇藝平臺的硬體公司,

 目前國內的VR產業中能夠獨立製作的VR產商已經屈指可數,Pico正是其中之一。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愛奇藝VR奇遇2S

因此整個市場上其實留給位元組跳動選擇的收購標的本就不多,甚至如果不找點下手,恐怕拿著錢都找不到可買的物件了。

當然Pico自身也有賣身意願,其創始人周宏偉曾公開表示:“國內的一些遊戲、網際網路巨頭,我覺得他們必然會(對 VR)有投入,我們希望在那個時候Pico是最好的,跟他們的一個合作者也好,或者是一個投資標的也好。”

這其中大概也與Pico的大股東歌爾聲學不得不賣多少有些關係,後者作為知名的硬體代工廠,其實也是Facebook旗下Oculus Quest系列的主要代工廠之一。這其實也是Pico的產品能夠在很多層面非常接近Oculus Quest 2的重要因素,儘管Quest 2並未在國內銷售,但其中的利益衝突依然存在,這都讓歌爾聲學不得不放棄其一手孵化的專案。

當然,位元組跳動顯然也不算病急亂投醫,Pico作為硬體廠商,本身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也還是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尤其是在Oculus Quest 2在國內屬於“不存在”的情況下。

今年5月,Pico釋出新一代VR一體機Pico Neo 3,根據官方說法開售24小時銷售額便破千萬。該裝置基本上學習了Quest 2的硬體優勢,支援6DoF(六自由度)。相比3DoF多了上下、前後、左右三個位置的移動自由度,空間位移的增加意味著使用場景的擴充套件,使用者體驗可以從靜態的影片觀看,延伸至動態的VR遊戲體驗。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Pico Neo 3

綜合來看,Pico的市場表現也的確屬於第一梯隊。根據IDC今年3月釋出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AR/VR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Pico位居國內VR一體機市場份額第一,Q4份額高達57。8%。

這也讓Pico成為了國內少數能夠在最近今年實現連續融資的VR公司,其最近一輪融資發生在今年3月,Pico宣佈完成2。42億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 基石資本 , 招商局 資本, 建銀國際 等。該輪融資完成後,Pico的B輪和B+輪整體融資額已達4。35億人民幣。

當然,按照Pico上一輪融資後的11億元的估值,

 位元組跳動本次收購也給出了相當高的溢價,幾乎已經相當於當年Facebook收購Oculus時一半的價格。

急於入局的心態可見一斑,只不過對於位元組來說,花錢購入入場券從來不是問題,問題依然還是入場之後的心態調整與戰略耐心,而在這方面,位元組的表現一向都不算好看。

二、硬體與生態都需要養,但張一鳴有這個耐心嗎?

Facebook在2014年時花費將近30億美元完全收購Oculus,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其投資領域的一大敗筆,尤其是在2016年後VR熱潮過去,放眼全球也沒什麼幾家公司還執著於開拓這一賽道。

不過在Facebook一本萬利的廣告利潤與 扎克伯格 本人對虛擬現實的野心支援下,Oculus幾乎也算是少有的沒有後顧之憂,在單一賽道上屢敗屢戰並有可能實現口碑逆轉的商業案例。從高階的PC VR到入門級一體式頭顯,Oculus也把業界彎路全部走過一遍,最終才依靠Oculus Quest 2打開了局面。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Oculus Quest 2宣傳圖

兩千出頭的價格,就能得到較為完善的VR硬體體驗,這在五年前幾乎是無法想象的。

根據相應的硬體拆解得出的製造成本,在上市前期,Oculus Quest 2幾乎也屬於虧本銷售,甚至在最近的面罩召回事件後,Oculus直接推出了加量不加價的128G入門版本,顯然Facebook也希望能夠儘可能覆蓋足夠多的使用者,

 並且讓硬體銷售帶動內容生態向前。

“我們一直相信當活躍使用者到大約1000萬時,使用VR的人們的市場就足夠大了,對於開發人員而言,這都是值得的,要為此開始開發。”

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曾不止一次表示,他看好VR/AR作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信心,更為重要的是確實給予了非常高的投入。

根據Facebook第二季度的財報,廣告業務之外的其它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Oculus和Portal等VR/AR硬體,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至5億美元,僅佔總營收的1。7%。

不過雖然收入規模對於一家萬億公司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但Facebook對這項業務表現出了的重視恐怕讓所有人震驚。

根據the Information統計,Facebook2021年初僱傭了約5。9萬名員工,就有近1萬人在其VR/AR業務部工作,佔其員工總數的17%。而且扎克伯格在企業內部問答表示,公司內部員工購買Oculus Quest 2可享受全額報銷,甚至他們最新的虛擬辦公Horizon Workrooms也在推出前就在公司內部進行了長期的日常辦公測試,

 這種全情投入充分說明了其推動VR/AR業務的決心。

同樣是廣告營收為主的巨頭公司,位元組跳動似乎也正在重複著Facebook的路徑,甚至可以說在如今的這個時間點,Pico的硬體產品要遠強於Oculus當年被收購時的狀態。

但成熟的硬體產品並不代表著就能快速佔據市場,尤其是在VR這一領域,軟體生態往往更具有決定性,而VR遊戲的投入更是費時費力。事實上Oculus Quest 2以及Pico新品的銷售量,

 很大程度上還是要得益於 V社 開發的3A級大作《半條命:愛麗克斯》的及時出現,以及長期讓VR裝置不至於快速吃灰的VR音樂遊戲《節奏光劍》。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節奏光劍》遊戲畫面

對於現階段的VR硬體公司來說,很難單純指望外部開發者去創作出一款足以吸引並且留住使用者的熱門遊戲或內容,多數時候硬體廠商也必須要承擔起維護生態的重任,就像國內流行的VR影視內容背後多少都有愛奇藝的身影。

對位元組跳動而言,

 收購一家VR硬體公司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要真正保持競爭力並搭建起元宇宙的基礎框架,後續在軟體生態以及遊戲內容上的持續投入無疑會是大頭。

從去年開始,VR遊戲的相關融資增長明顯,且投資額開始顯著上升,更關鍵的是部分頂級VR內容廠商已經悉數被收購,光是Facebook一家就已經收購了5家VR遊戲企業,其中就包括《節奏光劍》的開發商Beat Games、《Population:One》開發公司BigBox和《Onward》開發商Downpour Interactive。就連EA都對VR遊戲動了心思,花費21億美元收購了上市手遊公司Glu Mobile,後者曾開發VR遊戲《DeerHunter VR》。

而極少數做出熱賣國產VR遊戲《Contractors》的Caveman Studio,最先選擇的發行平臺也依然是Quest,在國外銷量超百萬美元后,今年才終於與Pico進行合作實現了國內發行。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VR遊戲《Contractors》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VR遊戲的開發與發行,與目前國內最流行的手遊還是有極大區別,

 先出海再回國成為多數想要在VR遊戲上有一番作為的工作室必經之路。

說一千道一萬,即便是現在有了Facebook的搖旗吶喊,VR平臺距離像智慧手機那樣的大爆發也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而從位元組跳動過往對於硬體投資與賽道押注來看,其贏在當下的意願要比其他巨頭來的更明確。在收購 錘子手機 之後,只用了一年時間,銷量毫無起色就讓這一情懷品牌徹底被砍掉,轉型教育智慧硬體現在又遭遇到“雙減”政策,前途未卜。

即便是VR硬體對於位元組跳動來說僅僅只是元宇宙這一概念型業務的敲門磚,

 但其更加複雜的硬體設計與供應鏈管理,以及去年以來不斷惡化的晶片短缺導致的產能問題,都會無時不刻考驗位元組跳動那為數不多的耐心。

位元組跳動與Facebook的另外一大不同點則在於社交業務的懸殊地位,雖然兩家公司都以廣告作為主要營收,但不論是今日頭條還是抖音,其都是依賴演算法的內容分發平臺而非社交媒體。而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如果VR硬體是元宇宙的硬體骨架,社交關係則是元宇宙的軟體靈魂,畢竟沒人想在空空如也的虛擬現實裡遊蕩。即便 TikTok 在國際短影片業務上依然壓制著Facebook,

 但後者總量接近35億的社交媒體使用者,顯然才是扎克伯格ALL IN元宇宙的最大底氣。

雖然Tech星球報道稱,位元組內部正在開發一款元宇宙的社交產品“Pixsoul”,但現在的起步離起效更是遙遙無期。

張一鳴的元宇宙學費還需多少個百億?

即便是有“APP工廠”之稱,位元組在社交領域的嘗試也大多以失敗告終,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市場,想要在社交媒體上挑戰騰訊與Facebook,顯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大的問題是,位元組的流量生態一向都是自成一體,論封閉性與自產自銷較騰訊、 阿里 都更勝一籌,而需要反覆強調的是,

 元宇宙需要的恰恰是開放生態以及更廣泛的外部合作,即便是Facebook也承認自己無法包辦一切。

高價收購VR硬體公司,足以讓外界看到位元組跳動競逐元宇宙的急切狀態,只不過在這條尚未成型的賽道中,要為探索不確定性付出的代價只會更多,離資料、增長這些肉眼可見的成效只會更遠,但就像快看CEO 陳安妮 在媒體採訪裡所說的,位元組關心的都是資料、增長,而不像騰訊起碼還會在意IP價值、文化內容。

如果看過《 頭號玩家 》的人都知道故事的結局,處心積慮不斷氪金的大公司終究不是真心愛好的玩家的對手,在現實中故事或許沒有這麼夢幻,

 但扎克伯格這些年為不相信人性只依靠演算法以及效率至上所交的學費已經足夠多了,張一鳴則更像是才剛剛入門而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作者:大娛樂家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