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 > 正文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2021-11-19由 全球囧新聞排行榜 發表于 體育

原創文| 從悰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前幾天,一段監控影片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義烏蘇溪鎮的一個交叉路口,一男子駕駛電動車,載著妻子,與一輛計程車相撞。夫婦二人都受了傷,被緊急送往醫院,好在傷勢不重。

交警趕到醫院,判定電動車司機負全部責任,男子不服,一口咬定是出租司機的過錯,並且要求賠償。

交警拿出手機,開啟現場的監控影片,影片顯示電動車行至路口時,不但闖紅燈,還駛入了機動車道,與正常綠燈行駛的計程車相撞。

鐵證如山,電動車司機百口莫辯,只能接受懲罰。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人手一部的拍照手機,讓黑暗、謊言無處遁形,讓正義、真相得以大白天下。

越來越多的新聞事件出現“反轉”——“好人”變成壞人;“弱者”變成施暴者;“道德楷模”變成蹂躪道德之人。

人性本惡。

對很多人來說,所謂“素質”,是演給別人看的東西。一旦離開別人視線,露出本性,你我都差不多醜陋。

一個人真正的素質水平,往往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01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一日深夜,兩名打扮時尚的年輕女士,來到一戶人家門口,研究起屋主放在陽臺上的鞋子。隨後,竟然像逛鞋店一樣,開始在鞋架上挑挑揀揀。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其中一位女士偶然間發現頭頂的攝像頭,頓時花容失色,掩面而逃。

“有監控!”成了投機分子的“緊箍咒”。以身試法者不都是賊膽包天,往往存著僥倖心理,做些一葉障目、掩耳盜鈴的勾當。

自欺,以欺人。

這種愚蠢行為的另一種呈現形式,便是網路暴力的猖獗。

隨著人們對社交網路的依賴,即使沒有攝像頭,“監控”也無處不在。

網路作家和菜頭以愛打抱不平著稱。

有一次,好友史航遭受網路暴力,隨便應對了一句。和菜頭覺得打擊力度不夠,決定人肉搜尋肇事者。

沒動用任何非法手段,僅僅透過翻閱此人微博,以及過人的邏輯推理能力,就查出了他的真實姓名、戶口所在地、工作情況、心儀物件,並公佈於眾。

很多人在親朋好友關注的朋友圈裡,充滿正能量,秀恩愛、秀美食、秀歲月靜好;在無人相識的微博裡卻換了一副嘴臉,任憑隱藏在心底的負能量肆意蔓延。

越是在無人監管的環境裡,人性的惡就釋放得越明顯。

02

如果所有人都瞎了,世界會變成怎樣?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失明症漫遊記》一書中,就做了這樣一個思想實驗:

“繁忙的路口,綠燈亮了,中間車道的頭一輛汽車卻停止不前,司機在擋風玻璃後面揮舞著手臂,圍觀的人開啟車門之後,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卻被傳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醫生成了第三個犧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個城市陷入了一場空前的災難……”

秩序崩壞,道德淪喪,人性的陰暗面毫無遮掩地暴露出來,那個世界,無異於人間地獄。

作者借小說人物之口,道出真理:“不要以為失明症使我們變得更好了,也沒有使我們變壞。”

失明症,不過是一個藉口,為自己的惡行開脫。人們以為沒人看得見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坦然脫去文明外衣,暴露出醜陋的本相。

小說中,醫生的妻子是唯一沒被感染的人,她假裝失明,見證了人性中最不可直視的部分。

人在做,天在看。

儒家把“慎獨”作為極高的道德標準。

劉晝將“慎獨”解釋為“獨立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是三體星人,彼此的思想完全透明,你一個人蓋被子睡覺想的事,讓人知道也不慚愧,才算得上真君子。

文明的開端,不是擼起袖子大興土木,也不是全民動員垃圾分類,而是對任何一個微小邪惡念頭的謹慎。

文明的終結,不是屠殺,也不是末日,而是任憑邪惡的念頭野蠻生長,肆意蔓延。

03

張愛玲說:“世上的好人比真人多。”

人前做“好人”是容易的,難得的是人前人後行為一致的“真人”。

最近,一段吃泡麵的影片火了。引來840萬網友點贊,紛紛表示:實在太帥了!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影片中,一名消防員正趴在一輛私家車的引擎蓋上吃泡麵。天氣炎熱,他邊吃邊用制服擦汗。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剛剛胡亂塞下兩口,隊友就提醒他,又有任務了。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只見他一手拿泡麵,一手用制服把引擎蓋仔仔細細擦乾淨。整個過程被行車記錄儀完整地捕捉下來。

沒有攝像頭,我們不知道一個人可以壞到什麼程度;有了攝像頭,我們才知道一個人可以好到什麼程度。

葉建琨本是一名普通的初三學生,卻因為一張照片出了名。

最近半年,葉父發現兒子回家比以前晚了,每次詢問,葉建琨總會找各樣的理由搪塞。

直到路人拍下這張照片,發到網上,葉建琨的小秘密才大白於眾。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原來,他回家的路上,有一堆橫七豎八躺著的共享單車,他看著不舒服,就一個一個扶正,一扶就是大半年,颳風下雨也從沒間斷。

孩子今年中考,時間本來就緊,但是在良心面前,沒有藉口。

我們常說,“餐桌見人品”、“分手見人品”、“細節見人品”……其實,一個“真人”的人品通常是看不見的。

當“好人”們擠破腦袋在人前表演的時候,真人們都躲在角落,做些“好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長春22路公交車上,不少乘客發現,一位女士總是偷偷摸摸做些不可告人的事,便偷錄了一段影片,決定曝光她。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影片中,女士手拿針線,手法嫻熟地把每個破損的椅墊縫好。

影片一曝光,公交公司負責人找到該女士,獎勵2000元。女士挺驚訝,覺得自己就是做了件小事,回饋一下司機的熱情和敬業,“就是有時候快下車了,縫不完,還挺著急的”。

托爾斯泰說:“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絡的東西。”

當我們做一件好事,不為取悅別人,不為證明自己,也不為任何物質或精神層面的回饋,而是單純因為某種正義觀念的驅使,覺得這件事應該做,那麼我們就可以擺脫“好人”人設的捆綁,坦坦蕩蕩做個真人。

04

杭州某小學,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課間回教室的路上,國歌突然響起。空無一人的走廊上,他立刻原地立正站好,敬禮,直到升旗儀式完畢,才跑回教室。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是國民素質的照妖鏡

老師剛好路過,被這一幕萌了一臉,拍下了這個認真又可愛的背影。

很多人為孩子的愛國行為點贊,卻也不乏鍵盤俠調侃孩子受模式化教育毒害,不知變通。

作家苗煒在《給大壯的信》一書中,這樣告誡兒子“儀式感”的重要性:

“你長大的過程中,會看到很多莊嚴的儀式,看到這些莊嚴儀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你不斷放大這種滑稽感,就會把所有崇高的東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麼莊嚴,軍人好像也沒啥榮譽感,宗教愚昧可笑,眼中所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

一個人走向卑微,追求無足輕重的惡趣味,過蠅營狗苟的日子,不是因為嚮往卑微,而是一再地漠視規則、鄙視崇高,漸漸習慣了卑微,就再也崇高不起來了。

羅振宇說:“所謂素質,就是學表演,一招一式地學著演,表演得多了,素質就是我的了。”

當我們放下心中的道德優越感,不再自以為善,明白素質是一件應該,並且可以學習的東西,才能從根本上緩解道德焦慮。

我們完全可以透過警惕惡行而遠離惡行;透過自我反省而變得自覺;透過踐行公義而變得公義。

05

元代大學者許衡有一天出門,口渴難耐。路邊剛好一顆梨樹,許多人摘梨解渴,許衡端坐樹下,不為所動。

隨從問他:“為什麼不摘梨?”他答:“不是我的,怎能隨便摘?”

眾人譏笑他的迂腐:“世道這麼亂,這梨樹是沒有主人的,但吃無妨。”

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每個人,都是一個攝像頭。有人專門瞄準別人,時刻準備進行道德譴責;有人卻只監視自己的內心,對任何一個微小的惡念都心存戒備。

所謂清白,不是不經世事,而是出淤泥而不染。

所謂君子,不是沒有卑劣的念頭,而是不被這些念頭操控。

世道雖亂,人心不古,物雖無主,我心有主。

作者簡介

:從悰,用文字點亮一盞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