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寵物 > 正文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2021-04-15由 獵奇動物社 發表于 寵物

在當下人類社會中,近親結婚已經越來越少見了,這是因為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人類對近親繁殖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瞭解,所以無論是從倫理上說還是從對後代的影響上說,人類大都在避免近親結婚。但是,在自然界中的動物又沒有科學的認知,它們會不會主動地避免近親繁殖呢?它們又是如何避免的呢?廢話不多說,我們開整。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近親繁殖的利弊

任何的事物都要兩面性,近親繁殖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動物的近親繁殖通常在人為的干預下進行,而人的目的也很簡單:為了讓動物的一些優良的性狀更加的穩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純種選育”。比如世界上現在通用的實驗小鼠就是近親繁殖的,這樣小鼠的基因能夠達到高度的純合,用這些小鼠做實驗,得到的結果就儘可能少的受隱性基因的影響,從而結果比較的科學和準確。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但是,近親繁殖的弊端也是非常的明顯的,那就是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所有近親繁殖弊端的統稱,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會降低遺傳的多樣性,因為一個後代是由親一代的父母雙方的基因決定的,如果是親一代的親緣關係很近,那麼二者的基因相似度就會極高,這樣後代的基因多樣性就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第二是會極大地增加不良的隱性基因表現的可能性。簡單地說一些不良的基因在後代的體內會呈現隱性,而兩個親緣關係接近的親一代結合時就容易讓這些不良的隱性基因變為顯性,從而更大機率的出現先天性缺陷的後代、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後代等等。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野生動物會存在近親繁殖嗎?它們是如何應對近親繁殖的?

首先,自然界中的動物確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但是,野生動物的近親繁殖非常的少見,因為它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避免近親繁殖的發生,而且不同習性的動物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群居和獨居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01 獨居動物

獨居動物和群居動物在自然界中幾乎是對半分的,而且獨居動物很少受近親繁殖的困擾。這是因為獨居動物大都是由雌性單獨撫養後代,而且在後代成長到一定的年齡時,它們就會分道揚鑣。比如老虎就是典型的獨居動物,它們只有在繁殖期雄性和雌性才會短暫地生活在一起,等到繁殖期結束後,雄虎就會離開,留下雌虎自己度過妊娠期和哺乳期。剛出生的幼虎約有6個月左右的哺乳期,之後幼虎開始吃肉,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雌虎會帶幼崽一起捕獵,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捕獵和生存。到了2-3歲時,雌虎會將自己的孩子趕走,此時雄性幼崽還沒有性成熟(雄性老虎性成熟要在4歲左右,雌性在3歲左右),這樣就避免了近親繁殖的出現。

因此,獨居動物只會照顧幼崽到其還未完全性成熟,然後就分道揚鑣,它們自然就不會出現近親繁殖的現象了。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02 群居動物

群居動物防止近親繁殖的機制稍微複雜一些,因為這中間牽扯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群居動物中的雌雄比例。下面我們還是以自然界中的群居動物為例。

首先是獅子。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它們的群居雌雄比例嚴重的失衡,因為在一個獅群中通常只有1-2頭雄獅(視獅群大小而定),剩下的均是母獅。它們對於後代的撫養機制與老虎類似,都是6個月左右的哺乳期,到2-3歲時將後代驅逐出獅群。不過,有一點不同的是獅群驅逐後代,只驅逐雄性後代,雌性後代依然會留在族群中。此時,來自雄性後代的近親繁殖威脅是解除了,但是,雌性後代依然可以在達到性成熟後與親一代的雄獅繁殖,這樣就會發生近親繁殖。所以,獅群的另一項減少近親繁殖的機制啟動了,它就是獅群結構的變化。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獅群結構的變化是不可控的,因為所有的獅群都會將自己的雄性後代趕走,所以,這些流浪的雄獅就會不斷地成長,等到它們成長到一定的程度後,它們就會挑戰其他獅群的雄獅,這就是“獅王的更替”。根據動物學家的觀察發現,被驅逐的雄獅極少會回到原獅群挑戰自己的“父親”,而獅王的更替週期大約在5年左右。扣除掉母獅妊娠期和後代成長到3歲的時間,實際上留給獅群原獅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獅王的更替”是獅群避免雌性後代與親一代的雄性發生近親繁殖的有效手段。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說完了群居的食肉動物,我們再來看一種群居的食草動物-非洲水牛。非洲水牛是非洲五大獸之一,它們是典型的草食性群居動物。在一個水牛群中,少則十幾頭,多則上百頭的成員中雌雄的比例比較的均衡。而這個均衡的比例也是非洲水牛的主動選擇的,因為非洲水牛的幼崽大都只能在族群中生活1年到一年半之間,之後它們就會被趕出水牛群。此時的水牛離性成熟還遠得很(雌性大約5歲性成熟,雄性7歲),這樣就避免了近親繁殖的發生。

而被驅逐的水牛會各自尋找成員較年輕的水牛群加入,這樣更大大降低了近親繁殖的機率。

人類儘量的避免近親結婚,野生動物是如何避免近親繁殖的?

總結

由此可見,在自然界中生存的野生動物都在用自己方式來避免近親繁殖的發生,獨居動物由於其獨居的習性本身就很好地避免了近親繁殖,而群居動物大都是採用驅逐後代的方式來避免近親繁殖。所以,野生動物雖然不懂得近親繁殖是怎麼回事,但是經常漫長的生存,它們也有了自己對於生存的認知,其中避免近親繁殖就是重要的體現。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