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2021-04-11由 古凌 發表于 歷史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渤海二號石油鑽井平臺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啟中國的大門之後,中國人民就處在了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中華民族經歷了十數年的頑強抵抗後,

終於將帝國主義列強國家趕出了中國的領土

從軍事角度縱觀這段戰爭發展史,其實不難看出,中國軍隊的陸海空作戰實力中,海軍實力是較弱的。而在清政府滅亡之前,中國卻擁有著一支實力強勁的海軍部隊和不容小覷的海上裝備力量。

然而隨著戰爭的發展,中國各大戰爭的主戰場大部分都以陸地戰場和空中戰場為主,漸漸地,

海上力量也就逐漸被人們所忽略

。直到1949年新中國正式成立之後,中國的海上力量和基礎裝置已經落後了世界程序一大截。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中國的海上勘測技術不斷髮展,中國人民發現了自己海域中的大部分石油資源。可在七十年代,

中國並沒有專業的鑽井船裝置來提取海底的石油資源

為了趕上世界發展的步伐,中國在1973年從日本正式引進了一艘鑽井船,專門用於海底的石油鑽井工作。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艘剛剛引進新海上裝置不到六年、被命名為“渤海二號”的鑽井船就

發生了重大事故

1979年11月25日,在一次石油勘測採集過程中,

“渤海二號”在遷移井位拖航作業的過程中不幸翻船

,此次事故中,72人由此命喪渤海灣,經濟損失高達約3700萬元,這是從新中國1949年建國以來發生的最大的死亡事故。

那麼,當時由日本所製造的先進鑽井船為何才工作了短短六年,就沉沒於大海之中?當年“渤海二號”沉沒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大海的哭泣:揭秘“渤海二號”石油鑽井平臺沉沒的悲慘真相

在發生了這樣重大的事故之後,中國人民也做出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七十二條鮮活的船員生命,不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葬身於渤海之中。

當時全國人大常委會下達命令,令各部門全力打撈“渤海二號”沉入海中的殘骸,進行模擬實驗,盡全力搞清楚沉船真相。打撈和模擬過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

終於還原了當時“渤海二號”沉船的真相

“渤海二號”鑽井船的船體設計存在著巨大缺陷

。這艘鑽井船是日本在1968年所製造的,而日本將其賣給中國的時間是1973年,大型基礎裝置折舊年限一般都比較長。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從理論上講,雖然這是一艘二手鑽井船,但是船體折舊損耗導致“渤海二號”沉沒的可能性並不大。實際上,從打撈起來的殘骸進行組裝的過程中發現,這艘鑽井船的船體設計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一艘合格並且安全的鑽井船,

在機艙和泵艙之間是需要安置一個作為隔離間作用的通艙的

。這種通艙雖然不起眼,但是它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鑽井船在海上作業發生事故時,假如船體發生了進水狀況,通艙可以阻擋湧入的海水,延緩船體的下沉,為救援活動爭取寶貴時間。

但是“渤海二號”的船體省去了通艙的設計,更為危險的是,這艘船也沒有設計應急所用到的排水系統和發電裝置。“渤海二號”在海上作業時,

遭遇了惡劣的天氣環境

,船體漏水後,海水迅速湧入了機艙和泵倉中,導致整艘鑽井船毫無抵抗之力。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渤海二號石油鑽井平臺

此外,經過後續不斷地調查工作,

“渤海二號”在日本使用時就經歷過巨大的事故

。可這一事實在將鑽井船出售給中國時,卻被刻意地隱瞞下來了。因為日本的這一隱瞞行為,間接地造成了中國“渤海二號”重大沉船事故的發生。

“渤海二號”的船體並不堅固,無法抵禦較為惡劣的海上工作環境。由於海上作業的鑽井船遇到突發事故時,顯得尤為重要的船體部位就是通風筒。

通風筒的堅固和可靠

,決定著全船人員是否可以安全的獲救。

在打撈殘骸工作進行完畢後,我們發現“渤海二號”總共有十個通風筒,被海上的風浪足足打掉了四個,接近半數之多,相當於全船人員的安全存活機率只剩下百分之五十。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更令人吃驚的是,“渤海二號”在設計時,

完全沒有考慮到當通風筒被打掉後的補救措施和裝備

,每一個通風筒都沒有按照安全要求裝入密封裝置。

這樣一來,失去了四個通風筒的“渤海二號”船體上彷彿多了四個大窟窿,船艙中迅速進入了大量的海水,船體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負荷,隨之便喪失了大半的穩定性,最終導致整艘鑽井船在渤海灣沉沒。

類似於零部件的質量問題,在製作鑽井船時就應該考慮到,然而卻一直拖到其經歷第二次事故進行打撈之後,才被人們所警惕。

除此之外,在經過對“渤海二號”的模擬實驗後發現,

該鑽井船拖航狀態的完整性是大於規定的安全標準的

。也就是說,假如“渤海二號”的四個通風筒沒有被風浪所破壞,或者船上配備了密封裝置,鑽井船是完全可以抵禦當時的惡劣環境的。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中國的海上作業技術並不達標,船員對鑽井船的裝置熟悉度並不高,發生事故後的自救意識不足

首先,在七十年代初期,中國各方面發展基本處在相對停滯的狀態。由於大環境的變化,中國在這一時期的專業人才培養和輸出落後世界其他各國很多,這也導致

科技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海上的一系列作業,恰恰屬於中國發展程序之中的薄弱項。

當時的人們在收購日本的鑽井船之後,並沒有能力從專業的角度去測試整艘船體的各部分的效能和質量問題。人們只能提升鑽井船操作方面的熟悉程度,儘量瞭解整個船體的整構造。

由於知識背景和大環境的限制,在海上作業的船員們其實並沒有完全熟悉鑽井船的配置裝置,更沒有熟練地掌握操作鑽井船的技能,而且大部分船員下海作業的經歷少之又少,對大海的熟悉度並不高,

在實際工作時走了不少彎路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這樣一來,

船員自身的疏忽和不足也給這場重大事故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因此,這次事故也給中國人敲響了警鐘,對於海上作業人員來講,熟悉整個船體的設計構造和海域知識必須放在第一位。

其次,在事故發生之後,遇難的船員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拯救進水的“渤海二號”,而並非考慮如何在冰冷的海水中自救。

中國的海上石油隊剛剛建成,大部分人員經驗不足,而且也缺乏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同時,船體上大部分違規操作和裝置擺放也是造成事故發生的原因。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經此事件,

必須加強對於海上作業船員的安全教育工作

,犧牲自我保衛國家財產安全的精神固然可貴,但是生命安全高於一切。學會在保護自身安全的情況之下,拯救國家財產才是明智的做法。

海上作業人員的基本自救裝備配置不全,給人員造成安全隱患

在七十年代早期,中國的發展仍然處在一定的封閉狀態之中。我們無法全面地瞭解其他國家在海上具體是如何工作的,也並不清楚當發生突發事故時,其他國家的船員是如何應對的,並且使用了什麼裝備保護自己。

在“渤海二號”沉船事故發生後,

人們對犧牲在冰冷海水中的船員進行打撈

,而打撈上來的屍體都包裹在凍僵的普通棉服之中。而後來在赴美考察學習時,我們才發現美國的海上作業人員都配備著專業的密封防寒救生服。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這樣巨大的落差,使在場的每個中國人都無比痛心。而且其他國家也明確地規定過,在海上作業遭遇突發事故,排險無效時,船長必須要將船員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下令棄船自救。然而,

中國船員都沒有這樣的自救意識

綜上所述,“渤海二號”沉船慘痛事故發生的真相,除了船體本身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問題之外,

中國船員海上知識教育的缺乏也佔據著一定的因素

這七十二條鮮活的生命,讓中國得到了刻骨銘心的教訓,中國石油開採工作也以慘痛的代價拉開帷幕。

渤海二號沉沒真相:設計缺陷無法抵禦惡劣環境,72人命喪渤海灣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得到的這些經驗,中國需要熟悉鑽井船的製造過程和基本構造,最好建造出中國自己製造的海上工作裝置,這樣可以給海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提供基本的保障。

其次,

“閉關鎖國”是最不可取的下策

。中國想要加快發展的步伐,就必須要學習和借鑑西方先進領域的經驗。

最後,對於海上作業人員的教育工作也要提上日程。不僅要增加船員的下海實踐的機會,而且要增強其應變能力,例如在發生突發事故時,船員在什麼情況下選擇自救最合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