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當雕塑會動……

2021-04-11由 芭莎藝術 發表于 歷史

當雕塑會動……

當雕塑會動……

藝術家考爾德在創作中

當雕塑會動……

作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雕塑家之一,亞歷山大·考爾德重新定義了雕塑藝術中空間與運動的關係,顛覆了“雕塑必須是靜止不動、立在地上的”這一陳舊觀念。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瞭解他如何實現從“靜”到“動”的歷史性轉變。

當雕塑會動……

做好玩的藝術

如果你走進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工作室,最直觀的感受一定是“雜亂無章”,或許你會因此為自己房間的“亂中有序”找到一絲安慰。把目光轉向藝術家,衣著簡單的他可能正倚在桌子旁神情專注地擺弄著鐵絲,看起來更像是工人,毫不介意身上的髒亂。

當雕塑會動……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在位於康涅狄格州的工作室中

這間工作室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是藝術家送給自己的40歲生日禮物,原本為一座廢棄穀倉,周圍荒涼一片、雜草叢生。但考爾德十分滿意:空間寬敞明亮,掛滿了他的動態雕塑,時常有風吹過,輕薄的鐵片就如樹葉般搖曳擺動。對他而言,房子通風性好,能讓雕塑動起來,這一點至關重要。難怪杜尚(Marcel Duchamp)會說:“考爾德的藝術是樹與風的昇華。”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工作室外部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Black Tulip in the Air》,鐵絲、上色金屬薄板,80。9×160×160cm,1975年

作為動態雕塑的創始人,考爾德始終秉承“做好玩的藝術”這條原則,這與他童年經歷息息相關。父親與祖父都是有名的雕塑家,母親則是肖像畫家。四歲時,考爾德開始做父親的模特,在一件作品中,他表情糾結,手裡藏著一個橘子,而雕塑的名字也頗為有趣,叫《人類幼崽》(Man Cub)。可見,“做好玩的藝術”是家庭耳濡目染的結果。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施蒂林·考爾德(Alexander Stirling Calder)《人類幼崽》(區域性),銅,114。3×38。1×35。6cm,約1902年

考爾德從小就是DIY達人,喜歡擺弄各種小玩意兒,不僅會給姐姐佩吉(Peggy)做洋娃娃,還會給自己製作玩具,動手能力超強。童年的無憂無慮不僅讓考爾德養成了熱情樂觀的性格,也培養了他對藝術的直覺與敏銳。

兜兜轉轉之間

不過,考爾德最初並不願跟隨前兩輩人的腳步將雕塑作為自己的一生事業。他大學讀的機械工程,1919年畢業後陸續換了幾份工作。一次,他作為工程師跟隨遊輪遠航,某個清晨,他從睡夢中醒來,看到在平靜無垠的大海上,一輪紅日冉冉升起,而另一邊月亮悄然退場。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Lamezza Luna per un lunatico》,上色金屬、鐵絲,66×139。7×88。9cm,1967年

這個畫面令他一生難忘,如一雙撥開雲霧的雙手,讓他對宇宙的浩渺與精確、萬物動靜的平衡有了初步感觸。於是,在嘗試多份工作依然提不起興趣後,他還是決定“認命”學習藝術。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Beastie, From the Flying Colors Collection》,平版印刷,66×76cm,1974年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他主攻繪畫,同時在雜誌《國家警察報》(National Police Gazette)兼職體育版塊插畫師,並開始用鐵絲來創作雕塑,他對馬戲團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1926年,28歲的考爾德迎來人生重要轉折。這一年,他收穫頗豐——出版了以動物園為主題的書籍《動物素描》(Animal Sketching);人生首次繪畫展在紐約藝術家畫廊(Artists‘ Gallery)拉開帷幕。

當雕塑會動……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動物素描》

同時,他遠赴巴黎,以鐵絲與木頭創作了趣味十足的《考爾德的馬戲團》、各類拙樸的動物和當紅歌星約瑟芬·貝克(Josephine Baker)的鐵絲肖像,儼然在用鐵絲作畫。儘管他依然認為自己是畫家,但命運兜兜轉轉間,一條前人未走過的雕塑之路已然鋪陳開來。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考爾德的馬戲團》,1926年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Cow》,鐵絲,16。5×40。7×10。5cm,1929年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Josephine Baker (III)》,鐵絲,38。1×29。8×31。8cm,約1927年

讓雕塑動起來!

熱情外向的考爾德很快就與巴黎的藝術家打成一片,還加入了“抽象-創造”藝術團體,成員包括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âncuși)、阿爾普(Jean Arp)和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等抽象主義藝術大師,其繪畫風格也開始從具象轉為抽象。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Two Half Disks》,平版印刷,75×109cm,1971年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Molluscs》,布面油畫,1955年

在此過程中,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幾何抽象為其帶來重要啟發。1930年,考爾德來到蒙德里安的巴黎畫室參觀,那些由紅、黃、藍等色彩構成的作品讓前者突發奇想:為何不讓這些色塊動起來?

當雕塑會動……

皮特·蒙德里安《Composition No。 II, with Red and Blue》,布面油畫,40。3×32。1cm,1929年

儘管蒙德里安對此不以為然,但考爾德卻對這個想法念念不忘。同時,在與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胡安·米羅(Joan Miró)和立體派畫家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éger)的交往中,考爾德逐漸明確了動態雕塑的方向與可能性。

當雕塑會動……

胡安·米羅《Hirondelle Amour》,布面油畫,199。3×247。6cm,1933-1934年

當雕塑會動……

費爾南德·萊熱《The Mirror》,布面油畫,129。6×99。6cm,1925年

其中,米羅藝術的宇宙觀與自然觀格外引發考爾德的共鳴。他開始放棄之前常用的動物、馬戲團和人物肖像等主題,轉向了更為抽象的表達,將自然中的有機體進行變形,再加上靈動的線條,一種新的雕塑形式就此誕生。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Lobster Trap and Fish Tail》,上色鐵絲、鋁,260×290cm,1939年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Spider》,上色鐵絲、鐵棍、鋁,203。5×224。5×92。6cm,1939年

不過,這類新雕塑的命名並非來自其創作者。“動態雕塑”(mobiles)一詞源自考爾德的好友、達達主義創始人之一馬塞爾·杜尚,而後來其標誌性的大型公共“靜態雕塑”(stabiles)則得名於藝術家阿爾普。

由於動態雕塑的超前性在當時並不為大眾喜愛,但卻受到巴黎先鋒藝術家的欣賞,他也因此常與立體派、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聯展。1932年,在紐約Julien Levy畫廊辦展時,面對記者的質疑,考爾德十分堅定:“為什麼藝術一定是靜止的?雕塑的下一階段在於運動!”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雕塑的動態效果

動靜結合

儘管是動態雕塑先驅,但考爾德並不完全割裂動與靜,尤其是在艱難的二戰時期,能保持創作就是一種勝利。當時物資缺乏,他常用的金屬材料也難以獲得,於是他就拿木頭做雕塑,而更難得的金屬材料則被他做成可放在信封裡的小型動態雕塑寄給朋友,為殘酷的戰爭時期帶來脈脈溫情。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Untitled》,上色木頭,73。2×25。3×22cm,1943年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Cufflinks》,黃銅,4。9×2。8×1。9cm,約1930-1940年

而這種對動靜的把握還體現在其珠寶設計中。是的,你沒有看錯——雖然考爾德以雕塑聞名於世,但他會的可不止於此。他曾親手為妻子製作訂婚戒指,給母親設計項鍊,還送給美國畫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一枚胸針。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為妻子路易莎(Louisa Calder)設計的項鍊

當雕塑會動……

歐姬芙佩戴考爾德製作的“OK”胸針

據統計,考爾德一生創作了超過1800件珠寶,而許多都是作為禮物送給親人好友。有時這些禮物甚至出其不意——比如在餐桌上,如果藝術家喜歡你,可能會立刻起身去工作室,半個小時後出現,贈予你一枚現做的胸針或手鐲。而透過珠寶設計,考爾德對於金屬等雕塑材料的運用也更加嫻熟。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設計的珠寶

等到戰爭結束,杜尚邀請考爾德前往歐洲辦展,尤其提醒他要帶上那些迷你雕塑。1946年,考爾德的戰後首秀在巴黎Louis Carré畫廊揭開序幕,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為其展覽作序,引發強烈反響,還吸引了亨利·馬蒂斯等前衛藝術家前往觀展。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在Louis Carré畫廊的展覽海報

當雕塑會動……

亞歷山大·考爾德《Constellation with Red Object》,上色木頭、鐵絲,62。2×38。7×24。1cm,1943年

此後,考爾德不斷收到藝術專案邀約,創作了許多大型公共雕塑,如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博會、肯尼迪國際機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等都留下了他的藝術足跡,為城市景觀增添一道獨特風景線。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為布魯塞爾世博設計的雕塑《Man》,1958年

同時,藝術家還熱愛音樂和舞蹈,年輕時甚至向母親借錢也要去參加派對,因此結識了不少音樂圈的朋友,包括作曲家埃德加·瓦雷茲(Edgard Varèse)、“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奇(George Balanchine)等,併為其設計舞臺。透過這些跨界作品,考爾德融會貫通,對雕塑與空間的關係有了更深入的見解。

當雕塑會動……

考爾德為芭蕾舞《The Glory Folk》設計的舞臺

在考爾德之前,沒有藝術家會用鐵絲這種普通材料來創作。正是他賦予了該材料鮮活的生命力與無限可能性,將宇宙的宏大與萬物的週而復始融入不起眼的金屬薄片中,以一種童趣幽默的形式表現出來。

正如哲學家薩特所說:“雕塑可以暗示某種運動,繪畫的色彩濃淡也能構成動態感,而考爾德的雕塑作品卻並沒有在暗示什麼。他捕捉和潤飾的只是那真實而活靈活現的運動本身。”

正在展出

當雕塑會動……

覽:“Alexander Calder: Modern from the Start”

時間:2021年3月14日-2021年8月7日

地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當雕塑會動……

編輯、文

張劍蕾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