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2021-04-23由 收藏大視界 發表于 歷史

不瞭解收藏圈的人,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古董文物只是一件“死物”,不創造實用價值,富豪們為何要一擲千金?肯定有內幕!其實,能掏得起天價購買文物的人,金錢倒是其次,其背後的文化價值才是最重要的,畢竟,人類除了吃飯睡覺,還有追尋和享受藝術的需求。

而收藏圈內部的人,同樣也有一種“刻板印象”,就如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總是下意識地“看不起”民間流傳的文物,認為民間如今基本全是假貨仿品,上不了檯面,而這種態度同樣也造就了傳奇的撿漏故事。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2010年,美國西海岸一家雜貨拍賣公司,正在處理一些“小遺產”,工作人員將自己認為不值錢的物件廉價賣掉。其中有件中國銅器,他也弄不明白到底有啥用,便掛出300美元的起拍價,期間無人競拍,備受冷落。

當時,有位旅居美國的華人杜先生,主要從事的工作是在英、美、日等國家尋找中國流失的文物,他聽到訊息後趕到該雜貨拍賣公司,以起拍價300美元的價格拿下銅器,他覺得自己撿了大漏,但問遍圈內好友,都認為這是一件仿品。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後來,這件銅器出現在北京程田古玩城,杜先生委託一樓的商家幫自己售賣,價格是12萬元。據稱,有位浙江商人買走後,找了不少行家鑑定,也都認為是宋代仿品,最多也就值個四五萬,於是又退了回去。

杜先生很無奈,又找了好幾位資深文物專家鑑定,結果都很一致:宋仿,價值不高!為何國內的專家和行家都認為它是仿品呢?其實這件銅器的來頭很大,大家都覺得不可能會出現在華人杜先生手裡,它的來歷要追溯到宋代。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南宋時期此銅器出土,一直被收藏在宮廷之內,張掄所著的《紹興內府古器評》對其有詳細介紹,133字的銘文,記載了在周宣王5年,北方的獫狁人侵擾居民,周宣王下令讓尹吉甫出征獫狁,後尹吉甫大勝歸來,得到了周宣王的很多賞賜,並奉命前往成周(洛陽)掌政,將成周治理得井井有條。

因為尹吉甫為兮氏,名甲,這件青銅器也叫“兮甲盤”,它是西周時期為紀念尹吉甫所鑄,在南宋時出土,有典籍可考,傳承的歷史很清晰。南宋被蒙古所滅後,兮甲盤流落民間,一度淪為“烙餅鍋”。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那是在元代初年,兮甲盤流落到一對民間夫婦手裡,他們看外形像鍋子,便把盤腿給敲掉,只留下“盤子”烙餅,幸好被一位名叫李順甫的官員發現,拯救了這件國寶。元代著名書法家鮮于樞的《困學齋雜錄》,和元代金石鑑賞家陸友的《研北雜誌》都對此故事有過記載。

再以後,歷朝歷代都有著名收藏家傳遞此寶物,最後一位有記載的大藏家是清末民初的陳介棋,在他之後兮甲盤便不知下落。由於名氣太大,日本、中國香港等地的市場都出現過類似的仿品,所以杜先生僅花300美元購買的兮甲盤,也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仿品。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直到2014年,湖北省十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袁正洪先生,和另外幾位專家親自確認杜先生購買的兮甲盤就是真品。袁正洪從1980年就開始研究《詩經》尹吉甫文化,收集尹吉甫有關文字資料40多萬字,對尹吉甫這位西周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和哲學家研究得很深。

經過精密的比對鑑定,袁正洪、張習武等專家表示,這件兮甲盤無論是器型、銘文、磨損和流傳的痕跡,都和歷史記載全部對應上,真品無疑,銘文內容涉及西周時期的戰爭、封賞、天賦制度等,價值不亞於毛公鼎,堪稱國寶中的國寶,唯一的遺憾,就是盤足的缺失。

華人300元買“烙餅鍋”,被斷為仿品,7年後卻值0.6噸黃金

此件曾被當做“烙餅鍋”的國寶,不知為何流落到美國,被華人300美元撿漏,一度被大多數“內行人”認定為仿品,卻在2017年的杭州西泠春拍上,拍出了1。85億元的天價,加上佣金成交價為2。1275億元,當時相當於0。6噸的黃金!拍下國寶的是杭州收藏家蔣再鳴,他認為和國寶的藝術價值相比,這個價格非常“便宜”。那些曾讓兮甲盤在自己手中流轉過的人,不知會不會後悔沒留下這件傳世國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