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2023-01-05由 水娟 發表于 歷史

崇禎自縊,闖王功敗,吳三桂衝冠一怒,清軍兵不血刃地越過山海關,入主紫禁城。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夢想終於在漫長的61年之後,在6歲的順治皇帝、在努爾恰赤第十四子攝政王多爾袞的手裡變成了現實。

清朝取代明王朝,成為華夏大地的新主人。

滅南明,平二藩,收臺灣,戰沙俄,清軍延續著後金時代的鐵血,維護帝國的統一。

改滿制,集皇權,興水利,重民生,清初帝王如履薄冰地延續著封建時代最後的輝煌。

簡單粗暴剃頭令:

清軍入關後,南明在江南建立了一個弘光小朝延,但卻腐朽昏庸。清車一鼓作氣,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其一掃而盡。明朝覆滅後,清廷宣言“不殺人,不剃髮,安民樂業”,所以,百姓們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

根據滿洲舊例,投降的漢族人必須按照滿族人的習慣剃髮,作為歸順的標誌。

所謂剃髮實則是讓漢族百姓把頭型換成滿族人的髮式。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傳統的滿族男人的髮式應該是“金錢式”,又叫“金錢鼠尾式”。也就是說,最標準的剃法應當是將頭髮全部剃光,只在頭頂留一銅錢大的頭髮打辮了。這個髮型很難保持,因為頭頂要乾淨無發,必須做到“五天一打辮,十天一剃頭”。

清朝統治者對其極為重視。早在天聰年間,皇太極在進行擴張戰爭時就一再強調推行剃髮政策。當時的明將張春在大淩河之戰中被後金俘虜,皇太極極力想要勸降他,給他送去佳餚美酒,但張春堅決不從,並開始絕食。皇太極只好親自出馬,經過反覆地勸說,張春終於心意有所動搖,開始恢復飲食,這個舉動似乎可以說明他答應投降了。可是張春寧死不剃頭,最終皇太極只好把張春安置在廟中“恩養”,而張春至死也沒有剃髮。此雖一免死特例,但遼東漢民很早就深受剃髮政策的制約,清軍人關廳,更是變本加厲地推行這一政策。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明末張春

順治元年(1644年),多爾袞率清軍入關,沿途他就忙著頒發詔書,要求歸順的明朝軍民人等盡皆剃髮。進入北京之後,他正式下達了剃髮和更換服飾的法令。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這一命令立刻引起了激烈的反對,朝中官員剃髮者寥寥無幾,大批的前明官員因為這一制度閉門不出,拒絕為清朝效力,或者南下逃離京城;而老百姓更是堅決不願剃頭,甚至因此而爆發農民起義。多爾袞眼見統治未穩,擔心釀出大變,僅僅一個月之後,就不得不停止了剃髮令的實行。

當清朝的統治逐漸穩固時,多爾袞再次提出了實行剃髮令的要求。可笑的是,這個建議卻是一名漢臣孫之懈提出來的。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孫之獬

孫之獬,山東淄川人,明朝天啟年間進士。此人品德敗壞,反覆無常,在官場上一直沒有混出個名堂。清軍入關後,他為了在新主子面前得個好印象,便第一時間當了叛徒,出賣了明朝廷,成了第一批搖尾乞降的漢官,清朝也沒有虧待他,賞賜了他一個禮部侍郎的官當。

為了繼續向上爬,他當下擁護剃髮令,還穿上了滿族人的服裝,沒想到,在朝黨之上,受到了漢族人的鄙視和滿族人的恥笑。為了一雪前恥,他便寫了一道奏章,建議在全境範圍內給漢族人剃髮。

在奏摺中,他寫道:“陛下平定中原,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這激將法很是管用,多爾袞決定強迫剃髮,於是,孫之獬的攛掇令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風。

多爾袞見漢族人都有此想法,自然樂得同意。在清軍攻陷南京,弘光小朝廷覆滅之際,多爾袞深感時機成熟,便給在前線指揮戰鬥的豫親王多鐸下令:“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倘有不從,以軍法從事。”之後,又給禮部下發諭旨,一方面說明實行剃髮令的原因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則要求全國軍民一律剃髮。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多爾袞

清廷簡單粗暴的政策激起了江南漢族人嚴重的反抗情緒,一方面這自然是由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敢毀傷”的古訓,另一方面也是對清朝統治者的一種反抗。士紳、農民、工商業者,甚至引車賣漿者,以及相當一部分官僚,都堅決不願執行剃髮令。

在清廷強制推行剃髮令的過程中,曾經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陝西河西道孔聞謤曾經上書,他是孔子的後人,文章做得極好,引經據典,頭頭是道,洋洋灑灑數千字,中心意思就是請求停止剃髮令。但多爾袞的迴應卻簡潔有力:“剃髮嚴旨,違者無赦。孔聞謤疏求蓄髮,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制,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

僅僅是革職還是好的,名士陳名夏看到當時各地此起彼伏的反對剃髮令的鬥爭,評價道:“留髮復衣冠,天下即可太平。”不久之後竟然因為這句話被滿門抄斬。

強迫剃髮,使得當時原本有了降附之心的民眾,再次被激起了反抗之心,1645年6月28日,清廷再次傳諭:“近者一月,遠者三月,各取剃髮歸順。”剃髮成了命令。

但江南漢族人民對此強烈反抗,為了鎮壓,清軍動用武力,一時之間,江南各地處處都是血流成河。在攻入江陰城後,城內男女老少,爭相赴水、投火、自刎、上吊自殺,將抵抗進行到底,而清軍也是毫不含糊,他們連殺二日,直到找不到活人才封刀。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崑山地區,本來人心平定,但剃髮令一下,民眾便爭相反抗,先是殺掉清軍的地方官,後又燒了府衙,清軍派人鎮壓,百姓傷亡慘重。

I645年7月底,消軍5000多人向嘉定挺進,一路上姦淫殺燒,無惡不作。清軍用炮火攻開了嘉定的城門,城裡的民眾無法逃生,便紛紛投河而死,一時之間,河水都不流通了

當時的江南,元全是一幅人間地獄圖,處處白骨累累,焦土橫屍,慘不忍睹。有親身經歷的一位叫作朱子素的人在後來《嘉定屠城略》中寫道:“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藉。”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清軍在這幾次大肆的屠殺後,江南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歸順了,紛紛剃髮,自稱大清順民。在清朝的殺殺戮淫威下,反抗的氣焰終於被壓了下去。

強迫剃髮,雖然令服飾打扮得到了統一,但在另一層面上,卻是嚴重阻礙了清朝的統一程序。孫之獬貪圖富貴,令同胞百姓遭到如此重創,自然沒有什麼好報。

不久後,孫之獬因為收受賄賂,被奪職遣還老家淄川。他在路上遇到山東謝遷等人起義,一家老小被斬殺精光,而他本人則是被五花大綁十多天,受盡了折磨,起義軍在他頭上戮滿細洞,用豬毛重新給他“植髮”,最後將他肢解碎割。後人在筆記中對他的評價是;“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爾”。

大清那些事兒(十八)

那麼既然如此,清廷為什麼還要不計任何代價,甚至冒著動搖統治基礎的危險強制推行剃髮令呢?作為征服者的滿族人,人口總數遠少於漢族人,強迫國民統一發式實則也是整個統一過程的一部分。另外,透過剃髮令的推行,也可以藉此找出對新政權不滿的人,藉以打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震懾民心,穩固新生政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