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2023-01-02由 有態度有原則雙優青年 發表于 歷史

多圖預警

中國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興盛又湮滅,從城市的變遷感受民族的興衰,文明的傳承。地圖均出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呼倫貝爾,內蒙古自治區轄地級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以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33。32公里的邊境線。是中國僅有的一座中俄蒙三國交界城市,擁有滿洲里、黑山頭等8個國家級口岸。呼倫貝爾境內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和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石器時代

在遠古時期,古人類——扎賚諾爾人就在呼倫湖一帶繁衍生息,創造了呼倫貝爾的原始文化。“扎賚諾爾”,是“達賚諾爾”(達賚湖)的音轉,所謂“扎賚諾爾人”就是“達賚湖人”。從1927年開始,許多中外考古學家來到這裡進行考古挖掘。1933年,扎賚諾爾煤礦的副礦長顧振全於煤礦南坑獲人頭骨1件(後稱為第一號人頭骨),於1934年4月定名為“扎賚諾爾猿人”。鑑定為壯年女性,並認為是舊石器時代末期至中石器時代初期的人類化石,屬於形成中的蒙古人種。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春秋

居住在呼倫貝爾地區最初見諸史籍的民族是東胡,東胡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同商朝有過“東胡黃羆,山戎戎蓀”的貢納關係。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在岐山大會諸侯時,不認為鮮卑守祭神的火堆盟主是正式代表,鮮卑人認為是蔑視和恥辱,一怒之下返回大興安嶺的北部森林中奮發圖強並迅速發展起來。1960年夏,考古工作者在今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礦區北部達蘭額羅木河東岸發現了鮮卑早期墓群。這座大型的古墓群考證約為2900年前至東漢初期的鮮卑人墓地,出土遺物300餘件。墓葬中有大量的牛、馬、羊殉葬和陶器、銅器、骨器、 木器、貝殼等隨葬品,其中袋形三足陶銅器和頭北單塋墓葬方式都說明了墓群主人與黃河流域文明悠久的聯絡。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匈奴冒頓單于殺父自立,繼而向東胡族發動襲擊,一舉大破東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遊牧民族政權——匈奴,呼倫貝爾為左賢王庭轄地。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西漢

西漢,匈奴擾邊,漢武帝遣衛青出塞北征匈奴,至臚朐河(今克魯倫河),為中國兵力至呼倫貝爾之始。霍去病從代郡出塞二千餘里,穿越大漠,與左賢王接戰,得左賢王首虜七萬級。匈奴即滅,鮮卑人盡據匈奴故地。東漢,

為鮮卑部落聯盟東部轄地。

東胡族

的後裔鮮卑

拓跋

部逐漸強盛,從鄂倫春旗一帶,經海拉爾河“南遷大澤”

(即呼倫湖),取代了匈奴的統治,建立了鮮卑部落聯盟。三國西晉時,仍為鮮卑地,今有鮮卑古墓群。位於扎區北部達蘭鄂羅木河故道東岸的坡道上,1959年發現,有300餘座古墓,為東漢-三國時期的拓跋鮮卑墓葬。到1984年共出土文物450餘件,包括陶器、鐵器、銅器、鹿紋金飾牌等,對研究鮮卑起源具有重要價值。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北朝-魏

西晉末年,拓跋鮮卑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鮮卑人離開草原後,失韋人佔據了這片草原。屬失韋,地豆於部。但此時的草原霸主屬於柔然人。六世紀中葉,柔然人的鍛工突厥部崛起,失韋人歸屬突厥統治。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隋時,仍屬突厥,但室韋逐漸強盛。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唐滅突厥,歸室韋都督府轄。室韋都督府,唐朝在室韋族聚居區域設定的軍政合一建制,位於黑水都督府之西。公元719年(唐開元七年),室韋開始接受唐平盧節度使統轄。791年(唐貞元七年)前後,唐廷決定在室韋之地設定室韋都督府,也受邊州都督所節制。府治不詳。室韋都督府轄區,包括今石勒喀河、鄂嫩河、黑龍江上游、嫩江流域,北至外興安嶺一帶。轄區境內有20餘個部落。唐朝末年至五代初,室韋族諸部逐漸被契丹人所吞併而與之融合,室韋都督府也隨之解體,前後存約百餘年。突厥的滅亡,使室韋——韃靼人得以向西逐步推進,呼倫貝爾全境為室韋——韃靼之地。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五代後期,契丹族復強建遼國,室韋之地盡屬,呼倫貝爾地區歸屬上京道烏古敵烈統軍司轄,統軍司治所在河董城,即今蒙古國喬巴山市西巴爾斯浩特古城。《遼史·地理志》:“本回鶻可敦城,語訛為河董城。久廢,遼人完之以防邊患。”遼在呼倫貝爾地區建靜邊城、巨母城等邊防城寨,為地區建城之始。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金時,蒙兀室韋崛起,該地區屬於弘吉剌部,《金史》稱廣吉剌部,這是一個聰明能幹,高雅富貴的部落,以盛產美女而聞名,蒙古部落的男子都以娶到弘吉剌部落的美女為榮。1170年,鐵木真娶弘吉剌部特薛禪之女孛兒帖為妻。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號成吉思汗。在封賞中,因特薛禪之子按陳攻城拔寨、浴血奮戰之功,賜地弘吉剌部於海拉爾河流域。曾下諭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為後;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絕。”從此,黃金家族與弘吉剌部結為世代姻親關係。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元朝建立後,歸屬嶺北行省管轄,並把呼倫貝爾一帶封給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屬齊王部。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在海拉爾河流域設定了海刺兒千戶所,歸屬奴兒干都司斡難河衛。以愷臘兒鞋袒把禿為海喇兒千戶,仍為蒙古遊牧之地。

城市的變遷-呼倫貝爾

清初,遊牧於呼倫貝爾諸部於天聰至崇德年間先後歸清,清朝即撫有呼倫貝爾全境,直屬清理藩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歸黑龍江將軍轄此地。1732年(清雍正十年),由布特哈遷來索倫(今稱鄂溫克)、厄魯特、巴爾虎、鄂倫春、達呼爾(今稱達斡爾)兵丁3000名,編入八旗,駐防呼倫貝爾,城址定於“海蘭兒”,命名“呼倫貝爾城”。是為呼倫貝爾八旗或“遊牧八旗”,設5副總管分轄各部,由清廷派大臣1員為統領,駐呼倫貝爾城。同時批准,自喇嘛泰河口至齊齊哈爾設立卡倫(哨卡)10處。 1743年(清乾隆八年),改統領為副都統銜總管。1880年(清光緒六年),升呼倫貝爾總管為呼倫貝爾副都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