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出家10年後,曾經的北大天才還俗了

2023-01-02由 首席商業評論 發表于 歷史

出家10年後,曾經的北大天才還俗了

一個身份是北大天才,一個身份是佛家弟子,在世俗眼裡,總是很難把這兩種有著天壤之別的身份混雜到一體。

而柳智宇就是這樣一個曾經頗受爭議的故事主角。

這位17歲拿國際奧數滿分金牌、18歲保送北大數學系、22歲拒絕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選擇出家為僧的天才少年在遁入空門10多年後,又走向了人生新的階段——

12月9日晚 ,他在直播中透露自己戀愛了,並講述了自己的戀愛過程。

從履歷上來看,柳智宇的才華無疑是被公眾認可,但與此同時他的選擇也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作為曾經的“數學天才”,悠悠十載,他還是重新進入到大家的視線中。

數學天才

早年的柳智宇,被大眾稱為天才少年,是國內數學界的冉冉新星。

他於1988年出生於湖北武漢,父親是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物理老師,母親是工程師,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接受的教育更加系統,也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

在小學時期,他就在數學上表現出極大天賦,在同齡人還在抓耳撓腮掉入邏輯陷阱時,他已經在攻克一道又一道的數學難關中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初中時期,他已經參加了各種競賽,成功拿下多項大獎。

優異的成績讓他直接進入湖北最好中學之一的華師一附中的理科實驗班,這個班級針對的就是各種參加競賽的天才少年,在這裡,柳智宇開始進行更系統的學習和訓練。

他對數學有著天生的領悟力,是名副其實的數學天才。

2005年,柳智宇參加了國際奧數迴圈賽,滿分56分,他拿到了53分,毫無疑問拿到了金牌,也是所有參賽的中國選手中唯一拿到金牌的選手;次年,他再次以滿分的成績在奧數大賽中奪得冠軍。兩枚奧數金牌,也為他敲開了通往國內最高學府的大門——他被成功保送到了北大數學系。

出家10年後,曾經的北大天才還俗了

然而,長年累月高強度學習和過度用眼,讓柳智宇身體出現問題,視力嚴重受損甚至瀕臨失明。心理上焦慮、抑鬱、孤獨,也讓他在擅長的學業上一度失去方向感。在進入北大後,柳智宇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他加入了北大禪學社,企圖在這裡探索生命的意義。

遁入空門

2010年,即將畢業的柳智宇成功拿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原本這是一個天才將才能發揮到極致,並且即將走向人生巔峰的傳奇故事——接受麻省理工邀約,奔赴世界頂級名校繼續深造。但是柳智宇卻決定為了內心追求放棄學業,投身佛門。

那年秋天,柳智宇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加入了龍泉寺,正式出家成為了一名普通的僧人,法號“賢宇”。

從此,22歲的“北大天才”柳智宇,變成了龍泉寺的“法師賢宇”。

柳智宇的出家,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有人結合愛因斯坦和牛頓的“神學論”,開始臆斷柳智宇的選擇。有人說,數學的本質就是客觀的世界,它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也是最接近真理的一門學科。有人猜測柳智宇正是通透了數學本質,看透了邏輯,才會選擇出家。

但柳智宇選擇出家的原因,外界也只能從他後來的那些訪談中追溯到一點蛛絲馬跡。比如他厭惡中學時老師給他體育成績作假的行為,比如參加奧賽對於他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慾望,因為他說過“我個人不需要這塊金牌,是學校需要這塊金牌。”甚至於奧數競賽組“以做出難題為能,嘲笑、輕視他人風氣”的氛圍也讓他窒息……

出家10年後,曾經的北大天才還俗了

但是遁入佛門顯然也沒有讓他內心得到想要的平靜。

出家的幾年裡,柳智宇終於也發現寺廟裡並非想象中那樣聖潔。先是他作為唯一一個全程參與龍泉寺《南山律典校釋》32冊編寫、校對工作的人,卻在書籍出版後被龍泉寺住持“學誠法師”頂替抹去姓名;再到龍泉寺內部被人舉報,寺院住持釋學誠道德敗壞,“騷擾女弟子”;後來還有人舉報寺院中存在違章建築、鉅額資金去向不明等問題…

也許是這些樁樁件件世俗意義上的紛擾,讓柳智宇意識到了人間沒有一塊純潔無汙染之地,2022年,柳智宇正式宣佈還俗。

接軌社會

在出家的那幾年,柳智宇一度拒絕外界的拜訪,兩耳不聞窗外事。在他決定還俗之後,外界對他的動向依然充滿好奇。

今年5月,他入職一家北京的心理諮詢公司,在當時引發極大關注。

出家10年後,曾經的北大天才還俗了

剛加入公司的時候,面對這位“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領導給柳智宇開出了3萬的薪水。在瞭解了團隊的基本配置後,他主動把薪水降到了2萬元,表示要和其他員工一樣。

面對身邊人的不解,柳智宇坦言自己未來不考慮買房,也不會結婚,更不會生孩子,現有的薪水已經完全能滿足他的生活所需。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收支平衡,讓團隊員工都收穫自由。

如今,柳智宇已經是這裡的事業部部長,帶領著一個十幾人的小團隊,從事心理學教程的開發工作。從學員分班到安排助教,課程設計等諸多方面,他都堅持親歷親為。他的工作內容包括出書、做免費心理疏導、辦理諮詢熱線、開導家長、指導學生等等,朝九晚六,可能還伴隨著加班,但柳智宇樂在其中。

在工作之外,柳智宇保留了很多出家時期的習慣。比如和人打招呼的時候依然會選擇雙手合十,他依然恪守戒律只吃素食,每次吃飯之前都會吟誦佛家經典。

他在自己的家中修建了佛堂,打坐參禪早已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甚至有的時候,他還會拉上朋友一起,在草編席上禪修。這樣看來,雖然柳智宇選擇了還俗,但是他的修行其實並沒有停止。

還俗才不到一年時間,柳智宇又公開戀情,女友是遁入空門前就認識的人,也研究佛學,還俗之後二人又恢復聯絡,現在又產生了“愛情”。目前,雙方家長已經見過面,情侶關係也非常穩定。

人生逐源

關於柳智宇的出家選擇,一直以來都爭議不斷。

支持者認為他在追尋思想的覺悟,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關注人生的意義;而反對者覺得此舉本質就是消極避世,白白浪費了社會和家庭多年的栽培。

其實,柳智宇所遇到的問題並非個例,它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大部分人沒有他這麼光鮮的履歷,也沒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在大多數人眼中,柳智宇的人生應該是一條傳統又光輝的路:因為本身的天賦和教育環境的優越,他只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便可收穫遠勝過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但柳智宇並沒有將自己套入既定的人生公式,他在不斷嘗試,試圖在找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尋找另一種可能。

他的郵箱裡還有當年MIT教授對他的回信,那是當年他決定放棄留學選擇出家時給這位教授的郵件,當時教授被少年的赤誠之心深深打動:“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認清自己的道路”。

出家10年後,曾經的北大天才還俗了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對於未來,柳智宇仍然有自己的想法,在考取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之後,他選擇換另一種形式“普度眾生”,確切來說是在琢磨如何將禪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對飽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人提供諮詢。

對於柳智宇的前半生,眾說紛紜,無一定論。或許換種思路,人生能走的道路,何止一條?重要的是能否一直根據自己的內心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堅持走下去。過程也許是不美好的,但是最終的成果只會屬於你自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