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人類文學TOP10中,《包法利夫人》是閱讀價效比最高的

2022-12-28由 夜奔書房 發表于 歷史

有一天,朋友來拜訪福樓拜,發現他坐在門前嚎啕大哭,朋友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包法利夫人死了。當朋友最終弄清楚包法利夫人是誰後,笑著說,你就是作者,你可以不讓她死。福樓拜說,她非死不可,她已經活不下去了,無論如何我都改變不了她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19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創作的小說,主要講述女主角艾瑪(包法利夫人)婚後出軌的故事。自1857年問世之後,迅速成為經典。至今,全球各大權威文學作品排行榜中,《包法利夫人》都穩居前十,與《追憶似水年華》並稱為法國文學雙壁。

不清楚如今中學教育的風尚,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的那段時間,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都在鼓勵中學生閱讀世界名著,新華書店裡整整幾面牆塞滿了統一版面但不同名字的著作,每個班級中總是流傳著幾本《簡愛》《茶花女》《巴黎聖母院》,坦白講,相比較閱讀幾本入門級名著的好處,將《包法利夫人》《神曲》《戰爭與和平》《尤利西斯》統統冠以“世界名著”的稱謂,不加甄別的塞給中學生,不僅高估了孩子們的理解力,還間接扼殺閱讀興趣。還有翻譯文字所帶來的中文語感退化,再疊加缺乏相關歷史文化背景。讓中學生讀世界名著,明顯弊大於利,還不如不讀。我就是受害者之一,高中之後對閱讀西方小說有了心理障礙,直到這兩年才重新撿起來。

人類文學TOP10中,《包法利夫人》是閱讀價效比最高的

有許多書評提到,這本書描繪了拿破崙三世時期庸俗粗鄙的社會習氣,反映了資產階級興起與傳統封建貴族制度的衝突。我對這些陳詞濫調深惡痛絕,不知是“階級史觀”的遺留,還是“一切皆史”的傳統文化,專家們總要賦予一本小說以社會政治意義,一股令人作嘔的閱讀理解味兒。

一部小說能夠成為傳世經典,永遠都是依靠超越時空的人性。

艾瑪出生鄉下富農家庭,天生一副好模樣,在修道院學習期間,接觸了大量“浪漫文學”,對未來人生期望很高,想要經歷跌宕起伏的愛情。她最終嫁給了夏爾——一位鄉村醫生,這是她在可選範圍內的最佳丈夫,有社會地位、有財產、愛她並對她百依百順。艾瑪難以抑制自己對城堡莊園、巴黎舞會、英俊情郎、浪跡天涯的渴望,可夏爾能給她的,只有平凡庸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所以她出軌了。

人類文學TOP10中,《包法利夫人》是閱讀價效比最高的

人類的心理是這樣的,在恩怨上一定要能量守恆,常見的民間故事裡,要先有丈夫冷落虐待,後有妻子出軌報復,這才理所應當。可福樓拜偏偏不,從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夏爾簡直就是一個完美丈夫,他雖然其貌不揚、醫術不精還不求上進,可他善良、正直、大方、很愛艾瑪。福樓拜寫道:

可是現在,他心愛的這個美人,一輩子都是他的了。對他說來,宇宙的範圍並不比她的絲綢襯裙大;他怪自己:愛她哪能有個夠?怎能不回去再看看她?於是他趕快回家,跑上樓梯,心跳得厲害。艾瑪正在房裡梳妝;他不聲不響溜到她後面,吻她的背,她嚇得叫了起來。

這種“能量不守恆”使得我們不得不正視艾瑪的行為,她為什麼要出軌?

人們大可以鄙視她不守婦道、水性楊花、自作自受。但如果認真讀完,幾乎人人都會理解和共情艾瑪,福樓拜就在給朋友的信中提到,我就是包法利夫人。我們來抽象總結一下艾瑪的行為:對超越自身階層的東西有極強的嚮往,做過放棄幻想回歸正常生活的嘗試,結果失敗了,在心中的熊熊烈焰的驅使下,去追尋自己嚮往的生活,最終難以駕馭和承受,落得慘烈的結局。

人類文學TOP10中,《包法利夫人》是閱讀價效比最高的

這就是《包法利夫人》一百多年來,觸動無數人的核心,把艾瑪對浪漫愛情的嚮往類比成其他東西,比如成功、真理、道德、信仰等等,整個情感旅程都是相通的。《包法利夫人》實質上就變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之死。現代社會中,“理想”有著最褒義的感情色彩,“人應該有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不懈奮鬥”、“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理想”,哪怕是如今各類自嘲解構的語境之下,大概也沒人認為這些話是毒雞湯。

可是,我們稍微深入一步,“理想”就顯現出它的自我矛盾。我本就擁有或應得的東西,不會成為理想,理想是經過艱苦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可是“艱苦努力”到底算本來命運的一部分,還是“逆天改命”之後的結果,這根本無法判定。換句話說,在邏輯上,已經擁有的肯定不是理想,理想是永遠都得不到的東西。顧長衛有部電影《立春》,就更為尖銳的指出這一問題。

西方小說的文筆有個發展的趨勢,從浪漫華麗逐步演變為精準平實,《包法利夫人》恰好位於中間,比如這一段:

第二天,夏爾走到花棚下,坐在長凳上。陽光從格子裡照進來;葡萄葉在沙地上畫下了陰影,茉莉花散發出芳香,天空是蔚藍的,斑蝥圍著百合花嗡嗡叫,夏爾彷彿返老還童,憂傷的心裡氾濫著朦朧的春情,簡直壓得他喘不出氣來。

這段引文是許淵衝翻譯的版本,在閱讀時我總想起我的高中語文老師,這就是她夢想中,想要從我們作文中看到的風格。現代漢語的發展是個漸進又迅猛的過程,民國時期的小說,比如《邊城》《傾城之戀》《京華煙雲》,都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的古漢語底蘊;到80年代以後的作家們,文學啟蒙書大都是西方名著,彼此的師承不同,有的人喜歡巴爾扎克、雨果,有的人模仿卡夫卡、海明威,導致現代文學呈現華麗與平實混雜的風格,而這恰恰與《包法利夫人》的文筆很相像,所以,這本書讀起來很“熟悉”。

人類文學TOP10中,《包法利夫人》是閱讀價效比最高的

福樓拜用近5年的時間,寫就了這本書。《包法利夫人》全文28萬字,在對小說反覆增刪修改的強度上,福樓拜和曹雪芹是一樣的。有個故事是說,福樓拜用一上午的時間寫了一個逗號,又用一下午的時間把逗號抹掉了。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在讀書上,像一個奸商,追求極致價效比。在人類文學排名靠前的書中,《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馬佐夫兄弟》太長,《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城堡》又太難懂,相比之下,《包法利夫人》從閱讀門檻、閱讀時長、審美價值等各方面,是價效比最高的文學名著,一星期的時間,投入絕對值得。

每一個寫作之人,都應該讀《包法利夫人》。我是被這句話吸引來讀的,讀完之後,我又要將這句話重複給其他人。對寫作的認知,在閱讀前後,產生巨大的提升,而上一次有此種感覺,還是讀《紅樓夢》。

任何理想都自帶殘忍的味道,但總有人不願意用平穩來交換。狂妄與自虐,這就是亞當夏娃摘下的蘋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