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新帝王莽(二)

2023-01-04由 胡二太爺 發表于 歷史

在長安求學的梓潼人哀章是一個地痞無賴,他迎合王莽,私下制了-個銅匱,上刻傳位王莽的讖言。哀章穿黃色衣冠,扮成一個方士,趁黃昏將銅贗交給高祖廟裡的守吏,然後裝神弄鬼地匆匆離去。守廟官忙報知王莽,王莽開啟銅匱,上刻攝皇帝王莽,應為真天子,並署佐命大臣 11 人,其中當然少不了哀章的名字。次日王莽率群臣人太祖廟拜受金匱禪位,定國號為“新”;廢孺子嬰為定安公,西漢就此滅亡。接著王莽照金匱策書按名授官,只有王興、王盛兩個姓名,是哀章捏造的,王莽遣人四處尋訪,不久找到一個城門令史叫王興,還有一個賣餅的叫王盛,當即把他們

王莽自稱為黃帝虞舜的後裔,尊黃帝為初祖,虞舜為始祖。他仿行原封為將軍。

始社會的井田制,稱天下田為王田,不得私下買賣。如一家不滿八口,田過一井,應將餘田分給鄉里。嚴禁私鬻奴婢,違令重罰。百姓養生嫁娶、宮室封國、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皆遵照西周制度,官職多半改為古代的名稱。所有郡縣名稱,朝夕三變,連當地官吏都記不住。

王莽廢除使用已久的漢五銖錢,別造金貨一種、銀貨兩種、龜貨四種、貝貨五種、泉貨六種、布貨十種,共貨幣六類二十八種。種類錯雜,名目紛繁,民間都搞不清,仍舊用漢朝的五銖錢。王莽將所有的五銖錢銷燬,若民間敢使用五銖錢的便全家充戍。為了提高他頒佈的布錢的地位,規定官民出人都帶上以作合法的證明,沒有布錢的旅館不接待食宿,渡口可以加以拘留。公卿出入宮門時,也必須出示所帶布錢。

公元9年,王莽派使者收回漢朝賜給匈奴王的印綬,改授新朝印綬,又將匈奴改為“恭奴”、“降奴”,將“單于”改為“善於”、“服於”,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於”。匈奴單于怒不受封,派兵攻打雲中郡,殺死雁門郡、朔方郡都尉。這些無端的挑釁使一度平靜的邊塞又引起了戰火。王莽召募天下囚徒、丁男、兵卒三十萬人,分十二路攻擊匈奴。公元 19年,王莽又一次大舉集重兵於邊境。但可笑的是兩次發兵,都停留在邊境上不出擊。其實王莽是想借此將內地的窮人送到邊境上戰死或餓死,以使國家顯得很富裕,成就他一代堯舜的美名。王莽又貶西域諸國王為侯,多次無故侵侮諸國,並下令斷絕西域諸國與內地的交通。公元12年,王莽徵高句麗兵擊匈奴,高句麗侯率眾逃遁。王莽誘殺高句麗侯,又改高句麗為下句驪,引起高句麗、夫餘諸族的不斷反抗。句町國在西南,漢昭帝時封句町國君為王。王莽卻改句町王為侯,又誘殺句町王。公元 16 年,王莽發動二十萬人擊句町,兵士死亡約十之六七。西南地區各族紛紛起兵而反。山澤採辦稅、賒貸稅、銅冶稅等等多如牛毛。貧民無法 ,所需人不敷出,於是只有課重稅於民間:

王葬連年挑起戰事,

智的也朝不保夕,揭竿造反的流民四處攻城略地。王莽正與匈奴作

號為“威鬥”,用來象徵性地平息天下的叛亂。 戰,顧不上這些,便親自去南郊禱天禳災,用五彩藥石燒了一個北斗形的

生,

一無,他夢見長樂宮銅人站起來走,醒來後看見銅人刻有“皇帝初老天下”的文字,便命人磨去銅人的銘文。又夢見漢高宗廟裡有神靈,就遇

銅鬥,

虎貴武士在高祖廟拔劍四擊,戶牖全被砍壞,又以煮沸的桃湯灑在屋的四有人說黃帝時曾造華蓋以登仙,王莽就造了華蓋九重,高八丈一尺,

壁,令輕車校尉住在裡面。

金銀裝飾,以安有秘密機關的四輪車裝載,穿黃衣衫的力士三百人在車上

擊鼓,口裡不停叫著“登仙”二字。

王莽徵集天下的奇能異士,有許多人應召前來。有的說自己渡水不用舟楫,只用馬匹就可渡百萬兵士過河;有的說吃了仙丹,打仗時不飢餓;有的還說自己插翅會飛,一天遠翔千里。王莽讓那個會飛的當場試演。那人取出兩片鳥羽編成的翅膀系在身上,兩翼間有機關,用手一扳,徐徐飛起十幾米,接著墮落在地。王莽為了誇示外國,就讓這些人留在軍中為將。後來韓博保薦了一個人,用四匹馬拉的大車運入都城。這人叫巨毋霸,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睡覺時枕鼓,吃飯用鐵筷子。王莽讓巨毋霸充當衛士。

但這些奇能異士與巨毋霸並不能挽回新朝的分崩離析。天鳳四年,全國發生蝗、早安,饑荒四起,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以代糧,饑民起而暴亂赤眉、綠林軍相繼揭竿而起。更始帝劉玄在綠林軍支援下即位,派王鳳王常、劉秀進攻昆陽等地。莽軍一觸即潰,在昆陽之戰以四十餘萬軍不敵萬餘兵力的劉秀,巨毋霸也掉進河裡被淹死。地皇四年,王莽率群臣至南郊,舉行天天大典,稱:“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綠林軍另一支勁旅攻人長安,王莽救免獄中的囚徒,授給他們兵器,並飲血盟誓說:“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更始將軍史諶攻佔渭橋,這些囚徒都跑得無影無稱。城中起火,王葬逃到漸臺,漸臺四面皆水,王莽還抱著符命、威鬥等一些不管用的玩意兒。公、卿、大夫、侍中、黃門郎從官千餘人隨他上了新臺。城中少年響應,商人杜吳在漸臺殺了王莽,校尉公賓斬其首,起事軍將首緩懸於宛市之中。當時有人割王莽舌切碎分食,因為他的長舌一度欺騙了天下,時年王莽69歲,死後葬處不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