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只有善於戰爭,才能制止戰爭

2022-11-28由 巽風在淵 發表于 歷史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在於“

止戰

”。

它的核心邏輯是“

只有我們能並且善於戰爭,才能制止戰爭

”!

只有善於戰爭,才能制止戰爭

使用武力的本質是制止暴力——孫子兵法

幾千年前,中國人開始考慮軍事安全問題。

其精髓被《孫子兵法》或《孫子兵法》所捕捉,這是一部享譽中外的古代軍事傑作。

作者孫武是公元前6世紀的將軍,當時孔子、釋迦牟尼、塞普勒斯大帝和畢達哥拉斯都在世。

他的時代比亞歷山大大帝的亞洲戰役早兩個世紀。

相傳,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在聖赫勒拿島讀了《孫子兵法》,感嘆早點讀完這本書就不會被打敗和流放。

該書現已以數十種語言出版,是軍事家和國防教育的經典之作,也是政治家和商人的首選讀物。

熟悉的達里語諺語是“

縫紉針比勝利者的劍更強大

”。

只有善於戰爭,才能制止戰爭

同樣,《孫子兵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在第一章就講國防和軍隊的重要性,

強調戰爭的政治淵源、綜合影響和殘酷性,提倡慎戰、不取勝。戰鬥而不是詳細說明戰爭的技巧。

一開始就明確表示

“戰爭事關國家生死存亡,關乎生死存亡。因此,這是一個需要仔細研究的課題。”

“贏得所有戰鬥的勝利不是最好的策略,而讓敵人不戰而降才是最好的策略。”

“戰爭中最好的政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略。其次是透過外交手段破壞他的聯盟。第三個最好是在戰場上攻擊他的軍隊。最糟糕的政策是攻擊有圍牆的城市,只有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才會這樣做。”

“一般來說,在戰爭中,最好的政策是完整地佔領敵國;摧毀它不是。讓敵軍全部投降,勝過粉碎它。”

這是一個延伸的思想,即軍人必須隨時準備戰鬥和犧牲自己的生命,但他們也必須遵循國家的政治決策和總體外交戰略。

正如德國戰略家克勞塞維茨所定義的那樣:“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

軍事鬥爭的目的不是征服城市、佔領土地或殺人,而是以較小的代價粉碎敵人的抵抗意志,達到最佳的政治效果。

“不戰而勝”不是放棄備戰就能取得的。相反,軍隊必須為軍事鬥爭做好充分準備。

如此威懾敵人,達成妥協,仍是軍人的榮幸。

軍事鬥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但不是唯一支柱。

要發揮最佳效果,必須與外交、政治、經濟、輿論等其他手段相結合。

只有善於戰爭,才能制止戰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