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關注糖尿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EASD 2022

2022-10-12由 國際糖尿病 發表于 歷史

編者按:

隨著糖尿病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其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患者需要定期檢測血糖和使用多種藥物,且隨著病程進展各種併發症陸續出現。因此,各種心理問題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如焦慮、抑鬱等。EASD 2022年度大會上,研究者們發表了系列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引起學界的關注。本刊特此邀請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章秋教授團隊對其中一項重要研究進行了介紹並就此話題展開精彩點評。

研究介紹:廣泛性焦慮症與血糖管理及人口統計學之間的關聯

01

背景和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健康障礙,如廣泛焦慮症(PWD)的發病率較一般人群高。雖然精神健康支援,例如心理諮詢或藥物治療已被證明可以有效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但目前關於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與糖尿病精神健康障礙之間關係的研究有限。

02

材料與方法:

研究者從2021年10月~2021年11月,線上調查了3077例歐洲(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瑞典和英國)糖尿病的成年人。其中2561例報告了他們最近的HbA1c,2011例報告了CGMS所提示的葡萄糖目標範圍內百分比(TIR,目標範圍為70~180 mg/dl)。所有受訪者接受了焦慮症狀評估。

03

研究結果:

義大利和英國患者報告的PWD最高,分別為63%和51%,而荷蘭的PWD報告的比率最低(39%)。

在所有歐洲國家中,女性糖尿病比男性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57% vs。 39%,P<0。001)。

45歲以下糖尿病患者的焦慮高於45歲以上患者(59% vs。 34%,P<0。001)。

HbA1c>7%患者比HbA1c≤7%的患者更容易患有中度(13% vs。 10%,P=0。03)或重度焦慮(6% vs。 4%,P=0。04)。

對於使用CGMS的患者,TIR<70%患者的PWD中度或重度焦慮的發生率高於TIR≥70%的患者(22% vs。 14%,P<0。001)。

04

研究結論

本研究發現歐洲人群的PWD在國籍、性別和年齡方面存在差異,另外還發現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與焦慮的嚴重程度相關。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焦慮狀態和糖尿病管理,需要專門針對高危人群建立有關精神健康支援和糖尿病管理的綜合方法。

專家點評

關注糖尿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EASD 2022

章秋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糖尿病患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釋出的資料,截至2019年,全球有4。63億糖尿病患者,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約為1。16億,位居世界第一。因為糖尿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治療,對生活的限制和要求較多、治療繁瑣、需要定期監測血糖和注射治療帶來的疼痛、擔心發生低血糖、慢性併發症風險等因素,常使患者出現較多心理問題,如糖尿病痛苦、焦慮、抑鬱等。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糖尿病痛苦,影響了1/3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比例更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狀態、自我管理能力,與患者所處的環境、治療的結果之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

糖尿病痛苦(diabetes distress,DD)是指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管理、支援途徑和情感負擔等憂慮而產生的情緒反應,是一種與糖尿病管理相關的消極情緒,由於刺激強度、持續時間、應對能力等個體差異,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礙程度不一,表現亦有差異,如不及時防治,可發展為精神心理疾病。DD可能影響糖尿病自我管理、增加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及死亡風險增加。糖尿病痛苦作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共病,應得到醫務人員、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的高度重視。

在糖尿病診治及自我管理的過程中,糖尿病痛苦可來源於生活、工作、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比如性別、年齡、職業、吸菸等均可影響糖尿病患者相關心理痛苦,而糖尿病本身包括血糖監測、治療方案複雜、併發症風險、社會支援不足、合併其他疾病等也是糖尿病痛苦的主要影響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常因有創血糖監測及注射降糖藥物產生的軀體痛苦、飲食不能隨心所欲、社交場合受限、擔心低血糖等帶來心理痛苦,治療方案相關的心理痛苦常常與血糖控制不佳、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關。併發症的發生比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下降、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引起偏癱、糖尿病足病導致截肢等可以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從而喪失勞動能力、自尊心受創等,引發相關心理痛苦。

社會支援包括家人、朋友可以為患者提供物質以及精神方面的支援,他們的理解與幫助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社會支援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糖尿病痛苦。在疾病不同狀態下,患者的糖尿病痛苦程度也不同,診斷初期血糖控制不佳時患者糖尿病痛苦程度更高,可能與缺乏糖尿病相關管理知識及經驗,缺乏疾病管理的自信心以及由此引發的對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發展的擔憂有關。1型糖尿病患者在其糖尿病病程中需經歷上學、升學、青春期、就業、結婚及生育等特殊時期,常常受到他人的不理解、歧視,帶來許多人際交往、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壓力。

糖尿病痛苦可以影響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而糖尿病自我管理對於HbA1c、血壓、血脂以及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糖尿病痛苦的早發現、早干預,可以改善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從而改善血糖控制,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目前普遍採用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DDS)來評估個體在過去1個月經歷的糖尿病相關心理痛苦。量表將心理痛苦分為情緒分擔、醫師相關痛苦、治療方案相關痛苦、人際間痛苦四個維度,可基本概括糖尿病心理痛苦各個方面,廣泛用於2型糖尿病相關心理痛苦的評估。然而對於1型糖尿病而言,此量表具有一定侷限性。1型糖尿病可以採用2015年Fisher等人編制的1型糖尿病心理痛苦量表(T1-DDS),該量表將心理痛苦分為7個維度進行評估。不論DDS還是T1-DDS均是由美國引入,雖經翻譯成中文以及本土化,在中國糖尿病人群中使用仍有其一定的侷限性。

透過學術會議、期刊、論文等可以提高醫務人員對於糖尿病心理痛苦的重視,醫務人員在為糖尿病患者進行診療的過程中,可以對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進行篩查,對於糖尿病痛苦嚴重的患者,醫務人員可以透過糖尿病飲食管理指導、併發症保健知識、低血糖相關的干預措施等相關知識教育提高患者對於疾病的理解程度、自我管理的信心,並可以透過分析糖尿病痛苦的來源,有針對性地給予方案與指導,從而減輕糖尿病心理痛苦。

但從病人角度而言,大多數患者意識不到自己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自身的情緒需求。另外因為患者的家人及朋友缺乏相關知識,無法提供有效的情緒支援,這些均會阻礙糖尿病痛苦的及時發現與處理。因此,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診療標準中強調,糖尿病初診時應使用適當工具評估糖尿病痛苦、抑鬱、焦慮、飲食失調和認知能力,以後定期評估,當治療未達標、出現併發症和生活環境變化時也應重新評估,包括對照顧者和家庭成員進行相應的評估。

我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痛苦,及早識別,判斷痛苦的來源及其影響因素,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育與干預,對於改善糖尿病群體的血糖管理、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透過改善糖尿病痛苦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管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關注糖尿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EASD 2022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