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簽署法律正式吞併烏克蘭四州,普京拿什麼吃定能贏?

2022-10-06由 印太觀察 發表于 歷史

簽署法律正式吞併烏克蘭四州,普京拿什麼吃定能贏?

基辛格

俄羅斯10月5日正式完成吞併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州為其領土的法律程式。

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天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了接受四州作為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的聯邦憲法法律,從而為其自2月22日召集聯邦安全會議擴大會議開啟的侵烏步驟畫下一個可能的“句號”。

在烏克蘭戰場上,澤連斯基領導下的軍隊正以如虹氣勢大舉收復過去數月被俄羅斯遠征軍及偽軍佔領的地區,僅在剛剛過去的一週,就有多達數十個城鎮重新收歸囊下。

澤連斯基在週二晚間進行的每日例行影片講話中自豪地宣佈,“在俄羅斯舉行偽公投後,單在這個星期,我們已經解放了幾十個城鎮中心,其中一些城鎮分佈在赫爾松、哈爾科夫、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地區。”

他特別列舉了烏軍在赫爾松州取得的大捷迫使俄軍從許多地區撤離,包括第聶伯河西岸沿線一帶,有八個城鎮已迴歸祖國的懷抱;而在哈爾科夫州,俄軍幾乎完全撤離了奧斯基爾河東岸。

在戰場形勢嚴重惡化,克里姆林宮廣受抗議和抵制的擴大化的“區域性軍事動員”據稱也已告一段落,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聲稱已有逾20萬人被輸送到俄軍部隊,並進入訓練程式。鑑於莫斯科在有關資料和事實方面一直以來缺乏透明性,因此這一數字是否如實存疑。

但不管怎樣,表面上看,普京的決策正在得到落實,從吞併烏克蘭四州到“區域性軍事動員”,同時對烏及其盟友的核威脅,也在化為具體的行動步驟——向烏克蘭派出“核戰爭軍用列車”。

以普京簽署吞併烏克蘭四州的俄羅斯聯邦法律為關鍵臨界點,俄烏戰爭局勢進入了其開戰以來最具危險性的時期,但也因此可能加快戰爭程序,促使形勢更快見分曉。

在第一階段,球踢給了烏克蘭、其盟友及國際社會,看它們如何應對普京依照其國內法對鄰國領土予以侵吞的行動。

假如在這個階段,烏克蘭的進攻停滯,或基輔的援助者們停止或削弱其對烏克蘭的支援,國際社會的主流不能發出對俄行為反對的聲音,那麼莫斯科就可能在第一回合的較量中取得某些優勢。

不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10月4日的例行影片講話中已經明確宣示,“我們計程車兵不會停止行動。我們遲早會把佔領者全部趕出去。”

烏克蘭人在強權即公理的邏輯下不僅沒有屈服,而且表現出了強悍的血性和戰鬥精神,不會因克里姆林宮的威脅而止步,可以確信。

另一方面,從華盛頓到布魯塞爾,從柏林到巴黎,西方世界在戰後還從未像今天那樣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起來,尤其是針對一個現實的戰略威脅——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公開的核威脅,它們已經用言行證明了一切:正對克里姆林宮的一舉一動嚴密觀察,並嚴陣以待,隨時準備作出正面迴應。

儘管明知俄羅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會行使否決權,但對俄譴責議案仍然在安理會予以討論並表決——只有俄羅斯一國反對,並將在不久後訴諸聯合國大會,如同開戰之初一樣,在會議上獲得壓倒性透過,幾乎沒有什麼懸念。

這裡有一個插曲,在國際知名企業家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不利於烏克蘭的言論後,特斯拉10月3日收盤暴跌8。6%,令其市值一天之內蒸發720億美元,側面可見全世界的民意所在。

因此,當這一切都積極推進的時候,很快,情況就將進入第二階段:

烏克蘭繼續解放領土,繼續消滅俄軍,一步步壓縮俄軍及偽軍的地盤,直至將全部佔領軍驅逐出去。

援烏抗俄聯盟的軍事援助繼續源源不斷輸送到烏克蘭軍隊,整個西方及世界主流統一對俄步調,譴責俄羅斯,並採取行動進一步收緊對其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克里姆林宮將陷入更大的軍事、經濟、外交和政治困境。

球重新踢給克里姆林宮,以其作出如何反應而決定俄烏戰爭局勢如何向下一步發展。

在這一階段,普京是先在黑海和烏克蘭邊境舉行核軍演,還是在其控制的扎波羅熱核電站發生點什麼事故,是直接採取針對烏克蘭目標的核攻擊,抑或是在北約成員國邊境襲擾觸發戰爭擴大?

從目前來看,一切均有可能,但又什麼都無法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普京很快就將面臨迫在眉睫的“選擇題”,而且必須作答,其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戰爭走向,決定俄羅斯及其人民的前途命運。

正因如此,世人都很好奇,克里姆林宮的這位老主人為什麼敢於在戰爭形勢嚴重不利的情況下作出強行吞併鄰國領土併發出駭人聽聞的核威脅,它拿什麼吃定不會引發嚴重不利甚至毀滅性的後果?

普京的新決策首先是其“別無選擇”的選擇。“打不贏”、“輸不起”是在俄烏戰爭進行7個多月後,普京不得不面對的戰略現實。國際民意、西方支援和戰場形勢決定了在常規戰爭下俄羅斯必敗的命運。而一旦在烏克蘭失敗,將對普京的現實和歷史地位產生直接的以及深遠的影響。

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克里姆林宮在戰爭明顯進展到不得不加大軍事動員力度的不利時刻的被迫選擇。

其次,在此情況下,它只能寄望於其在戰爭之前所做的預判能夠在核威脅下見效:

澤連斯基當局不敢拼。核戰爭將會對烏克蘭領土及其人民的生命帶來毀滅性傷害,儘管有各種觀點認為其傷害的程度和長遠性並非那麼“可怕”,但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具殺傷性的武器之一,核武器動用的後果仍然具重大的破壞性。

西方不團結。在核武器的重大威脅面前,基輔的戰略後援內部會產生諸多分歧,而其中一些,其中一些國家的意見,將對截至目前行之有效的聯盟團結形成致命衝擊,分化支援基輔的力量,並在西方及聯合國框架下的各種機制中製造分裂,最終嚴重削弱烏克蘭至關重要的戰略後援,削弱基輔的進攻勢頭。

關鍵時刻,莫斯科會得到外援。

從目前的情況看,普京在戰爭之初的“願望”由於基輔堅定和英勇的抗敵行動而破產,此次仍然將“碰壁”。

澤連斯基當局排除了與普京當局進行任何談判的可能性,誓言將把解放行動堅持到底。

西方的空前團結仍然有效,除了個別的“雜音”之外,沒有決定性的因素破壞基輔的戰略後援。

普京不會迎來任何有意義的外援,不少人預測的“世界性大戰”不可能打得起來,俄羅斯仍要面對被“群毆”的局面。

在戰爭之初態度曖昧、為克里姆林宮說好話的美國前政客基辛格最近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俄羅斯可以常規攻擊和威脅歐洲的能力現在被證明是可以克服的,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敗了。

普京一意孤行發動對烏戰爭的“意外”戰略後果是,全面暴露了這個國家在其領導22年後其經濟、軍事能力和政治穩固所位居真正“段位”,暴露了從俄羅斯到克里姆林宮的戰略軟肋,在其發出核威脅後,這種暴露行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事實上,當其作出強行吞併烏克蘭四州及擴大軍事動員並進行核威脅的決定的時刻,他已沒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可以對越來越強大並與莫斯科拉開實質差距的美國和北約進行威懾和威脅了。

基於此,美國和北約並不急於硬碰硬地應對普京造成的新形勢,而是著眼於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將冷戰結束以後試圖崛起並對其形成新的戰略威脅的俄羅斯逐出“棋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