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技術和藥物革新讓“三高”有“盼頭”

2022-09-29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歷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家老小節日聚會,在開飯之前,家中糖尿病患者會拿出一支針進行皮下注射胰島素,以避免餐後血糖的巨幅波動;抑或是高血壓患者經常在睡前才驚覺忘了服用降壓藥,從而糾結於到底是當日補服藥物還是等待第二天醒來再按用藥時間服藥。

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以心血管慢病為代表的代謝性疾病患者需要投入巨大的心力才能保障日常的自我管理,無論是給患者的心態還是實際執行都帶來不小的挑戰。因此,我們始終堅持推動技術和藥物的革新,以更好地滿足患者疾病的防治和自我管理需求。

RDN技術為高血壓防治提供新選擇

“三高”疾病中,首先便是高血壓。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約2。45億高血壓患者。對於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一旦患病,就很有可能面臨終生服藥的難題。這對患者的依從性要求很高,而對於部分難治性高血壓,即使患者有很好的依從性,其治療效果依然不令人滿意。幸運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些方法正在向此難題發起挑戰。

腎動脈去交感神經消融術(簡稱RDN技術),可透過消融腎動脈血管壁中分佈的交感神經纖維,阻斷中樞交感神經系統與腎臟間的訊號傳遞,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活性,抑制全身交感神經系統過度啟用,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從而達到長期降壓效果。

RDN技術的變革歷經了10餘年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峰迴路轉。從近幾年的臨床研究結果來看,RDN技術能夠給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帶來良好的治療效果。

今年的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期間,高血壓領域備受關注的SPYRAL HTN-ON MED Pilot研究預設分析結果正式公佈,其三年隨訪結果再次顯示RDN技術對服用1~3種高血壓藥物的患者長期安全有效。RDN術後隨訪24個月及36個月的結果均顯示可達到24H持續降壓的效果;36個月隨訪結果更顯示出24H平均收縮壓較基線降低18。7 mmHg的優異效果,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同月,Hypertension Research雜誌發表了一項來自泰國的單中心登記研究。該研究平均隨訪時間為52。39±30。96個月,最長隨訪時間為104個月。患者出院時收縮壓平均變化為-31。9±17。3 mmHg,6個月為-24。3±32。0 mmHg,1年為-16。8±32。3 mmHg,3年為-15。3±29。4 mmHg,5年為-15。3±35。2 mmHg,7年為-14。8±27。9 mmHg,9年為-30。0±12。7 mmHg。

從結果來看,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採用RDN技術治療後,在長達9年的隨訪中,超過80%的患者實現了RDN技術降壓結果的有效性,並且沒有干預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

由此可見,RDN技術的應用確實為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的可能性。隨著RDN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其在高血壓治療領域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患者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PCSK9抑制劑降血脂更長效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中又一大隱形殺手,是冠心病、腦卒中的高危因素。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日益提升,高血脂也成為了優質生活下百姓的“標配”。同樣作為慢病,高血脂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其給大眾帶來的困擾絲毫不遜於高血壓。對於患者的“難言之痛”,研發長效藥也成為了該領域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PCSK9抑制劑是近年來應用於治療高血脂的新型藥物。它是一種完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可以結合血漿中游離的PCSK9,降低血漿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進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近年來,PCSK9抑制劑的相關研究備受關注。ODYSSEY OUTCOMES研究作為首個在ACS患者中關於PCSK9抑制劑等降脂類藥物作用的研究,共納入了18924名已接受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新發ACS患者(發病距入組時間≤12個月,中位時間為2。6個月)。

該研究發現,12個月時,阿利西尤單抗治療組患者LDL-C水平較安慰劑組下降約61%;且與安慰劑組相比,阿利西尤單抗治療組MACE事件發生相對風險降低約15%,並與全因死亡下降15%相關。

PCSK9抑制劑相對於日常服用的降血脂藥物來說,使用頻次更少、作用時間更長,對患者而言,減少了漏服藥物的麻煩,大大提升了用藥的依從性。

可喜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更長效的PCSK9抑制劑已經逐步投入臨床,其使用頻次甚至可以達到半年一次,這對於高血脂患者而言無疑是更大的利好。

GLP-1受體激動劑讓糖尿病患者更便捷

糖尿病作為“三高”疾病中的一員,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以往糖尿病患者通常透過胰島素和/或藥物聯合應用進行治療,即便使用長效的胰島素,也需要每日皮下注射一次。頻繁的用藥和監測血糖波動對於患者來說苦不堪言。

胰高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是近年來的新型降糖藥,透過啟用GLP-1受體,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強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並延緩胃排空,透過中樞性的食慾抑制減少進食量,從而降低血糖。它的臨床應用很好地解決了部分糖尿病患者的用藥需求。

目前,我國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受體激動劑主要有司美格魯肽、度拉糖肽、利拉魯肽等,其中司美格魯肽和度拉糖肽每週皮下注射一次,因其藥效維持期長、操作簡單方便、患者痛苦小等優勢而廣受歡迎。

GLP-1受體激動劑的臨床研究可謂是近年來代謝類疾病中的熱點,無論頻繁刊登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SUSTAIN系列研究還是PIONEER系列研究,都表明GLP-1受體激動劑與常用的降糖藥物聯合用藥後的降糖效果令人滿意。這進一步證實了GLP-1受體激動劑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價值。

對於代謝性慢病患者而言,無論患有“三高”之中的哪一種疾病,出院後的自我管理都非常重要,而達標率就是體現自我管理成果的重要指標。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堅持良好的用藥習慣,不斷加強自身的依從性,才能較好地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進一步增加,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而對於醫療從業者而言,如何進一步透過改進醫療技術、研發新型藥物等方式幫助更多患者解決實際需求,是我們必須作答的考卷。只有醫患之間共同攜手,我國的心血管慢病防治才有未來,未來的心血管事件才能不斷減少,從而迎來我國心血管事件下降拐點到來的那一天。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