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22-09-27由 新史論論 發表于 歷史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秦朝存續的時間很短,連年戰爭和暴政讓秦統治下的人民怨聲載道,甚至在眾多官吏中不滿的情緒也有高漲的態勢,眾多因素的加持下,秦朝末期各地揭竿而起,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開始。

由於農民起義光有熱情而缺乏實戰,所以這場起義以失敗告終,但是後來的多地起義卻有很大的進展。

以沛縣為初始的劉邦起義就是成功的案例,也是短時間內獲得作戰成功的隊伍。

當然這個隊伍的成功並不是運氣。同是農民起義,然劉邦本身就是就是沛縣泗水亭長,和普通農民有區別。他的身邊也已經交下幾個好友,其中就以蕭何、曹參和樊噲比較有名,這幾個人在後期的作戰中都起到關鍵作用。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劉邦的妻子家境很好,初期劉邦起義,呂家確實也給與很大的幫助,以上幾點綜合起來,才是劉邦獲得成功的秘訣。

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說再有才能的人也要有人幫助,漢太祖劉邦能稱帝自然少不了第一功臣蕭何的幫助。

蕭何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作為漢朝建國初期的開國功臣當之莫屬。後人曾把蕭何譽為漢初三傑之一。

蕭何為什麼要幫劉邦?原因很簡單,劉邦本來就是蕭何曾經的下屬,由於劉邦本人慷慨而不拘小節,其在當地口碑很好,有工作誤事之時,蕭何任官期間也幫劉邦遮掩。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由此,讓劉邦和蕭何二人的關係更加緊密,隨著反秦的隊伍越來越多,本就對秦不滿的幾人也隨之起義,並推舉劉邦為首領。

歷史上劉邦的名聲並不是很好,很多小故事就顯示他為人不夠大度且猜忌心很重。尤其打壓功臣和默許呂后殺韓信的做法一直讓人詬病,這裡要提到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蕭何。

即使你對歷史事件不是很瞭解,那也能聽過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中所說的就是建國功臣蕭何和韓信的故事,那麼,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一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功高震主

韓信是西安的開國功臣,他熟讀兵法,計策超群,排兵佈陣更是出神入化。本來投靠項羽,想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然未得項羽重用。

轉而與蕭何結識,並由其舉薦給劉邦。

韓信本身就有將帥之能,又頗有魄力和野心,在劉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為劉邦的大將軍,在當時的楚漢作戰,劉邦多采納韓信建議,且都獲得成功,可以說,楚漢戰爭就是韓信發揮卓越軍事才能的舞臺。

通過幾次關鍵戰役,已經奠定劉邦漢軍勝利的基礎。很快透過殲滅小國,漢的勢力範圍再次擴大,韓信已經成為劉邦的相國。

為了報到蕭何的舉薦之恩,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韓信和張亮在漢五年,十月,圍剿楚君,並讓項羽在江東自刎,由此一役,韓信由齊王而改為楚王。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此時韓信已經不是曾經的將軍,漢朝建立的赫赫戰功都讓其他功臣黯然失色,漢王劉邦已然無法再賞賜,甚至軍心都已經像韓信傾斜,這不是帝王想要看到的,而作為漢王身邊的謀士蕭何自是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當蕭何看到劉邦將韓信改為齊王時候,已經明白劉邦的心意。

漢朝初建,時局還不穩定,

如果韓信擁兵自重,劉邦必然會受制於人,所以他要先下手,先解除兵權,再降爵位,如此才能確保其政權的穩定。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蕭何為了自己

歷史上評價重要的人物總會是透過事件來了解,而介紹漢太祖劉邦的事件中很多都讓人覺得他沒有帝王氣度。

其實帝王和臣子是不同的,帝王講究的是大局觀,而臣子所看到的就是自己利益或者名聲。

未稱王時的劉邦為人慷慨,待人也寬厚,所以才有很多追隨的人,這其中包括張良、蕭何及樊噲等等。這些人與劉邦患難與共,共同打下大漢基業,然而成功後還是會受到上位者的猜忌,即便是與劉邦關係密切的蕭何也是如此。

從歷史事件中,我們只看到劉邦對功臣韓信的打壓,從奪權降爵,再到絞殺,一氣呵成,目的也很明確。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劉邦對於功績大,且能力超群人的忌憚,張良看出劉邦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所以他很早就歸隱,而蕭何本來和劉邦關係很好,且跟隨多年,

耗費整個家族的財富和自己心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不能放棄,只能幫助劉邦和呂后剿滅韓信。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劉邦放心他,這樣既能保住他的地位,還能保住他們家族的命。

所以即便是他舉薦的韓信,他依然敢於給呂后出謀劃策人,並親自誘騙韓信至宮中,由呂后等人密謀殺害,所以說,敗也蕭何的原因之一就是蕭何要保護自己。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野心過大

韓信是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少時家境不好以至於經常去乞討為食,所以經常會受到當地惡霸的欺辱,曾有人以韓信行為作為男人典範,正是以“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得來的結果。

事實上,韓信確實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他有很好的軍事才華,治軍也很有手段,他不僅有建功立業的雄心,也有成為梟雄的願望,可以說,劉邦能看出來,韓信和他本身同類人,不同的是,韓信不懂政治,以至於到慘死的結果。

劉邦本身沒有用兵的才能,他需要攻城略地就需要有能人幫助,而蕭何舉薦韓信正是此時,韓信帶兵屢打勝仗,劉邦也給與更高的軍銜和權利,以至於後來,

劉邦下令,韓信都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為由拒絕,可見韓信不懂政治。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雖然劉邦奪權誘使韓信不滿,但韓信功高也確實動了謀反稱王的之心,並不全是劉邦逼迫,所以蕭何作為劉邦的親信,

自然不能讓人威脅到劉邦的政權,殺掉韓信勢在必行。

在公元前195年,劉邦也因傷去世。雖然他對功臣的做法讓後人不齒,但是在登基後能收復異性諸侯王,採用修養生息的懷柔政策治理天下,重視農業發展,廢除苛法,免除徭役等措施確實安撫了民心,穩定政局等舉措還是值得肯定的。

從蕭何和韓信的事件看,真正起到左右歷史發展作用的人還是劉邦,討論蕭何應不應該救韓信沒有意義。

劉邦登基前,已經對韓信有忌憚,登基後,蕭何與劉邦本是利益共同體,所以劉邦的意願就是蕭何的目標,韓信的死已經成為必然。

蕭何為什麼不能高抬貴手,非要實現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即便沒有蕭何,也會有別的人出現殺掉他,從大方向說,為了政權穩固,從個人方面說,忤逆上位必然會被誅殺,

這些都在情理之中,唯一遺憾的是歷史上軍事奇才,功績卓著卻沒有得到善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