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基礎成本全過程最佳化

2022-09-24由 漫天風雪 發表于 歷史

眾所周知:基礎在整個專案中佔據的比例比較高。

很多資料說:基礎成本一般佔結構成本的10%左右。

不過這個資料也不靠譜,比如對於軟弱土層地區、溶洞地區,高差較大的山區等,基礎佔比成本可能會更高。對於岩層出露,地下水不豐富的地區,可能佔比較少,總之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不容忽視,我們只能說佔比不少。

基礎最佳化從哪些方面抓起?歸納總結起來大概以下九個方面:

1、勘察報告

1)引數

地勘報告上引數保守,甚至錯漏;地勘報告編制人員為了免責,提的引數非常保守,這雖然不會出事,但是給業主會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這時候需要多諮詢幾個有經驗的老專家幫忙把把脈,或許一大筆費用就節省了,這就是老中醫的作用!

地勘的

岩土承載力

抗浮水位

在其中佔比份量最大,需重點關注!

2)建議基礎型別

地勘報告上的建議基礎型別錯誤,這個各個地方政策不一樣,多數地方設計院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基礎選型,不理會地勘報告給的基礎選型,但是聽說有些地方的政策規定比較奇葩,

要求設計必須按照地勘報告建議的基礎形式來設計,否則審查不能透過

。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奇葩的要求?有這種奇葩要求的,可以在討論區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聲討以下,哈哈!

3)地勘介入時間

地勘儘量早點介入專案,如果遇到場地類別或者嚴重的地質缺陷等情況,可以在規劃設計階段進行技術性規避,儘可能的減少造價,採用最優方案。

2、基礎選型

1)基本要求

基礎選型要結合場地條件、結構形式、成本分析、施工條件、施工工期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根據專案需求制定最優基礎方案。

2)山地建築

針對山地建築,尤其要注意設計雨地勘資料的匹配項,以及高差較大時的風險預判與應對措施。

3、基礎佈置

4、樁徑樁長

對於端承樁,宜採用大直徑樁,對於摩擦樁,樁徑越小,可能越不經濟

5、底板承載力

當地下室底板下土層較好時,需要考慮土體的承載力作用,樁間土可以分擔一部分上部結構荷載。關鍵要確定好地下室底板與樁分擔的荷載比例關係。

6、配筋率

地下基礎嚴控配筋率,在計算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更多要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此時要嚴控最小配筋率,避免隨以放大和縮小配筋率。

7、構造措施

樁、承臺、獨立基礎的構造要求需要細扣。樁身縱筋和箍筋配筋率,承臺側面是否需要配鋼筋等因素需要重點考慮。承臺能不能取消?承臺抗衝切、抗浮滿足設計要求不?

8、基礎歸併

基礎歸併係數不宜大於0。2。歸併係數過大,不僅不經濟,還可能引起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問題。

9、施工措施

基礎成本全過程最佳化

基礎成本最佳化一覽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