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2022-07-19由 葉建明說結節 發表于 歷史

昨天在家鄉群裡見到一美篇文章,題目是《穀雨走谷口》,作者是水木年華。勾起我滿腹的酸楚與不捨,因為終究,我將會是歸不去故鄉的遊子!雖在外漂泊有家,但總覺失去了根,猶如浮萍!不錯,這個叫作“谷口”的小山村,離金華市區50多公里,隱藏在金華西南部的大山深處美麗鄉村,就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從記事起的小時候,基本上的印象都只限於這個小村,當然還包括大隊所在地下淤村以及另一個自然村老鋪後。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聽村裡老一輩講,谷口村建村600多年,世代居於這大山之中,在許多年之前,谷口村人丁興旺,能比肩目前的鄉政府所在地塔石村,塔石做戲時,谷口村的年輕人都能去鬧場子,說明人多勢眾呀!當然等我們這代出生後,已經是70年代了,父輩的苦楚大部分只從他們口述中得知,因為我們幼時雖然條件仍不好,但基本加點玉米糊與番薯粥之類的糧食後全年基本能吃飽。到了8歲,能正常上學,學校就在我們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有,叫完小。像附近的葛嶺村與魚潭村,離我們3裡地左右,他們有一年級到三年級,再升到四、五年級是來我們村讀的。幼時零食自然是沒有的,但包產到戶之前,生產隊到了摘茶葉的季節,晚上大人們都到村集體的房子裡炒茶葉,小孩們跑呀、跳呀、追逐呀、奔跑呀,特別是有月色的夜晚,熱鬧開心。有時還可烤點紅薯什麼的,味道好極了。孩子們多數時候分成好壞兩派,滿山(村子附近較矮的山,各家的菜地多在周圍小山上,有路)跑。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再大一點,小孩子都玩一種紙折的三角包,略凹成弧形,摔在地上,用嘴吹、用手扇、用腳扇。吹翻了就被誰贏去了,誰先第一個吹,是看拿出來的三角包個數誰的多,也不是你拿的越多越好,摔地上,吹不動,就眼看著後面的人贏走了。那時候沒有電、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更沒有手機、電話,奔跑與贏三角包、跳房子等是伴隨兒時最好的遊戲。為了玩三角包遊戲,有的小朋友把上學的書都撕了,有的小朋友不管地上多少灰塵,毫不猶豫趴下身子用嘴吹三角包。我是贏得多些,但母親常追著不讓我玩,她一直認為小時候玩這種遊戲,與大人賭博性質是一樣的。而她對賭博是深惡痛絕的。還好,大人們總有自己忙不完的事,這種小遊戲又不需要多大的場地,所以陪伴自己度過童年的許多時光。此後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後,大人們有買菸抽,小孩把普通紙改成了香菸盒的漂亮紙,那時候,雄師、金猴、大前門等常見的香菸多少錢一包,小孩子們也清楚的很,因為出場次序從三角包的個數改成了香菸盒的香菸價格大小來計算。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村邊上的這顆榧子樹也是孩子們每年期盼的重要內容,路下方還有幾顆板粟樹,當果子成熟的季節,膽子大的孩子就會爬上樹摘果子吃,有時候大人也來幫忙。我是爬樹水平不行的,所以隔壁的夥伴常會分點給我。山裡野果倒是有一些,現在許多都叫不出名字,或者不知道普通話中,正式方案表述中該叫什麼,長樹上的野草莓(音:ga guo niu)、類似藍莓的“烏花”、do ai、毛慄等許多許多,上山砍柴時,山澗的泉水也特別清甜。幼時雖也苦,但也都是回憶,是經歷。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記得小時候,大概上小學之後的年紀,大家都就跟著大人到山上幹活,砍柴是最主要的,因為養豬,豬草要燒熟了給豬吃,想想看燉一大鍋豬草得多少柴火,每天燉!記憶中乾的最多的,一放假就得乾的活,基本上就是砍柴,早上上山,隊伍往往十幾、二十幾人,稍微年長些的講講故事,講講笑話。下山回家一般是要到午後的,下午可以美美睡一覺,也不是說喜歡午睡,大概也是無聊。其他拔草、割稻、鬆土、拔豬草、摘茶子也幹,但插秧我不會。還有印象深刻的是背毛竹,你看村子周圍密密麻麻的都是毛竹,小時候到山上砍好,背到離村子5里路的塔石出來點的公路邊(那時候村子裡沒有通公路),每擔(100斤)好像是4。5元,小孩背一根,二、三十斤為多,有的力氣大點背40來斤重的。大人一般背3-4根綁在一起。長長的毛竹要穿過彎彎曲曲的山路,也是要一些技術的。肩膀每次背過都紅、痛,但也不能不幹呀,背的次數多了,就會有繭,不再那麼痛了。我想現在工作的苦與累與小時候幹活比,算什麼呀!所以我們這代人會更珍惜目前的生活,也更能吃苦耐勞。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家鄉再破、再落後都是記憶深處的美好回憶,也是無法割捨的情愫。但時代變遷,卻來得那麼自然與決然,改革開放,外出務工、學成就業,年輕的一代都走出了大山,多到了城裡謀生,留守的只有父輩們。接著幾年,父輩因為要幫子女帶小孩或者不再種田,也外出到城裡、鎮上居住。再老的人家去世的去世、癱床上的癱床上,老家越來越荒涼,人氣越來越少。兒時村裡組織每年有專門一天清理道路、專門一天清理池塘,現在路邊雜草叢生,許多房子門前上鎖,一派寂靜!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偶見回鄉摘茶葉或種了點菜的鄉親。感謝水木年華的記錄鏡頭,把平時長住湯溪姐姐家的父母回家摘茶葉的情景剛好拍了下來。即使從小到大,到把我們子女撫養成長,送出大山後仍在老家居住的父母,現在也已經非常習慣住在鎮上姐姐家。你說故鄉還有未來嗎?我們70後的這代,其實真正與家鄉最緊密的也就是初中畢業之前。高中就到湯溪讀了,大學更到了外地,工作又在金華市區,較之父輩們,對故鄉的情感雖有,怕是少了許多了的。而家鄉又因人員流失而凋蔽,再等到我們這輩退休,還會落葉歸根,回到故鄉嗎?顯然是無法,也不習慣歸去的,留在心中的將永遠是記憶、是回憶!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回鄉的路是條長長的路、需要一階一階登;回家的心路也是長長的路,長到永遠到不了,在夢裡、在記憶裡、在腦海裡。但總覺得有些許失落!城市的喧囂與吵鬧、滿眼的鋼筋水泥、步履匆匆的人們,臉上寫滿疲憊,為了生活、為了房子、為了孩子奔波!其實從心理上,情緒上,小時候農村的生活反而更是簡單、易滿足、幸福感更強,能吃得飽、能睡得香、能一家人圍著侃大山,那是一幅祥和的生活景象!

情感生活:金華西南的那個小山村,終將是我歸不去的故鄉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家的這面牆不是泥土的,是木板的,後來改為泥土牆。許多人家都有造房子,在農村,這是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兒子長大分出去住要有新房子才容易討到老婆。我爸爸沒有新造,但拆了後面一間屋子,將留下的幾間結構改了一下。我家門前小時候是空地,門前有一堵牆似現在的屏風一樣,門口是天井,後來隔壁鄰居與我家調了地基,造了房子而接住了我們家的視線。現在我已經半年多沒有回老家了,今年過年與父母一起也是在姐姐家過的。老家只是父母偶爾回去一下。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回老家的次數更少,聽說還要下山脫貧移民到蔣堂或白龍橋,過年那段時間還意向報名過。這些房子未來終都將破落,長滿青苔,黑瓦紅牆,但均了無生息。故鄉,來自偏僻小山村的我們70後這一代,終將是歸不去的記憶!深藏在心底,在記憶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