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萱草花與康乃馨,國人如何表達母親節?

2022-05-15由 大象新觀察 發表于 歷史

萱草花與康乃馨,國人如何表達母親節?

萱草生堂階,寸草三春暉。母愛是古今一貫的主題,中外通用的話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設有母親節。

由於風俗不同、文化有異,各國母親節並非同一天。例如,阿拉伯地區的母親節是3月21日,法國的母親節是5月最後一個星期日,英國的母親節是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日,泰國的母親節是8月12日,葡萄牙的母親節是12月8日,印度尼西亞的母親節是12月22日。

目前傳播最廣的大概起源於美國的“母親節”。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相關決議案。時任美國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百餘年來,義大利、澳大利亞、比利時等許多國家也都沿用慶祝此時點。

萱草花與康乃馨,國人如何表達母親節?

資料圖:一名小朋友將自己製作的賀卡獻給媽媽。中新社發 胡高雷 攝

因著國際交流的際會,慶祝“母親節”也成了當代中國的一項時尚。“母親節”在中國雖非法定節日,但在民眾中頗受認可。也有人受此“啟發”,提議將孟母生孟子之日定位“中華母親節”,即陰曆四月初二。

其實,各國“母親節”雖有時差,但“愛”的內涵卻一致。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愛是女性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超越語言、民族、宗教。與此相應,母愛與愛母均是基本情感需求,全世界“媽媽”一詞的發音高度相似即為明證,“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在中國,母愛又多一重涵意。“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說愛是對母親給予生命的本能應答,那孝則是對母親給予護持與教養的倫理感念。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萱草花與康乃馨,國人如何表達母親節?

紅色康乃馨 來源:IC photo

愛是先天自然生髮而出,孝則仰賴後天文化涵養。

孝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儒家思想中,“仁”被認為是核心,而“孝為仁之本”。“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被列為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孝在西方文化中也被重視。據《聖經》記載,基督徒所信奉的耶和華上帝給人類社會頒佈了十條必須謹守遵行的戒命,其中的第五條就要求“當孝敬父母”。基督教教義要求基督徒“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

在西方文化中“孝”還常以對父母“感恩”的形式出現。在法國20世紀中期表現主義作家加繆的《局外人》中,小職員莫爾索得知母親死在養老院,奔喪時見到母親遺體無動於衷而被譴責為人性扭曲,不懂感恩的“局外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母親節,給母親獻一束什麼花?——無論是堂前萱草花,還是一捧康乃馨,都是對母親的愛與感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