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孫權為什麼堅持要打赤壁之戰呢?原來另有隱情

2022-03-20由 握雪越冬 發表于 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段時期能比漢末三國的故事更為人所熟知。

如果要評選出三國裡最膾炙人口的回目,我想“赤壁之戰”一定不遑多讓。正是經過這一場精彩的戰爭,曹操嚴重受挫,孫權守住基業,劉備趁機壯大,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漸形成。

這段戰役的劇情走向大家早已爛熟於胸,實在沒有什麼再聊的必要。今天來聊一個細節話題,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孫權為什麼堅持要打赤壁之戰呢?

那還不簡單?魯肅都親口說出來了,孫權是東吳的君主,跟大臣們不一樣,投降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只能跟曹操玩命。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這個理由也未必成立。

孫權為什麼堅持要打赤壁之戰呢?原來另有隱情

咱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來說赤壁之戰的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七月攜餘威揮師南下。姑且不去討論曹操此行的真實目的(為自己還是為大漢還有待商榷),但是劉備和孫權確實是他要掃除的主要障礙。

那麼是不是說,曹操就一定要置他們兩人於死地呢?有沒有和平共處的解決方案呢?這個答案要分人。

眾所周知,劉皇叔是漢朝皇室十八線後裔,內心的權欲和抱負那是與生俱來的。起兵十餘年間,雖然屢敗屢戰,沒能拿下一個穩定地盤,但畢竟經驗刷的多,混了個臉熟,已經成為和二袁、呂布、曹操等梟雄齊名的人物。這般天選之子,絕對不會接受被統治,甚至連個二把手都接受不了。

而此時的皇叔,是真的面臨著生死抉擇。

孫權為什麼堅持要打赤壁之戰呢?原來另有隱情

想當初,皇叔與曹操一起破呂布後,他本來是有機會依附曹操的,只是內心那股皇家特有的傲嬌,讓他和董承勾結,反叛了曹操。被曹軍平定後,皇叔又屢次改換門庭,一副與曹賊不共戴天的架勢。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皇叔已經沒有退路,歸順是不可能歸順的,這輩子都不會歸順,曹操也不會容他,這一戰,確乎事關皇叔的生死存亡,他沒得選。

所以孫權不也一樣嗎?不,不是的,孫權明顯有更多的選擇。

從祖父孫堅創業以來,東吳已經世承三代。治下江南六郡,坐擁魚米之鄉,孫權的處境比劉備要好出兩個劉表來。

最主要的是,孫吳與曹操並無“世仇”過節。

當初孫策脫離袁術之後,曹操甚至還向朝廷表薦,加以“討逆將軍”稱號,封為“吳侯”。注意,那時候的孫家就已經被朝廷特封二等爵位,後來孫策被仇家門客暗害,英年早逝,將一片家業和爵位留給弟弟之後,孫權和曹操便更沒有交集。

如果孫權真的歸降曹操,多半不會像演義中所說那般不堪,更可能的是,曹操會以禮代之。畢竟彼時天下未定,招降孫吳,厚禮相待,一方面可以免去百姓再受刀兵戰火,另一方面又可以給未歸降的人做出榜樣,加速統一,曹操何樂不為呢?

當然,你可以說孫權有野心,想自己當皇帝,所以不會投降的。這理由也不準確。曹操此時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漢獻帝在手,隨便降一道旨意,就可以把皇帝的位子禪讓給曹操,這可是“名正言順”;另一邊劉皇叔就更不必提了,人家那是皇帝的親戚,繼承位子的合法性都不用找。只有孫權自己,是沒有任何名頭來稱帝的。

那麼,孫權的反戰情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孫權為什麼堅持要打赤壁之戰呢?原來另有隱情

裴松之在《三國志·張昭傳》的注裡,早就說明了,孫權的決議抵抗,是周瑜、魯肅等人的一力攛掇,加上劉備和諸葛亮等人輿論造勢的情形下的好亂和行險僥倖而已。

演義裡說,“人妻愛好者”曹操看上了周瑜的媳婦小喬,這才導致周瑜死諫孫權決心抗曹。其實歷史上的周瑜倒是沒有這麼憋屈,只因個性好戰,心高氣傲才掛帥水軍抵抗曹兵。他曾說過“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此人的心氣可見一斑。

至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遊說,沒什麼可說的,這是身處絕境下的最後一線生機。只有聯合,讓孫吳在正面戰場瘋狂輸出,牽扯曹軍主力,皇叔才能打好輔助,以游擊戰來韜光養晦,穩固自己的勢力。

當然,偏方治大病,險棋常致勝,人生就是這樣,絕地反擊,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