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東方農耕文明之積極防禦戰略(一)

2022-03-10由 鶴之青 發表于 歷史

東方農耕文明,以農業為基礎以土地為根本,實施積極的防禦戰略,不主動對外侵略擴張,不對外稱霸。為農業生產提供穩定平和的時間和空間,有利於耕種土地收穫糧食發展文明。

優越的地理環境戰略縱深,提供了積極防禦的物質基礎。

東方農耕文明的搖籃:渭河平原,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大巴山脈,西部是黃土高原的縱橫山脈,向西有高聳的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及隔壁沙漠的地帶,氣候條件嚴峻荒無人煙,東部有崤山及太行山延展伏牛山,為生長在渭河平原的農耕民族提供了安全封閉的地方。

東方農耕文明之積極防禦戰略(一)

渭河平原

渭河平原豐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繁育培養了農耕民族,發展的農耕文明。東方農耕文明發展到了神農氏時代。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文明的進步,農耕民族像黃河中下游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擴充套件,繁衍生息,發展農業。

積極防禦的設施和組織形成了軍隊雛形。

為保障農業生產,為保護家人財產房屋安全,採取常規的積極防禦的措施,其設施是圍欄籬笆柵欄,在居住周圍開挖深溝寬壕,組織族群中青壯年進行防衛巡察,主要是針對野獸的侵襲,防備虎豹豺狼野狗野豬,防止偷盜。也參與對外族挑釁偷搶奪的打鬥。

東方農耕文明之積極防禦戰略(一)

原始人狩獵

用木器、石器、骨器和火器也就是木棒、石頭、骨頭和火把,真正的武器是弓箭,是從原始的狩獵形成並傳承發揚下來,也培養了勇敢善戰的鬥爭精神。而這就是後來軍隊兵卒的原始組成成員和來源。

並非主動的部落戰爭最終為農業生產創造條件。

到了軒轅黃帝時期,由於土地耕種面積擴張,人口遷移等原因就導致了部落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發生了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之間的戰爭,即阪泉之戰,這是中華民族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場戰爭,實現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的聯合兼併,成為東方農耕民族人文始祖,其後裔被稱為炎黃子孫,也開啟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

東方農耕文明之積極防禦戰略(一)

炎黃二帝雕像

後來東部的蚩尤部落挑釁作亂,炎帝黃帝聯合發動戰爭涿鹿之戰,消滅了和征服了蚩尤部落,黃帝被推為天子,進入了黃帝統治時期。已經形成了部落及部落聯盟的軍隊和軍事組織。

王權轉換源於農業發展和財力的對比初助此消彼長式過渡。

黃帝時期建立了中原統治機構,顓頊部落、帝嚳部落因實力的對比,形成了新的統治集團,是一個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及人口資源的興衰交替,進行了中原政權的轉換,也許會出現一些區域性戰役,但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東方農耕文明之積極防禦戰略(一)

大禹治水浮雕像

也就形成了後來的堯舜禹禪讓,統治集團和政權在不同的部落間傳遞,因為實力的不對等和差距太大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大禹之後傳位於啟,由本部落實力過強,征服了其競爭對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中原王朝經歷了夏商周時期,則沒有外族入侵的情況下,形成了內部的分裂成為諸侯國,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最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的秦朝。諸侯國間戰爭時間長規模大,是在周王朝內的鬥爭,最後實力最強的秦國實現統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