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其實,就像東坡肉的流行一樣,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2022-03-02由 愚人之偶得 發表于 歷史

蘇軾蘇東坡,絕對是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古代文豪之一。一代詞宗,學富五車,書、文、詩、詞無所不通、無所不精。就連不太善長的作畫,也能別出心裁,開“文人畫派”先河。加之為人風流曠達,雖命運多舛、幾經左遷,但每到一地皆能興文事、勸農桑、治災患,深為當時和今天的人們所喜愛。

其實,就像東坡肉的流行一樣,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蘇東坡

因此,有關他的傳聞軼事和他的文字一樣,至今仍膾炙人口。這其中,就包括他和豬肉的緣份。蘇東坡好食也善食豬肉,“東坡肘子”、"東坡肉“的做法,千年以降,歷久彌新。更不用說,他被貶黃州時寫的《豬肉頌》——“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恐怕是最有名的打油詩之一了。為此,直至今日,武漢、黃岡某些地區還有年節時吃紅燒肉的風俗。

要知道,北宋時期,人們推崇的是吃牛、羊肉。而這其中又以羊肉為主,蓋因耕牛是當時重要的生產資料,除非牛病死、老死或是意外傷亡,否則私自宰牛食肉是不輕的罪名。而對於豬肉,當時的人們普遍覺得不潔、腥羶,即便價格低廉,依然少人問津。豬肉的流行,的確是自蘇軾開始的。

其實,就像東坡肉的流行一樣,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東坡肉

許多人把這件事視為偶然,一位名人的個人癖好,因為他的“明星效應”帶動了老百姓。也有人分析,蘇軾在被“發配”到偏遠軍州,還有閒情逸致“吃肉“賦詩,充分體現了他的修養與豁達。這些說的都對,但是歸結為偶然卻就未必了。

實際上,推廣豬肉,是宋朝的現實需要。我們都知道,南北宋是中國古代經濟相當發達的時代。但即便如此,對於當時的小康之家而言,吃羊肉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再加之,石敬塘把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之後,宋代與前朝相比,不但缺少了戰略上的形勝之地,也丟失了重要的牧場。宋軍作戰,以陣列、步卒、弓弩為主,就是因為缺馬;宋代羊肉金貴,也是這個道理。而推廣出欄快、好餵養的豬肉,則不失一個很好的應對方案。

其實,就像東坡肉的流行一樣,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東坡肉必用五花

但是,一則當時的豬種不像我們今天改良了那麼多代,口感肯定不太好;再則民間對食豬肉的確存在誤解。如果靠實施政令、官方推廣,恐怕事倍功半。而由當時就被老百姓認作”文曲星“的蘇軾來”以身作則“,則效果就好得很多。蘇軾愛食豬肉應該是真的,但這麼”賣力“地推廣讓其好吃的做法,還寫詩傳誦(具說寫了好多首,許多都流失了),可能也是有意為之。

這就像杜甫的際遇一樣。杜甫得到極大推崇是從北宋開始的,甚至將其放在了李白之上。這一方面與唐末宋初的文學改良有關,讓人們真正注重到杜詩的藝術價值。但另一方面,又是一次歷史的必然。宋朝人剛剛經歷過五代之亂,那是武夫殺人盈野、人命不如草介的亂世。也正因為此,宋代極度崇文抑武,憎惡戰爭,警惕武人。在這種風氣影響下,資意汪洋、有任俠之氣的李白,即便再有文采,也不如寫過“三吏三別”、批判戰爭的杜甫討喜。

其實,就像東坡肉的流行一樣,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杜甫草堂

所以你看,一切偶然其實都有必然蘊含在其中。歷史、故事如此,我們身邊的事又何嘗不是這般呢。就像許多為我們羨慕的成功者,其成就可能來源於靈機一動、順勢而為,但更多的可能來源於千百次的磨礪、準備。機緣求不來,偶然碰不到,不如在必然上慢慢做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