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論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否走進了制度盡頭?

2022-02-28由 U管子U 發表于 歷史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是村、組)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它是我國現階段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糾正了長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經營方式過分單調的弊端,使農民在集體經濟中由單純的勞動者變成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從而大大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較好地發揮了勞動和土地的潛力。

現階段農業向規模化、機械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規模小,土地分散,農業投入大、風險高和週期長等原因,農民很難有土地效益,很多農民被迫以進城打工為主,以農業為副。

論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否走進了制度盡頭?

廣大丘陵地帶的農村,土地流轉價格很低,為什麼沒有出現大的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呢?也沒有形成新的農業產業呢?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1、糧食類農產品價格比較低,無論家庭聯產、還是規模化經營都難有可觀收益。

現在的農業是化學品投入的農業,前期投入較大,中期的管理成本較高,後期人工費較貴,雖然規模化經營可以降低成本,但是總體效益比較低,甚至自然災害的年份還虧本。這樣就限制了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的積極性。

2、果蔬類農產品產銷價格差距大,限制了農業產業發展規模。

產供銷市場割裂,儘管現在有線上和線下銷售模式,但是這種模式卻不適合一家一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尤其是附加值比較低的農副產品;一方面農民有很多農產品賣不出去,或者賣的價格很低,另一方面城市裡市民卻要高價買入農副產品,產銷市場的“區域的”割裂,限制了農業做大和促進農民增收,限制了產業農民的數量和規模。

3、農民工工資的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積極性降低。

由於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代,農村和中小城市的人口空心化,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不少村出現了土地撂荒現象,現在農村是不是就該走規劃化和集體化道路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不是走到了盡頭了呢?

4、城鎮化的發展,農村人口進一步銳減。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和城鎮化發展,農村似乎只有發展社群和集體化才能解決勞動力不足和農村發展的瓶頸問題。

論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否走進了制度盡頭?

那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不是走到了盡頭呢?我看未必: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首先是集體經濟的一種經營模式,

他沒有改變集體經濟的模式,也沒有改變土地的性質,有條件的村依然可以靠村集體和合作社等模式來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農民也可以土地入股分紅。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限制土地規模化經營。

可以採取土地租賃和土地入股分紅等模式來流轉土地,土地規模化經營瓶頸在於土地收入比較低,不在於土地流轉困難,相反,目前農村有大量土地閒置,沒人流轉和租賃。

3、產供銷市場要素不夠聚集和充分,限制了農業產業化道路

。由於產供銷市場競爭不充分,生產要素市場價格較高,銷售要素市場價格偏低,市場競爭的不充分,限制了農業產業的效益,限制了農業產業化道路。

4、農業是吸納人口、穩定發展大產業。

農業穩則中國穩,農業興則中國興。

大家對農業發展有什麼意見看法歡迎留言。

��V���/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