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2022-02-26由 Chelseahhh 發表于 歷史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熱衷於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後來我們把朋友圈設定成三天可見,偶爾發一次,最後變成一片空白,只剩下一條線。

為什麼在網路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會出現越來越多慢慢遠離“朋友圈”的奇怪現象?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歸根到底,所有的動態釋出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

「利益」

。透過資訊傳遞來獲得關心、名譽以及價值認同,倘若這些目的無法達到心理的預期,就會出現停止釋出動態。為此我把不發朋友圈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三個:

一、情緒受挫

有一種人叫做朋友圈的完美主義者,對朋友圈十分嚴格,會仔細斟酌每一次想要發出的動態,只要遇上高贊和高評論的動態就會享受在自我認為備受外界關注或歡迎的滿足中,漸漸的,他們的錯覺開始撐起了脆弱的“虛榮心”。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哪裡有社交,哪裡就有偽裝”

。他們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主頁上每一條動態擁有的高贊和高評論數的精緻樣子,總會不經意間去顧及他人的感受或在意他人的看法。

因此但凡有一條動態沒有及時獲得反饋,內心就會自動暗示自己“是不是。。我其實並沒有那麼受歡迎?”。

為了躲避這種窘境,他們每次都會精心編排併發布迎合大眾取向的動態,久而久之,這種情況造成的反效果可能會導致自己與現實生活脫節,由取悅自己的初衷變成取悅別人,他們把自己的愉悅給弄丟了,然後在自己的虛榮心裡漸行漸遠,內心的空虛最終導致了自我的喪失。

最終,被疲憊感壓的喘不過氣,決定重新正視自己的內心,不想再靠那種幼稚的行為來獲得所謂的優越感,並選擇在大多數人的圈子裡保持沉默。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其實,根本不用過度追求所謂的

「感同身受」,

自己清楚自己的喜怒哀樂就夠了。

魯迅先生的

《而已集·小雜感》

一書中描寫過: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在弄糊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這段話很形象的描繪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面對其他人,我們的憐憫、雀躍、悲傷、憤慨可能終究只是表面功夫,因為所謂感同身受,也只是虛浮的體會。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二、順理成章。

我們最開始發朋友圈是因為好友較少且都是自己要好的朋友,所以我們樂於不求回報的分享私密資訊,但是伴隨時間流逝,圈子人群逐漸增多,無論是工作上還是學習上,閱歷、地位、收入都會出現顯著分化。

曾經強化關係的朋友圈逐漸弱化,大部分朋友之間的資訊交流也隨之嚴重減少,親密圈子變為陌生圈子,導致自己對朋友圈的依附性日益減小。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三、自卑心理。

人有七情六慾,當然“羨慕嫉妒恨”也不例外。如今的朋友圈都會充斥著“秀”的痕跡,無論加薪還是旅遊,都是一種優越感的稀缺產品,因為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相對樸實甚至有些坎坷。

很多時候看到這些資訊不是不願意去共享別人的快樂,只是內心油然產生的某種微妙的自卑感大於這些快樂,“為什麼擁有這些的不是自己?”,進而在本該樸實平靜的生活中再一步否認自己。所以這些人會乾脆關閉朋友圈通道,不看別人,也不讓別人看自己。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那麼肯定有人會疑問,不發朋友圈的人,幹什麼去了,是不好意思給別人看到自己過的不好嗎?其實,這些選擇不發朋友圈的小眾群體們不是過的不好,只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去生活。

在需要宣洩心情的時候,不是透過朋友圈尋找共鳴,而是可能去爬山,去旅遊來消遣情緒。而對於生活中的精彩時刻,他們也不是不記錄,而是選擇把美妙的瞬間留在相簿裡、腦子裡,或者珍藏在心裡,成為生命的組成部分。

為什麼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深度解析

源於網路

總之,發朋友圈是一件很中立的事情。想要維持社交、充實自己,不一定只有透過朋友圈才能達到這些目的。

愛發朋友圈沒錯,但認真生活更美。希望你的朋友圈,是你認真生活的一部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