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工業化時代的教育正在向“人之為本”的教育改變

2022-02-20由 使用者927595939774204 發表于 歷史

工業化時代的教育正在向“人之為本”的教育改變

過去,因為受制於工業時代的需求,教育只有按照學科專業分門別類,才能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知識用高度濃縮的方式進行傳授。這麼做無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最廣泛的普及。

但是,追求效率的同時,教育目標也在無形中發生了偏離,用同一把標尺去衡量,結果原本不一樣的“人”就不見了,都變成了標準化產品,教育離“人之為人”的本質越來越遠。

然而今天,在資訊化、數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不僅手腳得到釋放,連頭腦也可以透過搜尋引擎、人工智慧被外包和延展,更重要的是這些趨勢還將以我們無法預知的方式和速度繼續塑造明天的世界。

此時,我們必然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只有讓每一個不一樣的人經過教育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屬於自己的核心素養,具備適應力和持續學習的能力,才是教育應對未來挑戰的唯一道路。

這就意味著,教育目標要轉變為培育核心素養,那為了確保核心素養落地,無論是教育者、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還是學習空間,都要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來展開。而且,組織的支援力量需要凸顯出來。當然,評價體系要用成為終身學習者來衡量並貫穿於“人”成長的始終。

但是這場迴歸想要應對挑戰,有個很關鍵的點,就是需要都圍繞著“人之為人”的教育特性聯動起來。

就拿韓國來說,韓國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課業負擔“重災區”,為了減負和促進公平,韓國教育部出臺了兩項政策,一項是2016年開始全面推行的自由學期制,在初中階段由學校選定一個學期,取消了期中和期末考試,實施靈活彈性的教育課程;另一項是2019年宣佈的用5年時間廢除所有精英高中、特色高中。

但是,目前他們的中小學校規模和空間基本與中國差不多,40人左右一間教室,學校的組織結構也都是科層制。

老師呢,特別優秀的被校外機構挖走了,所以普通公辦教師的積極性並不高,再加上學習內容、方式和評價體系都沒有變,所以整個系統依然是圍繞知識掌握和應試升學為目標執行的。

這個時候,單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改變初中一個學期的學習內容,或者強制取消精英高中的做法,實際上存在著極大風險。因為變革並沒有從教育本質出發,也沒有關照到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這就無法實現聯動。

教育變革從來都不是一次事件,而是相互聯動,在教育本質的軌道上協同進化的過程。任何期待一場運動或者一場革命讓教育發生顛覆性變革的,最終都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這你就理解了,為什麼看到小微學校會興奮,因為,小微學校在組織上有先發優勢,它天然扁平,組織裡的每一個人就像是社群成員相互信任、共同成長。它雖然還不太平衡,但是無論從出發點還是落腳點,都執行到了教育本質的軌道上,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比如,在成都的先鋒學習社群,30多個被傳統學校放棄的孩子,他們有的因為不適應講授式的教學方式而成績不佳,有的找不到學習的意義而沉迷遊戲,有的因為心理問題而逃避上學。

當家長抱著一絲希望把孩子送到先鋒的時候,這裡的老師們選擇了陪伴與包容。他們深知教育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可以不一樣地走上偉大的道路,因此重新設計了學習空間,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選擇。

老師們用平等的師生關係,一點點找到沉湎遊戲的孩子的根本問題,是沒有建立起時間概念,他們讓孩子們學會了規劃,進而讓學生獲得了自信,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熱愛的職業方向。

好,這是回到人的本來,那麼新世紀第三個10年即將開始之際,教育還必須思考另一個問題,把它稱為“眺望人之未來”,就是看教育的聯動是否能充分發揮人的優勢,在人機和諧共處中創造人類社會新常態。

當以前的簡單技術變成人工智慧這樣的複雜技術時,人與機器如何協同共存的問題就成為教育不可迴避的重大命題。

《經濟學人》雜誌在2019年推出過一期封面報道,題目叫《可怕的不是機器替代人,而是人變成機器》。如果我們再按照以前工業時代的大規模、流水線、標準化生產人的話,那麼人的確就會被機器所取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運轉必然要走到人之為人的特性軌道上來。

在智慧機器出現之前,所有的機器僅僅是人類手腳的放大器,不會思考,沒有智慧,因此完全聽從於人的控制。但是現代人工智慧,開始在模式識別、複雜演算法以及其他極具人性化的領域展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意味著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變成了主體之間的共處關係。

表面上看,智慧的機器人威脅了人,但是換一種視角,它們正讓人類重新珍視我們獨一無二的智慧。人工智慧不但沒有讓人失去主體地位,反而促使讓人更像人。

那麼,人之為人的最大優勢是什麼呢?就是綜合解決問題的智慧、運用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去實現創新、能夠有效溝通、辨識與管理情緒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有愛與情感。

從大規模學校到學習型組織、從車間式教室到個性化社群、從知識搬運到情緒勞動、從標準答案到解決方案、從專業導向到能力為本,並透過核心素養培育讓每一個人擁有自我評估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動力,這是否就在不斷放大人之為人的特性呢?最終讓我們不僅應對了挑戰,而且在智慧無處不在,人機邊界逐漸模糊的未來,透過人機和諧共存創造出更美好的人類社會新常態。

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無論你今天在什麼規模的學校裡工作,你都可以從關係的改善入手,放大人的價值,讓孩子在自主選擇中探索與體驗,讓老師在引導與設計中支援與成長。

如果你是一位身處焦慮中的家長,建議你可以來做個對照:

你對孩子的教育目標是否與國家、學校一致,你的家庭是否是一個學習型的小組織,家裡的空間有沒有支援到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你有沒有為孩子創造過更加豐富的課外學習經歷而不只是補課,你自己是不是一個最好的情緒勞動者。最後,你是用分數這一把尺子來評價孩子,還是發現了他身上的各種潛能與優勢,這些都需要你去想一想。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關心自己成長的人,你可以用長期主義的精神規劃未來,而這個長期主義就是

成為終身學習者。

工業化時代的教育正在向“人之為本”的教育改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