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斯特哥爾摩綜合徵,是精神疾病還是都市傳說?

2022-02-19由 腦怪 發表于 歷史

之前某一天因為某個話題,一位才華橫溢外貌英俊內心軟萌的單身青年律師提到了一句話,大致是強姦變成通姦可以視作無罪“,我腦海裡突然想到了斯特哥爾摩綜合徵,因為這算是最深入大眾人心,也是最容易在影視劇或者小說橋段中見到的心理症狀之一了,在這些劇情中,經常會出現受害者在被犯罪的過程中漸漸對對罪犯產生莫名的不被世俗道德所理解的情愫,從而成為了

斯特哥爾摩

患者。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種情況下,罪犯是不是也會因為“強姦變通姦”的概念而無罪呢?於是我向偉岸的青年律師提了這個問題,得到了一個反問:“

斯特哥爾摩

到底是什麼定義呢?”這個問題如此有深度以至於我開始自省,為什麼作為心理專業的我,瞭解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的渠道也是影視媒介呢?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的起源?

斯特哥爾摩綜合徵這個詞,起源於1973年,一個叫janne olsson的假釋囚犯想要搶劫一家在瑞典

斯特哥爾摩

的銀行,在搶劫期間,他劫持了4名在該銀行工作的年輕女性,他要求警方將他的基友clark olofsson從監獄來帶出來幫他搶銀行。。。警方同意了。。整個搶劫行動持續了6天,儘管有兩名警員因為零星的槍擊受傷,最終警方用催淚瓦斯有驚無險地取得了勝利。這時大家肯定覺得4位年輕女性肯定受到了巨大的驚嚇或者創傷,結果她們都表示罪犯對自己很友好,相比起罪犯,她們更害怕警察。。olsson被送回了監獄,而基友olofsson的指控被取消,並且olofsson和其中一位女人質以及她的家庭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解救人質的協商過程是由一位叫做Nil Bejerot的心理醫生協助的,在之後的訪談中,他第一次使用了stockhlm syndrome,也就是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自此這個名詞變得家喻戶曉。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是怎麼發生的?

如大眾所熟知的那樣,斯特哥爾摩綜合徵通常出現在一個人在被劫持或者非自願作為人質時

的情境

。通常來說,人們都普遍認為一個人需要被劫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出現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但一些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研究者們認為是

被劫持的這種強烈經歷(而不是時長)

,才是引發綜合徵的關鍵因素。

其次,發生綜合徵的情境中,

劫持者一般都不會對被劫持者進行暴力對待

,通常劫持者會選擇用威脅來提到暴力的行為。這種軟暴力行為在被劫持的情境下,反而顯得尤為珍貴,在被劫持者眼中可能會變為“友善”的象徵,從而被劫持者反而會開始對罪犯產生同理心,開始關心劫持他們的人。

很多心理學家分析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時,認為其核心成因在於受害者的

生存本能

。因為被劫持的情境是非常令人沮喪無助的,很容易將罪犯“軟暴力”的行為理解為關心自己的和善訊號,從而與罪犯建立起了情感上的聯絡,這種聯絡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受害者內心的壓力以及有更大的生存希望。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害者所作出的決定都是無意識的。舉例來說,當你被綁架時,你可能會選擇對綁架者和善順從,來獲得生還或者逃脫的機會,很少有人能頭鐵去跟全副武裝的犯罪分子抗爭到底,因為估計在抗爭的初期階段就已經響起了一首“涼涼”。因此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的範圍,則可以被縮小為為當被劫持者在無意識非主動情況下,對劫持者產生同理心和好感的情境。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罪犯會透過言語或者威脅,來使受害者相信只有與罪犯一起才能獲得安全,外部的世界反而更為危險。

在學術界,其實並沒有很多與

斯特哥爾摩

綜合徵相關的研究,即使有,這部分的研究大都屬於個案分析。另外,一個非常關鍵的一點在於,在精神疾病診斷的權威指南“聖經”DSM-5中,並沒有斯特哥爾摩綜合徵這個條目。

有專家研究了與斯特哥爾摩綜合徵相關的幾乎所有文獻,也並沒有發現什麼支援將斯特哥爾摩綜合徵列為精神疾病診斷的證據。但是透過對媒體相關案例的分析,他們總結出了斯特哥爾摩綜合徵的4個主要特徵,即:

每個受害者經受直接的威脅

受害者們處於單獨隔離的環境

有脫逃的機會但是沒能成功施行

對罪犯產生了同情心

為什麼斯特哥爾摩綜合徵不是臨床意義上的心理疾病呢?

如之前所說,在“聖經”DSM-5中,並沒有斯特哥爾摩綜合徵的條目,原因有幾個:

首先,斯特哥爾摩綜合徵與另一個我們熟知的臨床心理疾病PTSD,也就是創傷後精神障礙非常相似,但是由於並沒有很多相關的實證研究,因此斯特哥爾摩綜合徵也無法被歸入其中作為單獨條目。

其次,斯特哥爾摩綜合徵實在是太過於少見,並且每個個案都有其特殊性,所以顯然沒有足夠的樣本資料來研究出一個普遍適用的診斷標準,而這也是DSM設定各種心理疾病條目的主要目的。

最後,斯特哥爾摩綜合徵是由特殊情境,而不是由於病理原因所引發的一種症狀。

著名的相關案例

斯特哥爾摩綜合徵雖富“盛名”,但是卻案例稀少。在一份07年的FBI執法公告中,73%的綁架案受害者沒有任何斯特哥爾摩症狀,而在剩下的27%中,只有5%的人出現了該症狀。

Patty Hearst

Patty Hearst綁架案算是最著名的案件之一。

74年的2月,19歲的patty hearst在她與加州的公寓中被激進團伙Symbionese Liberatin Army綁架,她被綁架的原因是其億萬富豪,新聞寡頭威廉·赫斯特的孫女以及繼承人。

綁架團伙有3個目的,第一想要媒體關注他們的反資本主義平臺。其次他們希望Hearst家族給與他們鉅額財產。最後,他們想要patty成為他們團伙的門面和發言人。

儘管Hearst家族願意付高達800w美元的贖金,但犯罪團伙仍然沒有釋放其孫子。

在消失了2個月後,patty的再次出現另世人瞠目結舌。

因為這一次她是以犯罪團伙的一份子出現的,當該團伙搶劫舊金山的銀行時,監控錄影發現她扛著槍衝著人質大喊的畫面。

斯特哥爾摩綜合徵,是精神疾病還是都市傳說?

搶銀行

斯特哥爾摩綜合徵,是精神疾病還是都市傳說?

1975年被捕時的照片

最後她被判處35年監禁,後減刑至7年,在01年被總統克林頓赦免,賦予了所有公民權利。

Jaycee Dugard

91年的6月,11歲的女孩Jaycee Dugard在下了校車回家的路上被綁架。諷刺的是,她的母親在一年前搬至這裡,為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當人們發現小女孩失蹤之後,盡了最大的努力尋找但都是徒勞無功,以至於除了她的母親,大部分人都認為女孩已經遇害死亡了。

事實是女孩的確還活著,並且是囚禁在離家僅3小時路程的地方。她一直被囚禁到09年,如果不是綁架者出現了幾個致命失誤,很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被人們所發現。

罪犯叫做Phillip Greg Garrido,在被發現時,他是登記在案的性侵犯,並且在綁架案的假釋期。當時他跑去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想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地點來進行他的特殊意識(“上帝的慾望”-god‘s desire),他相信天使曾與他對話並且賜予他超能力,從而向在校區裡進行改宗活動。

很自然,伯克利的相關部門以及校警向他的假釋官進行了彙報,假釋官要求他前去會面。他去了,並且帶著他的妻子Nancy,以及之前被綁架的女孩Jaycee,還有女孩Jaycee生的2個女兒(因為罪犯在這些年多次性侵女孩,致其懷孕生產)。警方將他們分開並且開始問詢Jaycee,起初,Jaycee堅稱自己的名字叫做Allissa,直到罪犯認罪,她才認同了自己的最初身份。直至被發現,Jaycee與罪犯生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她與自己親生父母生活的時間。

在警方跟進問詢的過程中,發現Jaycee有明顯的斯特哥爾摩症狀,因為根據敘述,當Jaycee漸漸長大後,罪犯夫妻會帶著她去公眾場合,比如當地的節慶活動。Jaycee甚至還幫助綁架者運營一個列印業務,做著平面設計師的工作,回覆電話與郵件,或者是與客戶商談。與此同時,她從未做出任何想要逃離或者是向他人揭示自己真實身份的舉動。

後來ABC 新聞對Jaycee進行了訪談,她解釋了為什麼她從未選擇逃離,她的回覆是“在那個情況下並沒有這個選項。”她提到綁架者讓她相信外面的世界是危險的,而與綁架者生活在一起才是唯一能確保她與孩子安全的方式。當被問道她是否理解為什麼自己從未逃離時,Jaycee回答道:“不,我也理解不了。”

總結來說斯特哥爾摩綜合徵的確存在,但是並不能達到臨床疾病標準,並且案例極其少見(並非其他答主所提到的那樣隨處可見,當然現在越來越多人用斯特哥爾摩綜合徵來描述親密關係中的暴力行為,才顯得更為普遍),但由於其過於特色,成為影視媒介們青睞的“寵兒”,造成了我們的認知偏差,就像是飛機失事一樣,有人就會因為飛機失事的重大人員傷亡並且總是新聞頭條,便認為飛機是事故最多並且是最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