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2022-02-19由 鑫盛二手鋼結構 發表于 歷史

今年的春節近在咫尺,但在特殊的剋制氛圍裡,

很多人好像少了一份翹首以盼的心情。

而在地球另一邊,德國西南部一個叫做迪特福特(Dietfur)的小鎮上情況卻恰恰相反,

一幫外國人正在教全世界人民如何歡度中國新年。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迪特福特是個只有六千多居民的小鎮。

雖然他們看起來高鼻深目,典型的歐洲面孔,卻非常喜歡稱自己是“中國人”。

比起前幾天德國總統默克爾的換屆,這裡的居民更關心中國的春節怎麼過。

每年中國農曆春節前,會有超過20,000人湧向迪特福特鎮參加中國新年的慶祝儀式—中國狂歡。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在這裡,你既能看到中國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還能感受到入鄉隨俗後的德式舞龍舞獅舞熊貓表演。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從1928年開始,迪特福特的中國狂歡節已經舉辦了92年。

我們的傳統春節文化一路飄洋過海,在這裡生根發芽。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和中國人一樣,小鎮的“春節”從除夕開始,孩子們在黎明前起床在市中心敲鑼打鼓,

把全鎮的居民叫醒,宣佈:“今天我們都是中國人”。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節日當天,全城機動車禁行,鎮上的居民和遊客就會自發換裝成想象裡“中國人”的樣子,

穿上自制的“中國傳統服裝”,

走上大街遊行。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一片鑼鼓聲中,金髮碧眼的男女老少身穿唐裝馬褂,手拿紙扇燈籠,

見面互道“Nihao”,這種時空倒錯的場景像是穿越到了《功夫熊貓》電影裡。

除了穿的像“中國人”,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是令人大開眼界。

一些在中國農村都已經見不到的傳統節目,在這裡被“完整保留”。

狂歡節最矚目的環節是一年一度的選“皇帝”,根據迪特福特傳統,

大家每年用砸金蛋的方式隨機選擇一名居民作為當年的“皇帝”。

兩天的節日裡,“皇帝”就是全鎮的明星,即使鎮長也會被貶成“皇帝”的“大官吏”。

選出的“皇帝”會仿照中國古裝劇裡的樣子,坐在兩層樓高的轎子上巡迴小鎮一圈,

隨後進入“寶座”,宣讀“聖旨”,

為來年的風調雨順祈禱。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上屆“皇帝”曼弗雷德·科勒(Manfred Koller)是鎮上一位52歲的泥瓦工,

為了表達對春節文化的重視,他特意託朋友從中國網購了套“龍袍”,

還非常認真的給自己起了個稱號叫“富高帝”。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遊行結束前,全體居民還會聚在一起奏唱他們巴伐利亞州歌和中國國歌。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但在鮮有華人出沒的迪特福特拔地而起了一座中國城。

走進這座小城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掛在大街上方的橫幅,

上面用中文寫著 “迪特福-巴爾麗施中國” ,譯為 “迪特福特-巴伐利亞式的中國” 。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鎮上唯一一條主幹道也被起名叫做“氣功之路”,

指示牌上畫的是一套來自中國的太極拳法。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沿著“功夫之路”徑直進入小鎮廣場,

廣場中心立著一塊和天安門廣場直線距離7984千米的石碑,

向中國北京的方向隔空喊話。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人氣最旺的景點是市政廳門前的 “華人泉”,

泉水被做成一個清朝官員的模樣,頭戴尖頂帽,掛著八字鬍,

昂首挺胸,舉目注視過往的行人。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儘管這座小城已經是全世界最像中國的地方,

但對迪特福特人來說外在的複製遠遠不夠。

他們對中國文化愛的深沉。 開啟迪特福特的政府官網,

每個月都有不同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

教當地德國人漢語,

中餐,打麻將……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除此之外他們還修建了中國博物館和孔子學校,不遺餘力的傳遞中國文化給下一代。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中國文化滲透到了福特迪特人的生活,但生活中他們並沒有見過多少真正的中國人。

根據當地最新的人口調查,鎮上屈指可數的6094常駐居民裡只有是1位華裔。

那麼問題來了:福特迪特人為什麼這麼愛中國?德國小鎮和中國文化近百年的糾纏又是怎麼來的?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其實最早的“中國狂歡節”和中國沒什麼聯絡,

是當地在天主教大齋戒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舉行的傳統儀式。

但在幾百年前,迪特富特人開始與中國商人做生意,用當地的白銀、

手工藝品等換取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

交往多了,迪特富特人漸漸喜歡上中國以及中國春節等傳統文化,

並按照自己的想象開始過起了“中國春節”。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1928年,迪特福特人的狂歡節裡第一次有了中國元素。

節日裡吹奏班的樂手們首次穿著中國唐裝公開演奏。

到了後來納粹德國時期,尤其是最後數年曆經戰亂,小城失去了狂歡的勁頭。

直到二戰結束後的五十年代,出於對傳統的延續以及和平的希望,

小鎮上的人們才又恢復了慶祝狂歡節的傳統。 在1954年的“瘋狂星期四”狂歡節上,

小鎮第一次選舉了一名中國皇帝。

此後,迪特福特的狂歡節“瘋狂星期四”就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狂歡節”。

因為和中國農曆春節的時間鄰近,就有了外國人過春節的奇景。

看到老外過春節,感覺自己過了個假年

換個角度想,現在中國人過聖誕,外國人過春節,地球好像真的越來越像個村,

中國傳統文化在這種流動中開枝散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迪特福特人對春節的模仿算不上精緻,但也有自己迷人可愛的一面,

他們所熱愛的正是我們生活裡變淡的那部分。

其實,過年的核心無非是想讓大家找個由頭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快快樂樂,

感受一下團聚的氛圍。

春節的意義應該由人賦予,只要有人還能看見和記住,這份儀式感就會永遠傳承下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