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想不到吧,鹽城有這些少數民族同胞​

2022-02-17由 鹽瀆雜譚 發表于 歷史

鹽城境內有多少個少數民族?你在本地遇到過少數民族同胞嗎?

翻看手頭幾本鹽城地方誌和年鑑,發現本地的人口結構悄然發生一些微小的變化,少數民族同胞成分和人數持續增加,不過,也有一些少數民族在本縣(市、區)只有一個人。

據《鹽城市志》,據1953年7月1日開始的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地區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朝鮮族、彝族、黎族、畲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等11個少數民族1175人,其中回族1105人、滿族29人,其他9個少數民族人數極少,總共41人。

不過,據《鹽城年鑑》(2020年)所載,1953年,全市有8個少數民族952人。疑似將常住與流動(暫住)人口分開統計之故。

想不到吧,鹽城有這些少數民族同胞​

1987年統計資料

鹽城境內少數民族定居以回族歷史最長,粗略可分為南北兩部分。據地方誌記載,北系大約於元末明初由陝西、河南一帶遷居境內,主要是吳、楊兩姓,分佈在響水、濱海兩縣,並逐漸形成聚居村落。

南系除少數於明代後期定居境內外,大部分於太平天國期間從鎮江、南京、揚州等地為避兵亂而遷居於鹽城、東臺等地。後雖大部分遷返原地,但有不少留居,繁衍至今,主要有水、楊、哈、鎖、談、金、程、達等姓。

清末民初的篆刻大家底奇峰先生,就是鹽城回族傑出人士。

鹽城境內的的滿族大多是清朝官宦的後代,少數因工作調進,以機關幹部或工程技術人員佔多數,習俗與本地人差不多。全國第一位環保烈士徐秀娟,就是從東北引進來的滿族姑娘,養鶴專業人才。

想不到吧,鹽城有這些少數民族同胞​

徐秀娟,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原型

本地的蒙古族主要是元朝官宦的後裔,部分為外地婚進,好客善歌,可與外族通婚,服飾已與本地漢民無區別。

直到1980年後,鹽城境內始有達斡爾族,因工作調動從東北地區遷居,至首部《鹽城市志》成書時,有1家6人。

到1982年7月1日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鹽城境內共有21個少數民族2533人,佔總人口的0。04%。其中,多個少數民族只有1人,如瑤族、布依族、土家族、傈僳族、水族、納西族,都僅有1人,多住在市區(鹽城鎮),有侗族1人,住在東臺。

還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境內少數民族中,性別差異較大。據《鹽都區志》所載,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發現,鹽都境內少數民族女性佔87。69%,青年居多、婚遷居多。

據《阜寧縣誌》,到2010年時,阜寧境內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苗族,183人,其次是拉祜族169人,哈尼族158人。也有些民族人口很少,如京族5人,阿昌族3人,納西族、基諾族、赫哲族都只有2人,景頗族、撒拉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仫佬族都只有1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數和結構還在動態變化中。

據《鹽城年鑑》(2020年)記載,至2019年,鹽城境內有48個少數民族,常住人口2。5萬人,流動人口約1萬人。境內有民族村5個、民族組2個,有民族小學4所。各民族同胞在鹽城安居樂業、親如一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