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2018年農業補貼:生產補貼、綠色補貼、人才補貼、園區補貼全在這

2022-02-16由 三農的家 發表于 歷史

農業補貼是政府對農業支援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今年,我國提出了農業補貼的“精準性”,而2018年這一要求將會延續下去。新的一年,補貼將實行“先建後補”的形式,補貼資金額度不得超過自籌資金的額度。

2018年農業補貼:生產補貼、綠色補貼、人才補貼、園區補貼全在這

生產補貼

1、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

2、良種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203。5億。

3、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範圍內實施,補貼機具種類為11大類,43個小類,137個品目。

4、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相銜接,同步實施。

5、設施農用地支援政策:支援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從事規模化糧食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用地。

6、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政策:補貼234億元支援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傾斜。

綠色補貼

1、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投入資金7億元,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2、化肥、農藥零增長政策:財政專項安排996萬元,開展低毒生物農藥示範補助試點。

3、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補助8億,鼓勵和支援還田秸稈,加強綠肥種植,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

4、追溯體系建設政策:可追溯體系執行所需的裝備條件,強化基層資訊採集、監督抽查、檢驗檢測、執法監管、宣傳培訓等能力建設。

5、質量安全縣建立政策:8000萬元財政補助資金,支援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活動,補助資金重點用於制度創設、模式總結探索、人員培訓等。

6、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援政策:安排6億元轉移支付資金,採取“先建後補”方式,按照不超過單個設施平均建設造價30%的標準實行全國統一定額補助。

7、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政策: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積極探索農業生態補償機制構建。

人才補貼

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政策:安排11億農民培訓經費,在4個整省、20個整市和500個示範縣開展重點示範培育。

2、培養農村實用人才政策:組織實施“全國十佳農民”資助專案,遴選10名從事種養業的優秀新型農民代表,每人給予5萬元的資金資助。

保險補貼

1、農民合作社發展政策:扶持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

2、農業保險支援政策:中央財政提供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15個,中西部補貼40%,對東部補貼35%。

園區補貼

1、扶持生態農莊、家庭農場發展政策:推動落實涉農建設專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援、抵押擔保、農業保險。

2、扶持生態農莊、家庭農場發展政策:推動落實涉農建設專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援、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

3、發展規模經營政策:土地經營權規範有序流轉,創新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方式。

4、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政策: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安排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6億元,協調加大對示範區的金融支援力度。

綜合農業部、財政部共同制定的惠農強農政策,以及財政部的檔案《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來看,未來農業的相關補貼是以綠色生態為導向,2018年我國的農業補貼正在向著補更環保的產業;補貼更有生產效率的產業;補貼有利於加強食品安全的產業發展。

2018年對申報人要求更為嚴格,以下5類人拿不到農業補貼:從事非農生產;土地拋荒3年以上者;套取、冒領補貼者;用地未經審批者;生產造成嚴重汙染者。其中特別強調,凡是有不良誠信記錄以及被列入黑名單、扶持政策之外的其他農業經營專案也都不能夠拿到補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