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2022-02-16由 筆記說劇 發表于 歷史

導語:

說到古代的“選秀”制度,大家腦海中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各種影視劇中的場景。其實單單從字面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選”是選擇,挑選。“秀”是秀麗,秀外慧中。而“選秀”則是百裡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出來的佼佼者。

古代的選秀和現如今的選秀完全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現在的選秀是一種選秀節目,透過各種才藝表演被大家所熟知,是向廣大群眾展示自我一個平臺,更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會讓人越來越上進,越來越優秀,會成為更多人努力的目標。而古代的選秀,是圍繞帝王而展開的一種選秀制度,各種條條框框的制定,主要是為了給帝王挑選

"後宮佳麗三千"

,延續皇室血脈。

1。從無到有的過程

“選秀”制度一開始是沒有的,準確來說是

周朝以前都不存在選秀制度

,在商朝時期,大臣們為了步步攀升,會向帝王推薦自家閨女,所以帝王的枕邊人一般都是大臣之女,當然,也會存在一些

強買強賣

,譬如戰敗了的部落中,姿色上層的佼佼們。不管是否願意,不管有無婚配,只要被帝王看上,就成為了帝王的枕邊人。

│“古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周禮》中記載,周朝時期的後宮除去皇后,已經有了五個等級,分別為宮,夫人,斌,世婦,御妻,共一百多號人,周朝的強大後宮,也就成為了歷代後宮嬪妃眾多的開端。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據漢律瞭解,“選秀”制度真正開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時期的選秀稱為“採選”,每年到了八月份,就會向民間徵收女子,在當時,對於選秀已經有了一定的要求,年齡必須是13到20週歲的年輕女子,其相貌必須有過人之美。

眾所周知,太平盛世的唐朝是一個相容幷蓄的時代。女性的著裝從保守變得開放,選秀的外貌成為了重中之重,外貌標準更是進一步提升,當時的唐朝審美已經有了現代審美的影子。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唐朝雖說以胖為美,但選秀卻注重膚白腰細,一走一動好似春天的柳枝,其手指必須纖細,一顰一笑中都帶有迷人的味道。最重要的,秀女必須擁有一頭烏黑的長髮,耳旁兩側更需貼有薄薄一縷頭髮。

宋朝延續了歷年來一年一度的選秀制度,與唐朝不同的是,宋朝更注重知識才學,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宋朝選秀必須經過殿內考試,根據綜合成績,判定合格,良好,優秀,並從低到高冊予封號。

一直到明朝時期,大規模的民間選妃開始興起,並且嚴格規定,選秀期間不予婚配,選秀結束之後,民間才能恢復自由婚配。明朝時期,透過初選到達紫禁城後,公公則會左挑挑,右選選,根據宋朝規定的高矮胖瘦,淘汰掉一部分,合格者則留在宮中接受一個多月的禮儀學習,最後由太后或者皇帝選出數位嬪妃,賜給親王一些側妃,而其他人,根據明朝律法,明朝內廷設有六局,可由女官掌管,可以選擇當宮女,也可留在宮中當一名女官,權力也不容小覷。

《明會要》記載,

“明世宗朱厚熜則徵選11歲至16歲少女入宮”。

每個帝王的選秀要求有所不同,明世宗更是創下歷史最低,在秀女的選擇上,以十一歲到十六歲為標準,符合年齡段的女子,都必須挑選上百名入宮,明世宗在位期間,更具此標準徵選過多次秀女。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2。清朝完善的選秀制度,到底有多嚴苛

“選秀‘制度的

鼎峰處於清朝時期

,相對於歷代王朝來說,清朝的選秀說是過關斬將,一點都不存在誇張。

│”清代的整個後宮,上至皇后妃嬪,下到宮女,都必須是滿族人“。

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所以為了保證純正的滿族血統,就清朝選秀來說

,參加的秀女必須是旗人,

不是旗人的秀女不存在選秀資格,直接因為種族而被淘汰,所以處在清朝,血統特別關鍵。

│”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

光有滿族血統是不夠的,還需要保證滿洲貴族的尊嚴,在

《延禧攻略》影

視劇中,可以找到蛛絲馬跡,大規模的選秀現場上,皇帝獨獨看上了那一位帶有

六隻耳環

的佳人,耳環掛在耳垂上一左一右有著獨有的對稱美,當皇帝問其她為什麼會帶六個耳環時,一句

"老祖宗的規矩不能忘"

直接被當選為嬪妃。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清朝的選秀,耳洞是必須列入檢查範圍的,沒有打六個耳洞的秀女們,一旦被發現,不光會取消資格,自身難保,更會連累整個家族,所以清朝時期的滿族人,不管尊貴還是平民,都必須打六個耳洞,佩戴6個耳環。這是硬性規定,更是滿族人尊嚴的體現。

清朝選秀凡是

13歲以下,17歲以上的不當選

,在選秀女之初,各戶部會統計好年歲相符之人的名單,然後上奏給皇帝,皇帝安排時間,將會進行第一次初選。

第一次初選主要是以外貌體型為主,每個時代認可的美不一樣,就像唐朝主張以胖為美,清朝主要觀五官,看整體。第一輪的灰色空間尤為凸出,各種金錢的誘惑,公公嬤嬤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淘汰的那些秀女們,不是外貌體型不達標,而是公公嬤嬤們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好處,當時雖說平民也可參選,但是金錢與權力的誘惑會導致無辜落選。換一種角度來說,這更像是一場達官貴族之女的較量。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古代女性的名節尤為重要

,所以在二輪挑選中,秀女們會被嬤嬤們檢查

是否為處子之身,

古代醫學技術相對落後,就有了後來的靠

守宮砂

來辨認。一般守宮砂會塗在女子的手臂上或肚臍上,一旦不是處子之身,就會很容易磨掉,再進行塗抹顏色已然不對,所以此方法準確率級高,凡檢查出來不是處子之身的,都會一一被淘汰,這一輪主要是為了確保帝王的顏面,也為體現秀女們的忠貞不二。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清朝秀女的

睡相

也是尤為重用的,為了防止

打鼾、說夢話,夢遊

等行為嚇到帝王,這方面會有專門的嬤嬤來檢查,三項有一項不達標者,都會被確認為淘汰。

第三輪主要對學識的檢查,也是秀女們各

種琴棋書畫

的比拼,此方面,達官貴族的小姐們會比平民百姓更佔優勢,淘汰的也當屬沒有各項基礎的秀女們。譬如對古詩詞的朗朗上口,對錦繡河山的繪畫,對樂器的熟練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打磨。

最後一輪留下的都是被記名的秀女們,由皇帝親自挑選,選出寥寥的幾位佼佼者納為嬪妃,冊予封號,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其他秀女或指定婚配,或留在宮中當宮女,或等待再次選中的機會。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3。選秀是成就還是耽擱

清朝的選秀制度其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選上了不一定是好事,沒選上也不一定是壞事。正所謂不同的看法過不同的生活。

選秀制度成就了一批人,譬如清朝的

"慈禧太后"

,她最初就是由選秀出身,初入宮時封為貴人,後來冊封成為了妃子,最後同治上位,慈禧被尊稱為皇太后,她在位期間,更是掌握了最高權力。

選秀制度耽擱了一大批人,在古代,男女之間很少存有雙生情愫,因為保守的女性幾乎足不出戶,到了適當的年齡不管願意與否,都必須參加選秀,一路過關斬將,成功登頂,雖說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試問:皇宮中後宮佳麗三千,她們真的幸福嗎?

清朝的選秀制度:各種奇葩規定,如何選出後宮佳麗三千人?

在清朝時期,秀女們終生不嫁的更是大有人在,主要原因還是要歸根於嚴苛的選秀制度,可悲的更是那些被記名的秀女們,制度規定記名秀女五年之內不可私自婚嫁,違反規定者,牽連的不光是全族上上下下,更有都統。如果五年之內被選中是萬幸,其不被選中的秀女們,五年過後,已經過了婚配的年齡,大多數人只能終身不嫁,孤獨終老。

結語:

歷代王朝中,選秀到最後往往一入深宮就貴為嬪妃的寥寥幾人,但卻有太多秀女耽誤在宮中,

了卻孤獨其一生,到底是幸於不幸?不得而知。

現如今提到”選秀“制度,相信大家從歷史書和影視劇中瞭解的比較多,但是單單說起選秀,大家肯定都摒棄了以前的舊思想。選秀也已經在漫漫長河中演變成了一種”選秀節目“。那些個有樣貌,有學識,有才藝的已經成為了時尚寵兒。正所謂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古代的糟粕痕跡已然消亡在歷史長河中,沒有了帝王制度,沒有了後宮佳麗三千人,女性也不存在被當做貨物一樣經過層層篩選,任人挑來挑去。而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男女雙方享有同等的權利與義務,女性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參考文獻:

《周禮》

《明會要》

《延禧攻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