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春秋晉楚穎北之戰

2022-02-11由 河甘濮蘭話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公元前627年,秦晉殽函之戰(時為秦穆公、晉襄公)使兩國結下了世仇,秦晉先後爆發了彭衙之戰(前625年)、王官之戰(前624年)、新城之戰(前623年),秦國一副“報仇雪恨”的高壓態勢,“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因晉被秦所牽制,無暇顧及楚之東擴,使楚有機會併吞淮水流域江、六、蓼諸小國。此時有個小插曲:前622年,秦國怨恨楚國沒有在新城之戰中出手相助,於是騷擾楚國下郢,楚穆王就將楚都遷至上郢,遷都的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同秦正面衝突;二是楚國為有效控制江漢地區。前621年,秦穆公、晉襄公相繼去世,兩國新君秦康公和晉靈公本該存有重新修好之希望,但晉國趙盾主導的令狐之戰(前620年)使秦晉再次陷入了攻城奪地的持久戰之中,先後爆發了武城之戰(前619年)、河曲之戰(前615年)。晉秦再次結怨,無疑給了南方楚國“北侵”之機會,楚國得以重新將勢力範圍擴張到黃河南北及東方的江淮地區。前613年,年齡尚不足20歲的楚莊王即位,莊王表面聲色犬馬、不問政事,實則以靜觀動、以感辨奸,故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之舉,楚莊王整治內亂(鬥克之亂)、重用良臣、發展經濟、充實國力,僅三年時間就打下擴充套件和北望中原之基礎。前611年,楚國大災,楚之四鄰乘其危難之時群起而攻楚,其中庸國國君起兵東進,並率領南蠻附庸各國的軍隊會聚到選大舉伐楚,楚國危在旦夕,楚莊王火速派使者聯合巴國、秦國從腹背攻打庸國,三國聯軍大舉伐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為三國所滅,秦、晉、巴三國瓜分了庸國領土。巴、庸聯手本是楚一大心病,現巴服庸滅,楚國再無北進之後顧之憂,為其爭霸中原創造了必要條件。庸國本是滅他國,結果反被滅;而楚國在亡國危機面前卻反敗為勝,天助楚也!庸國滅亡,巴國獨存,同假途滅虢類似,又一個“唇亡齒寒”之例項,此戰也成為中國軍事史上分進合擊的早期戰例。

北林之戰

。前608年,宋國求和於晉,陳國國君陳共公去世,楚國未及時派人出席葬禮,陳國新任國君陳靈公背楚結晉,楚莊王以宋、陳背楚親晉為由聯合鄭國進攻宋、陳,並藉此挑戰晉國之霸主地位,晉、宋、陳三國合軍攻鄭,楚國救之,兩軍遭遇於北林,晉國大夫解揚被俘,晉軍小挫後旋即退兵,楚勝。回想晉楚汦水之戰(前627年),兩國也未“實戰”而退兵,北林之戰可謂汦水之戰之翻版也!

北林之戰使鄭國聽命於楚國,更是楚莊王北上爭霸中原的開端之戰。

柳棼之戰。

北林之戰(前608年)後,鄭國聽命於楚國。前607年九月二十六日,荒淫無道的晉靈公被趙穿襲殺,晉成公於次年(前606年)繼位,成公為了維護晉國的霸主地位,遂與楚莊王展開爭奪霸權之行動,首先攻打背晉的鄭國、陳國,而鄭、陳二國處於晉、楚兩大國之間,依違兩難,尤其鄭國乃四戰之地,成為晉、楚爭奪的“犧牲品”;其次晉成公同宋文公、衛成公、鄭襄公、曹文公在扈地會見(前600年九月),欲結成聯盟共同抗擊楚之北侵,不曾想,九月辛酉日,晉成公在扈地去世,使晉國派出的荀林父討伐陳國的計劃而中途夭折;同年冬,楚莊王則趁晉國新君(晉景公)未穩之時討伐鄭國,晉國派中軍元帥郤缺救援,與鄭襄公率領的鄭軍聯合一處,在柳棼打敗楚莊王率領的楚國王師。柳棼之戰暫時挫敗了楚莊王王師之鋒芒。

穎北之戰

。柳棼之戰(前600年冬)使楚國北侵受挫,次年,即前599年,楚莊王率軍攻鄭,晉國士會率領晉軍來援,與楚軍對峙於穎北,楚軍撤走,晉遂留軍守鄭;再次年, 即前598年,楚再攻鄭,楚軍進至棟,旋又伐陳;同年夏,楚、鄭、陳三國在辰陵結盟,史稱“辰陵之盟”,鄭、陳歸附於楚。楚退兵後,鄭又與晉求和。

註釋

穎北:穎水之北,約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北。

江國:位於今河南省正陽縣境內,疆土在淮河流域一帶,都城遺址在正陽縣大林鄉塗店村。

六國:今安徽省六安市。

蓼(

liǎo

)國:此指古蓼國,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其中心區域在今河南省固始縣境內,都城在今固始縣東北的蓼城崗。

下郢: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西。

楚穆王:楚成王之子。

上郢:今湖北省宜城市東。

楚莊王:楚成王之孫,楚穆王之子。

庸國:春秋時地處巴、秦、楚三國之間,較有實力,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

選:今湖北省枝江市。

巴國:巴人夏朝建國,初都夷城(今湖北省恩施市),後遷丹山(今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商朝至西周時期巴都在巫山;前316年,秦惠文王將巴國國君虜往咸陽,秦置巴郡(今重慶市渝中區)。

方城:在今湖北省竹山縣文峰鄉方城山南麓的皇城村,縣城東南四十里,但把“方城”說成庸都的書籍很少,估計此方城並非庸都。

北林:今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西南。

晉成公:晉靈公之叔。

扈地:前2197年,夏啟即位,與有扈氏戰於甘(地點有爭議,本人認定為河南省鄭州市西北古滎澤之外),此扈地之盟應當是有扈氏居住地,今考證為鄭州市以北的原陽、原武一帶,確切地點在今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原武鎮西北。

柳棼:屬鄭地,具體地點不詳。

棟:今河南省禹州市境。

辰陵: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西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