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咖啡學拾穗《中國咖啡史與雲南咖啡展望》(三)

2022-02-09由 咖啡志 發表于 歷史

中國咖啡市場,16年後躋身三強

據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一九九○年以來的統計,發現亞洲國家咖啡消費量增長最快,二○○○年以後亞洲地區每年的咖啡消費量以4。9%增幅成長,遠高於世界平均的2%增幅。而亞洲國家成長最速的是中國,近十年來中國每年咖啡消費量平均增長16%,名列前茅,加上中國14億人口以及國民所得增長的相乘效果,咖啡市場龐大潛能已引起咖啡產國以及國際咖啡企業高度矚目,爭相投資中國。

二○一五年國際咖啡組織發表一篇研究報告《咖啡在中國》(Coffee In China)指出,二○一三/二○一四年中國咖啡消費量達1,900,000袋(每袋60公斤),約11萬4,000噸,是世界第17大咖啡消費國,已超越澳洲。但中國高達14億人口,因此人均量只有88公克。中國咖啡飲用量以沿海高度都市化的城市最多,香港人均量高達2公斤,臺灣超過1。3公斤,日本達3。5公斤,韓國也有2。5公斤,美國為4。4公斤,歐盟4。9公斤,北歐最多,人均量超出9公斤。

咖啡學拾穗《中國咖啡史與雲南咖啡展望》(三)

國際咖啡組織預估中國咖啡的人均量只有88公克,而星巴克卻預估超過100公克,兩者相差不遠。但重點是中國的14億人口,若未來20年中國咖啡消費量每年仍保持16%增長,我預估16年後,中國咖啡的人均量將達1074公克,突破一公斤大關,這意味著14億中國人每年至少要喝掉1,400,000噸咖啡,這相當於美國二○一四年的咖啡消費量1,426,020噸,並超過巴西的1,216,260噸,屆時中國可望躋身世界咖啡三大消費國之列,與美國和巴西並駕齊驅!

另外,據中國調研報告網二○一六年最新資料指出,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中國二○一五年的咖啡銷量大約為700億元人民幣,而全世界咖啡市場規模為12萬億元人民幣。以每年15%以上成長來看,到二○二○年中國咖啡市場就有3000億元,到了二○二五年更是成長到1萬億元咖啡市場,成長潛力巨大,前景樂觀。

臺灣咖啡人前進大陸

大陸咖啡文化歷經一九四九至一九八○年的空窗期,急需外界能量挹注,同文同種的臺灣咖啡人捨我其誰,近十多年來絡繹於途,前進大陸開拓咖啡市場或傳授咖啡知識。近百年來,臺灣咖啡文化積漸發展,不曾間斷,最早有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於一九二七年起,在雲林古坑鄉、高雄、屏東、花蓮和臺東,企業化栽種咖啡,締造臺灣咖啡栽植業的第一高峰期。接著是臺灣光復後,美國經濟援助臺灣時期(1951-1965),扶植臺灣咖啡產業,締造第二高峰期。二○○九年阿里山李高明栽種有機咖啡,以83。5分贏得世界一百多個莊園參賽的SCAA「年度最佳咖啡」(Coffee Of The Year)12名金榜的世界第11名,臺灣咖啡邁向第三高峰期。

臺灣咖啡年產量不到1000噸,產量雖小但品質不差,臺北平均每萬人擁有的咖啡店密度,也高出上海六倍,這與臺灣經歷日本統治與美援時期,很自然吸取日本和美國的咖啡能量,有絕對關係,對於虹吸、手衝、美式咖啡、意式咖啡、拉花、杯測、中深烘焙、第三波淺焙時尚,以及SCAA、CQI和COE的評監標準與運作模式,知之甚詳,再將之傳播到大陸,補足大陸失落的咖啡文化,早日接軌國際,做出不小貢獻。

咖啡學拾穗《中國咖啡史與雲南咖啡展望》(三)

約莫千禧年前後,在大陸求學、工作的臺灣人或咖啡職人,看好大陸未來發展,搶灘咖啡市場,這批咖啡急先鋒包括電影人莊崧冽在北京、西安和上海開辦的雕刻時光咖啡館、廣告人鄭松茂在上海開設的質管咖啡、咖啡師周廣津在上海創辦的純粹咖啡、老咖啡師遊啟明在蘇州的嵐山咖啡、老咖啡師傅蔡清洲在重慶的尚穎烘焙坊、杯測師林秋宜在廈門的32How創意院落和香投咖啡學院、冠軍咖啡師林東源在上海的Gabee、世界盃烘豆賽亞軍江承哲在上海經營的奧焙客精品咖啡,以及世界盃烘豆賽冠軍賴昱權、2016世界盃咖啡大師賽冠軍吳則霖、烘焙老手郭毓儒、咖啡品質協會導師(Q Grader Instructor)陳嘉峻、國際賽評審許寶霖、胡元正奔波大陸各大城市授課。

這批優秀的咖啡人將最新的咖啡知識與技術帶進中國,激勵中國精品咖啡的正向發展。

下期講解:

1、Ted Lingle 調和鼎鼐,雲南咖啡奮進飄香是;

2、不忮不求的董廠長;

3、卡蒂姆勝藝伎;

作者:韓懷宗

更多專業內容,敬請關注

“咖啡志”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看完後有什麼想說的,

點選文末的“寫留言”告訴我們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