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二戰德軍噩夢——蘇聯卡秋莎火箭炮

2022-02-07由 想她MY 發表于 歷史

漫天“彈雨”—“卡秋莎”火箭炮

1941年7月,蘇聯軍隊在斯摩稜斯克的奧爾沙地區,同納粹德國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激戰。蘇軍的一個火箭炮兵連以一次齊射,摧毀了敵人的軍用列車和鐵路樞紐站。這種火箭炮發射時,像火山噴出熾熱岩漿,鋪天蓋地般地傾瀉在陣地上,其聲似雷鳴虎嘯,勢如排山倒海,打得敵人昏頭轉向,驚慌失措。陣地上,濃煙滾滾,留下一塊塊黑色的焦土短暫的炮轟,不僅消滅了大量敵人有生力量,而且給敵人精神上以巨大的震憾。當時,德軍不知道是什麼新式武器,士兵們嘴裡連呼“鬼炮,鬼炮。。”,嚇得四路奔逃,狼狽不堪。以致後來一聽到這種炮聲就心驚膽顫。而火箭炮經過這次戰鬥,便名聲大振,備受器重由於這種火箭炮第一次在戰場上亮相,加上它外形獨特,聲響異常,不僅德軍不知道它究竟是什麼武器,就連蘇軍廣大官兵也不瞭解這種武器,甚至叫不上它的名字。

二戰德軍噩夢——蘇聯卡秋莎火箭炮

斯摩稜斯克交戰結束後,蘇軍士兵們好奇地跑到M-8型火箭炮陣地,爭先恐後地目睹這種一上戰場就立下赫赫戰功的神奇武器的“尊容”。他們圍著火箭炮上下左右仔細地端詳著、輕輕地撫摸著,嘴裡不停地發出讚歎聲。當一些戰士看到每門火箭炮的炮車上都刻著“K”字母時,便隨口親暱地稱它為“卡秋莎”。從此,“卡秋莎”就成了M8型火箭炮的代名詞,人們只知道“卡秋莎”,而它的真名字M8型火箭炮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卡秋莎”火箭炮的基本原理,可追溯到我國明朝發明的“火箭溜”和“架火戰車”,這些我們在前面都說到了。架火戰車裝有6個火箭發射器,而“卡秋莎”炮有8條火箭發射導軌,但其形狀卻與“火箭溜”很相似。

二戰德軍噩夢——蘇聯卡秋莎火箭炮

火箭炮的威力之所以大,是因為它在很短時內能向目標區域發射大量的火箭彈,對集結的敵人、坦克和器材車輛進行突然的襲擊。例如由18門“卡秋莎”火箭炮組成的炮兵營,一次齊射,就能發射近300發火箭彈,其威力之大、響聲之強,足以將敵陣地化為一片火海焦土!即使敵人不被炸死、燒傷,也會在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這種炮的缺點是打得不準,難以擊中點目標。所以,火箭炮是一種大面積壓制和殲滅敵人的有力武器。

火箭炮除了威力大以外,還具有能連續射擊、轉移陣地靈活,操作使用方便等優點。例如“卡秋莎”火箭炮用汽車運載,行駛速度可達每小時八十多公里。這樣,它對一個目標射擊之後,還沒等敵人發覺,就神出鬼沒地轉移到另一個陣地發射,使敵人難以追蹤捕捉。

與其他炮比起來,火箭炮的構造是很簡單的,它僅由發射裝置、瞄準裝置、發火系統和控制系統等組成發射裝置中的定向器,是火箭炮的主要零件之一,火箭彈就是透過它定向而飛至目標的。定向器的形狀較多,有管式、軌道式、籠式等幾種。“卡秋莎”火箭炮用的是一種軌道式定向器,其形狀和火車的導軌相似火箭炮一般都是多管聯裝的,它由幾管、十幾管、幾十管,甚至一百多管組成。這種火箭炮發射的是不帶控制裝置的火箭彈。彈上裝有尾翼,以保證飛行時穩定,不翻跟頭。

二戰德軍噩夢——蘇聯卡秋莎火箭炮

火箭炮自問世以來,發展是很迅速的。現在世界各國已製成許多種新式的火箭炮。例如美國研製成的12管火箭炮,可將火箭彈發射到30公里以外的地方。它的威力也真夠大的,一門火箭炮十二管一次齊射,相當於28門大口徑榴彈炮各發射一次所具有的威力火箭炮可以裝在飛機和艦船上發射。現在也有采用火箭炮撒佈地雷打擊坦克,或者用它拋散炸藥包進行掃雷,為坦克在雷區行進開闢通路等。它的應用範圍還在不斷地擴大,“卡秋莎”的美名將會流傳更廣更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