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守護西班牙聖地亞哥,是基督教徒近800年收復失地運動的精神支柱

2022-02-03由 秋泓讀書感 發表于 歷史

公元376年,受匈人入侵,日耳曼族一支西哥特族率先南下,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又從義大利半島出發向地中海沿岸地區轉移。418年,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在首都托萊多設了大主教,由此成為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

然而,711年,西哥特王國被來自北非的伊斯蘭勢力—倭瑪亞王朝所滅。自此,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今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處於伊斯蘭的統治下。其後,半島先後經歷了多個伊斯蘭政權的更迭,伊斯蘭文化在這片土地上逐步生根。

守護西班牙聖地亞哥,是基督教徒近800年收復失地運動的精神支柱

不過,基督教徒並未順從地接受伊斯蘭教勢力的統治,他們發起了收復伊比利亞半島的運動,也就是“收復失地運動”,此後長達七個世紀的漫長時期裡,伊比利亞半島上演著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爭奪戰。

“收復失地運動”早在718年便已開始。當時,逃到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山丘地區的基督教徒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王國並試著發起反擊。但因勢力薄弱,收復失地運動反覆上演剛有起色便衰微消退。當然,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葉並非總處於戰爭狀態,雙方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並存的。

1032年,倭瑪亞王朝因內部爭鬥滅亡後,分裂出許多小國家,伊斯蘭政權不穩定,實力自然被消弱。藉此,收復失地運動加速,繼承了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萊昂王國與卡斯蒂利亞王國合為一體,並與逐步興起的葡萄牙王國、阿拉貢王國聯合起來對抗伊斯蘭教徒勢力。卡斯蒂利亞王國還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中部的重要城市托萊多,將伊斯蘭教徒勢力驅逐到半島南部地區。

守護西班牙聖地亞哥,是基督教徒近800年收復失地運動的精神支柱

12世紀後,伊斯蘭教勢力再次興起,穆瓦希德王朝從北非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勢力範圍一直擴張到比利牛斯山脈。基督教勢力則在十字軍的支援下慢慢向南擴張。到13世紀,伊斯蘭勢力範圍只剩下半島南部以格拉納達為中心的格拉納達王國,半島的大部分領土已由阿拉貢、卡斯蒂利亞、葡萄牙三國控制。

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公主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王國的王子費爾南多聯姻,成為收復失地運動的重大轉折。1479年,因兩國的繼任君主成婚而合併的兩國,使西班牙王國就此誕生去。1492年,西班牙包圍了格拉納達王國,穆罕默德十二世投降。至此,收復失地運動宣告結束。

守護西班牙聖地亞哥,是基督教徒近800年收復失地運動的精神支柱

中間騎馬的男子是費爾南多五世,旁邊是他的妻子伊莎貝拉一世

收復失地運動前後持續了八百年,如果沒有堅定的基督教信仰,是無法在如此漫長的歲月中與強大的伊斯蘭勢力不斷鬥爭的。這種虔誠的信仰就體現在為騎士提供精神支撐的著名世界遺產—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中。

803年,在西班牙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發現了一具據稱為基督教十二門徒之一聖雅各的遺體。中世紀時期,信徒對聖人的遺骸和遺物懷有強烈的信仰,他們將收納這些聖物的教會、聖地等作為朝聖目的地,新的聖地—聖地亞哥就此誕生,它與耶路撒冷、羅馬並稱天主教的“三大朝聖之地”。

守護西班牙聖地亞哥,是基督教徒近800年收復失地運動的精神支柱

西班牙聖地亞哥大教堂

對於騎士而言,要守護聖地和朝聖之路,就必須取得收復失地的勝利。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