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2022-01-29由 蝶戀兒花 發表于 歷史

在河口生態系統中,紅樹林屬於首要生產力,其是鳥類的棲息地與魚類的聚集地。從功能角度上分析,紅樹林具有保護堤岸、淨化環境、防風消浪、促淤沉積等多項功能。同時,紅樹林生態系統具有高解析度、高歸還率與高生產率等特點。新時期,為更好地發揮出紅樹林的生態功能,需及時處理當前紅樹林退化現象,提出更為科學而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進而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1樹林造林修復現狀

目前,我國紅樹林溼地資源數量逐步減少,為滿足生態系統的實際需求,做好紅樹林造林修復處理變得十分必要。2004年印度洋海嘯之後,人們逐漸意識到紅樹林的存在價值,進而採取系列措施來保護和恢復紅樹林溼地資源。紅

樹林處在沿海的潮間帶,其生存環境相對惡劣,為紅樹林造林帶來困難。然而,紅樹林造林的儲存率較低,特別是人為干擾問題甚為嚴重,再加之造林時未能作適地適樹處理,缺乏完善而優質的造林修復技術,也是導致造林失敗的主要原因。

紅樹林造林工作具有系統性、複雜性的特點,其中多種因素易導致造林成功率較低。紅樹林造林效率低下,主要是紅樹林成活率低下、造林的經費緊張、管理不當、外來生物入侵等引發的。結

合此項問題,應重視對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的研究,重視對次生林的改造與幼林管護工作,進而開展更為科學而高效的修復工作。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2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

2.1確定宜林區條件

目前,我國海島的數量很多,且面積超出500。0m

²

海島達到7000個,且大多數的海島都分佈到沿岸海域。海島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環海,且風力大,海浪會對岸線產生強烈的衝擊。

通常來講,海島岸線中的基岩較多,且灘塗小,沙灘、礫石灘均實屬常見,會讓泥沙質的灘塗或泥質變得更差。

鑑於海島地理位置特殊,適合紅樹林造林修復的位置不是很多。然而,還有部分海島灘塗適合紅樹林生長,如灘塗發育佳的灣內島、河口島、海內島等。

基於此,我們應結合海島特點與紅樹林的生長環境來確定宜林區。在確定宜林區時,需要從以下相關條件出發。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2.2緯度溫度

對於紅樹林樹種、群落結構而言,溫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一般來講,紅樹林分佈在東經25°、北緯25°與20℃等溫線之內。天然的紅樹林的最北端主要分佈在福建東部,而人工移植紅樹林的最北端則分佈在浙江中部。海島的位置;河口區海島中海水的鹽度低,且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高,同時,灘塗也相對平緩、寬廣,且風浪偏小,其適合開展紅樹林修復工作。

海灣內的海島風浪偏小,若灘塗發育比較好,就更為適合紅樹林的修復。若海島靠近大陸,面向外海的一面風浪大且沙灘發育佳,不適合紅樹林修復工作開展。

而面向大路的一面灘塗風浪小,灘塗發育佳,且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進而適合開展紅樹林造林修復工作。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2.3土壤與灘塗

開展紅樹林造林修復時,要求土壤要鬆軟且粒度要細緻,要富含足夠的有機質與養分。通常來講,沙灘不適合開展紅樹林修復。

結合紅樹林的基本生長習性,宜林區要選擇在平均高潮線與海面線間的灘塗之上,便於幼株更好的開展呼吸作用,可適度減少藤壺等有害物質依附到紅樹林幼株之上。

水文條件在海島上,背風、風浪小或曲折的港、灣均適宜紅樹林生長。

若風浪過大,就會更大程度上摧毀紅樹林,若海面上的風浪越大,紅樹林的生長髮育情況、成活率等就會越差,避免在風浪過大的外海灘塗之。

上開展紅樹林造林修復工作。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2.2選擇合適的品種

在選擇紅樹林品種時,需要結合不同區域、潮灘高程、土壤性質與鹽度係數等來確定。

結合海島地區的基本屬性與生態修復的具體需求,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時,最好選擇耐鹽度強、適宜砂質土壤、生長速度快、抗風浪效能強且高大的紅樹林品種。選擇紅樹林品種時,應將鄉土品種作為優先選擇物件,若鄉土品種無法正常生長髮育、需要防浪固岸的灘塗上,可選擇外來的速生品種。若某區域的維度偏高,最好選擇慢生樹種

(如海蓮、木欖、桐花樹、紅海欖等;相反,速生樹種(如海桑、拉關木、銀葉樹、海漆、海芒果等主要分佈到緯度低的區域。

對於紅樹林而言,土壤是影響其生長髮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灘塗土壤的不同要選擇相應的紅樹林品種。若潮灘淤泥較厚,其比較適宜紅樹林生長;若灘塗屬於砂質土壤,最好選擇角果木、桐花樹、欖李等品種;若潮灘的泥土比較堅實,最好選擇銀葉樹、海漆與海蓮等品種。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3修復技術

3.1前期準備

選定好宜林區、紅樹林品種之前,應及時開展資料收集與現場調查工作,主要就該區域的土壤、水文、水質、生態環境與氣象條件等進行全面的調查。此外,還要科學編寫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方案。

3.2修復方法

3.2.1生物修復:

為提升紅樹林的生態功能,應對低矮、退化與稀疏的紅樹林開展科學性的改造。在稀疏林間要重新種植原本的樹種,並及時引進優質樹種,控制紅樹林的密度,從而發揮好紅樹林的基本生態功能。

若紅樹林的鬱閉度要低於50.0%,紅樹林屬於殘次等級,可對紅樹林樹叢進行適度的改造,可引入小塊狀間伐或直接引入的方法來引入以喬木為核心的樹種。

在宜林區內要種植紅樹林,及時擴大紅樹林的種植面積,以提升紅樹林的基本生態功能。

紅樹林灌叢呈現低矮狀態,可運用林間間伐方式來及時引入優良品種,旨在改善與最佳化林分結構,從而提高林分產量與生態效益。

在宜林區的灘塗要重新營造一定的紅樹林。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3.2.2工程修復:

環境汙染、工程建設與灘塗抬升等問題而造成紅樹林破壞,應採取科學的工程措施來予以改造,具體的改造方案如下。

挖溝填灘。修復人員可利用條帶狀填挖模式來提升灘面水平,從而滿足宜林區的實際要求。

開溝引水,由於沉積而引發潮灘抬升的過高,在漲潮時,海水無法達到潮灘,尤其是前邊緣偏高、向大陸一面偏低的潮灘,需要在林區中挖掘水渠,在漲潮時,需要將海水及時引入到紅樹林林區之中。及時改良土壤。修

復人員需要及時地改善灘地的土壤結構,必要條件下需要改良砂質土壤,以提升土壤肥沃度。對造林場地進行科學的整理。

科學合理的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有助於提高紅樹林造林質量

4結語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海島的重要生態屏障,其對於海島開發利用、生態保護意義重大。對此,結合紅樹林造林修復技術進行研究,分別從宜林區確定、品種選擇、生態修復技術等層面出發,重視對各項要素的把控,以提高紅樹林造林修復效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