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贛皖篇”

2022-01-22由 悠活敘酒 發表于 歷史

長江從川南蜿蜒而下,及至華夏腹地,沿江兩岸,贛皖相接,是連線東西、貫通南北的重要樞紐。安徽與江西,彙集各方美食之所長,形成了味覺豐富的獨有味道。由五糧液攜手南方週末打造的微遊紀錄片《大江之味》第三站走進贛皖大地,探尋這裡花樣百變的美食滋味。

8 月,《大國之釀》專刊讀物特推出“長江文化帶萬里行 之‘巴蜀篇’”,深度闡釋“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 ;10 月, 推出“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荊楚篇’”,以“九省通衢”武 漢為軸,訴說了荊楚大地的韻味。本期推出“長江文化帶萬里 行之‘贛皖篇’”,與讀者一道品讀長江文化傳統、人情風味、 美食佳釀,縱覽長江文化帶的高光時刻。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贛皖之地自古以來 便是風景靈秀之地,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沿岸的江西與安徽是中華大地上兩顆璀璨的明珠。這裡水網密佈, 也有土壤肥沃的沖積型平原。這種地理環境為稻穀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因此這裡自古以來便是知 名的魚米之鄉,在這物產豐饒的大山大河間,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

在贛皖的名山古鎮中,一代代文人精魂於此天地間遨遊,與大江一道潤澤千年的文風,江水奔流間,

滋養了流芳千古的吳越文化。作為通衢之地,萬里長征從這裡起步,桐城風骨在此地生長,盛美彩瓷於此地燒製,八方美食在此地交融。

合肥,作為一個“低調”的城市於黃山之下延續著獨屬於皖的靜謐,這座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早在 夏商時期便居住著淮夷族,秦滅六國,於此地設縣,為合肥縣,屬九江郡。公元 581 年,隋置廬州治於合 肥,歷經唐、宋、元、明、清諸代 1400 餘年,均為廬州治所,故又名廬州。廬州月下,美食繁多。

水鄉澤國 美食風味

提到安徽美食,徽菜立刻就會浮現出來,徽菜屬於中 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就聲名在外。徽菜以烹製山珍海味而 著稱,它的特點是常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擅長燒、燉, 講究火工。徽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是中華飲食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作為傳統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重油、重色、重火工, 擅長料理各種山珍,並且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淮揚菜與上海 菜。從古至今,徽菜的傳統菜餚多達千種以上,其風味包 含皖南、沿江、沿淮三種地方菜餚的特色,形成風格迥異 的安徽飲食文化。

眾所周知,長江、淮河、巢湖是中國淡水魚的重要產 區,為徽菜提供了魚、蝦、蟹、鱉、菱、藕、蓮、芡等豐 富的水產資源。其中長江鰣魚、淮河肥王魚、巢湖銀魚、大閘蟹等都是久負盛名的席上珍品;遼闊的淮北平原、肥 沃的江淮、江南圩區盛產各種糧、油、蔬果、禽畜、蛋品, 例如碭山酥梨、蕭縣葡萄、渦陽苔幹、大和椿芽、宣城蜜 棗、安慶豆醬等早已蜚聲中外,給徽菜的形成和發展提供 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早在秦漢時期,贛皖魚米之鄉的特色已趨明顯,早有 “地方千里,水路四通,嘉蔬精稻,擅味於八方”的記載, 作為“吳頭楚尾”的江西,部分地區還屬越地,因而其飲 食習慣有吳、楚、越三地之特點。加之江西地處南北主要 通道之上,南來北往者絡繹不絕,客商們帶來了來自全國 各地的飲食風格,並融進了江西的飲食之中。水鄉澤國之地,有著不同的味道,不同的韻味,不 同的文化,各具特色地域飲食文化相碰撞所摩擦而成的 火花隨著大江東流,以獨有的贛皖風味在神州大地上熠 熠生輝。

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贛皖篇”

激盪百年 桐城風雲

桐城位於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山清水秀,人傑地 靈,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古城。一座小小的縣城,卻與中華 民族的圖騰“龍”緊密結合:龍眠山、大龍山、小龍山靈 氣環繞,龍眠河自北往南匯入長江。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桐城自古以來便是人傑地靈 之地,宋畫第一人李公麟於此地隱居,蘇轍曾為此賦詩, 與蘇軾齊名“蘇黃”的黃庭堅更在《詠龍眠山》一文中 寫道:“諸峰何處是龍眠,昔日龍眠今不眠。聞道已隨雲 霧去,不應只雨一方田。”與其說這是黃庭堅對龍眠山風 景的盛讚,不若說是對桐城的一種期盼。

不負黃庭堅之期待,“桐城派”於明清時期在此地 激盪文壇數百年,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一時 之間,桐城裡書院私塾森羅密佈,“通衢曲巷,夜半誦 書聲不絕”。

區區一縣之地,明清兩朝,除去大批科舉之外無意仕 途的名儒碩學,除去“於桐城唾手可得”的眾多秀才,僅 皇榜有名的進士和舉人就達上千名,其人才數量之多、質 量之高,實屬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奇觀。數目如此龐大的有 學之士齊聚一邑,相互激勵,世代相傳,不僅僅使桐城文 派聲名顯赫,享譽全國,更為整個中華文化起到了承前啟 後的重要作用。

建國以來,桐城文學藝術家碩果累累,貢獻卓著。美 學家朱光潛、畫家黃鎮、作家方令孺、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嚴鳳英等俱為桐城名人。四百多年來,桐城一隅,群星璀 璨,先後輝映,以“文化名邦”著稱天下。

沿江而來 文化風韻

從江西沿長江而下,“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大江 之味》尋訪的步伐來到了位於長江北岸的安徽桐城。六 尺巷的禮讓故事,是中國人和美文化的重要一筆。張英“讓 牆”的義舉和張廷玉“讓探花”的故事,令“和而不同” 的哲理傳遍中國。

長江文化帶萬里行之“贛皖篇”

正是這亙古長存的山河,惠及萬物生靈,哺育出引 領風騷數百年的桐城人物,上溯李公麟,下啟方以智、 方苞、姚鼐……也看見他們哭過、笑過、痛過、醉過的 萬千況味。

以“大江之上,書中華英才 ; 佳釀共飲,敬千古人 物”為主旨,2021 年五糧液攜手南方週末開啟“長江文 化帶萬里行”專案,沿著長江四大文化帶巴蜀、荊楚、贛 皖、吳越行走,追尋四地名人蹤跡、文化習俗、美食風味 等,在長江地理的大背景下,以歷史非虛構人物報道《大 江東去,數風流人物》、系列微紀錄片《大江之味》、 N-TALK“詩意長江”演講秀等形式,品讀歷史傳奇、 經典名篇、文化傳統、人情風味、美食佳釀,縱覽長江 文化帶的高光時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