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關於加強城市社群黨建的調研報告(範文)

2022-01-22由 萬木春 發表于 歷史

昨天的文章給大家介紹了機關調研報告的起草技巧,今天再給大家奉上一篇城市黨建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城市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性中舉足輕重,是各級黨委工作的重要陣地。城市基層黨組織是黨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隨著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市社會結構、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深刻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迫切要求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不斷提升黨的城市工作水平。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市以建設文明和諧社群為目標,以隊伍建設、陣地建設、經費投入為保證,努力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做法

1.培養激勵並重,建設高素質的社群黨務工作者隊伍

注重選優配強。突出抓好社群黨組織書記、專職黨務工作者和黨建指導員“三支隊伍”建設。結合換屆調整,積極推動優秀大學生進社群,採取從上級機關派、企事業單位挑、面向社會招考和公推直選、“兩推一選”等辦法,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社群人才,整個隊伍結構明顯最佳化,社群黨建工作力量顯著加強。據統計,目前,全市社群黨組織書記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佔XX%,35歲以下的佔XX%;向社群選派專職黨務工作者、黨建工作指導員若干名,到社群任職的大學生若干名。

加強教育管理。一方面,舉辦街道社群黨組織書記示範培訓班,推動各地把社群黨務工作者培訓納入黨員幹部培訓和社會工作人才培訓規劃,健全分級培訓體系。每年都採取集中辦班、結對幫扶、外掛鍛鍊等形式,對社群黨組織書記進行政治理論、黨務知識、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群眾工作、維護穩定等方面的重點培訓和集中輪訓。另一方面,強化社群黨務工作者隊伍管理,明確崗位職責,完善公開承諾、述職考核、監督評議等制度,督促他們認真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2.強化經費投入,保證社群黨組織有一定的財力和資源為群眾辦實事好事

加大財政統籌力度。各地積極推動社群辦公和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逐步建立正常增長機制。目前,全市社群黨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的社群佔XX%,平均每個社群年財政撥付數額若干元,比兩年前增加若干元。

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普遍採取黨費支援、費隨事轉、低償服務、社會贊助等方式,增加社群經費投入。一些縣區推行政府“購買式”服務,政府部門在委託社群承辦事項時,及時撥付相應工作經費。目前,全市有黨費支援的社群佔XX%,平均每個社群每年黨費支援數額若干元。

提高民生保障經費。各地逐步認識到,街道社群財力有一份提高,民生就有一份改善,黨建就多一份保障,普遍增加了民生保障和辦實事經費,使社群黨組織更好地為居民群眾服務。

3.推進場所設施標準化建設,打造綜合性服務陣地

加快建設步伐。採取上級扶持、開發商配套、社群自籌等措施,推動把社群辦公用房、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納入城市新建、改建住宅小區和城市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規劃,按照基本建設程式,並與社群衛生、警務、文化、體育、養老等服務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對沒有場所或面積狹小、不達標的,加強指導督促,限期解決。

完善場所功能。一方面,突出場所設施教育和服務黨員功能,打造黨員活動的主陣地,所有街道社群都要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並依託服務大廳打造“一刻鐘服務圈”。目前,全市結合場所建設共建立社群黨員服務中心(站點)若干個。

4.以“六個創新”為重點完善體制機制,構建城市基層區域化黨建格局

創新領導體制。實行扁平化管理,打破條塊分割,推動區域共建。在街道社群層面,推行“大工委制”和“大黨委制”,推行“1+3”模式,“1”就是街道黨工委,“3”是在街道黨工委下設居民區黨委、行政黨組和綜合黨委。

創新執行機制。大力推行“四項制度”,即“一委兩會”(在街道社群成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和黨員代表大會、黨員議事會)、居民議事、社群黨組織與業委會和物業管理企業協商議事、社群“兩委”幹部評議考核制度,完善街道社群與轄區內各類組織和單位雙向互動、同頻共振的工作機制。健全完善社群黨組織領導的民主管理、居民自治機制,解決少數社群管理不規範、不民主、不科學的問題。目前,全市XX%的社群建立了黨建工作協調會、聯席會,吸納若干家企事業單位與社群共駐共建。

創新組織設定。科學劃分社群網格,使黨組織設定和網格區域相融合,突破社群黨員組織關係和單位限制,探索建立地緣、趣緣、業緣等特色型、功能性黨支部,加大對轄區內各類組織、各類單位、各類人群的組織及工作覆蓋。

創新黨組織活動。一是搭建網路平臺。注重運用網際網路、遠端教育網、手機等網路資訊科技手段。二是探索開放式黨組織活動。不少地方的街道社群開展公益活動時,將活動內容、時間、地點等向社會發布,廣泛吸引駐區單位和黨員群眾參加。三是針對社群黨員特點及興趣愛好開展活動。一些地方探索採取面向社群公開徵集黨員意見、確定社群黨組織活動主題等辦法,調動駐區單位和黨員群眾參與的內在動力。

創新黨員主體作用發揮形式。結合創先爭優,推行社群黨員設崗定責、公開承諾、志願服務、積分管理、表現反饋等制度做法,推動黨員發揮作用常態化。推行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群報到制度,組織黨員根據職業、特長組建服務隊伍,開展便民利民服務。目前,全市建立在職黨員報到制度的社群有若干個,開展志願服務的社群若干個,建立黨員社群表現反饋制度的社群若干個。

創新服務群眾工作。一是拓展服務內容。堅持居民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重點開展了“五類服務”,即面向社群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面向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兩新”組織、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的維權服務,面向靈活就業人員和城鎮居民的各項社會保險服務。二是整合服務資源。建立健全社群組織和駐區單位相結合、無償服務和低償服務相結合、社會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群服務網路體系。三是改進服務方式。普遍建立社群服務中心等各類服務網點,實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和“民情流水線”工程。

二、主要成效

1.增強了街道社群黨組織功能,激發了新的生機活力

有效改變了原來一些地方的社群黨組織“無人管事、無錢辦事、無場所議事”的尷尬局面,新一輪社群固本強基工程、領頭雁工程和標準化陣地建設工程的全面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各地力量下沉、資源下移、資金下撥,社群黨務工作者隊伍更加最佳化,經費來源更加穩定,場所保障更加到位。以社群黨組織為核心,構建區域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格局,大大增強了社群黨組織整合黨建資源、動員社會力量、組織發動群眾的能力,服務群眾、凝聚人心、最佳化管理、維護穩定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不少社群黨組織書記說,原來想幹事沒條件、想管理沒手段、想服務沒資源,現在情況明顯好轉,“腰板直了、底氣足了”,真正做到了“黨組織一聲令下,居民群眾一呼百應”。

2.推動了社會管理創新,促進了城市基層和諧穩定

整合轄區資源,做強做優社群,使社群黨組織在管理服務中的領導核心職責履行得更加到位。一些地方結合“三有一化”,探索社群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按照網格劃分來設定組織、開展工作,並與社會管理服務的實際需要相適應,既有效解決了“誰來管、如何管”等問題,消除了管理服務空白點,又使管理服務更加細緻、更加到位,構築起了城市基層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3.給社群居民群眾帶來了實惠,幫助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和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最大的成效就是讓居民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各地普遍反映,配強了服務群眾的骨幹隊伍,提供了服務群眾的基本保障,創新了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推動了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實,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服務格局。許多地方的社群黨組織堅持靠服務百姓凝聚群眾,緊扣服務群眾來開展工作,讓社群黨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解決了居民群眾難題,贏得了廣泛擁護和支援。不少社群居民反映,現在社群幹部上門服務的多了,事情辦起來更方便了,有困難找組織、找社群,社群就是我們的家園,黨組織就是我們的靠山。

三、幾點思考

1.堅持思想理論引領,是做好街道社群黨建的重要前提

必須有正確的思想理論引領,認識上每深化一層,實踐就會前進一大步。我們結合各地探索和實踐,對“什麼是區域化黨建,如何推進區域化黨建”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準確把握了區域化黨建的內涵特點、內容形式及方法措施,思路舉措更加清晰,推進工作有章可循;對“什麼是社群黨建工作、什麼是社群黨建活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堅持把社群黨建工作和黨建活動的著力點放在服務群眾、服務民生上,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正是有了思想理論的正確引領,才使工作越做越實,見到了實效。

2.堅持服務居民群眾,是做好街道社群黨建工作的根本目的

社群黨建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為此,在選拔社群黨務工作者時,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質強、服務群眾能力強的“雙強”標準;在場所陣地建設上,堅持與服務群眾的平臺建設同步;在資金保障上,注重落實為居民群眾辦實事的經費;在區域化管理上,突出整合服務群眾的各種資源,形成各方共同參與的格局。實踐表明,服務居民群眾是街道社群黨建工作的基本價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了這一條,工作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才會贏得最廣泛的群眾支援。

3.堅持區域統籌整合,是做好街道社群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構建城市基層區域化黨建新格局,是當前街道社群黨建工作的時代課題。兩年多來,各地在領導體制上,實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群“大黨委制”,打破條塊分割,推動區域聯建共建;在工作機制上,透過建立聯席會議、相互通報、結對共建等形式,推進雙向互動共融;在管理服務上,透過整合轄區各類組織、各類單位、各類人群,調動一切力量,實現齊抓共管。抓街道社群黨建工作,不能僅靠社群黨組織或幾名社群幹部,必須充分調動駐區單位、全體黨員、居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工作機制,這樣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請點贊關注支援一下。各位需要什麼文稿,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定儘快滿足。

作者介紹:萬木春,90後北漂,社會學碩士。幾經磨難更加熱愛生命。人生格言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