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失街亭,諸葛亮為何讓紙上談兵的馬謖擔當重任?連劉備囑託也不聽

2022-01-21由 文史道 發表于 歷史

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故事,看過三國演義的讀者,想必都不陌生。

劉備為給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報仇,起兵75萬討伐東吳,最後被吳國年輕軍事領導陸遜採用火攻,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大敗,退守白帝城,召集諸葛亮等大臣交待託孤事宜。

其中有一條特意叮囑諸葛亮: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劉備臨終可以說交待的都是至關緊要的話題,怎麼會特意留意馬謖呢?

而此時馬謖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太守,越嶲(xi)太守(今四川越西縣),怎麼會引起劉備的注意呢?以文史君之見,主要有兩方面願意。

失街亭,諸葛亮為何讓紙上談兵的馬謖擔當重任?連劉備囑託也不聽

其一,馬謖確實無大才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公元211年,馬謖以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川。在當時荊州士人的圈子裡,馬良和馬謖都很有名氣,人稱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謖自幼飽讀兵書,特別喜歡和別人談論軍事謀略,甚至諸葛亮都被其征服,認為其有大才。尤其是諸葛亮南征孟獲的時候,馬謖給他獻計“攻心為上”,深得諸葛亮讚譽。於是才有了七擒孟獲得故事。最終孟獲也是心服口服:

“終亮之世,南人不復反”

(《襄陽記》)。

其實識人方面,劉備是高出諸葛亮很多的。劉備第一次見關羽和張飛,就認為此二人絕非庸才;第一次見趙子龍,就惺惺相惜,愛不釋手;第一次見諸葛亮,就認定必為世之奇才。

劉備身經百戰,也見多識廣,也許和馬謖單獨交談過幾次就看穿了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劉備向馬良詢問過馬謖的情況,馬良肯定知道弟弟幾斤幾兩,也如實向劉備彙報了。

這一點從劉備對馬謖的任命上就可以看出來。

《三國志》記載,馬謖在劉備去世前曾先後擔任過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都是一些行政的職務,沒有兵權的。而馬良在劉備稱帝后,曾任命為侍中,權利很高。

失街亭,諸葛亮為何讓紙上談兵的馬謖擔當重任?連劉備囑託也不聽

其二,馬謖深得諸葛亮信任

劉備對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但對馬謖極為不認可。而恰恰諸葛亮對馬謖很器重,這一點劉備不能明著說諸葛亮,只能借說馬謖而讓諸葛亮當心。

《三國志》中記載,馬良和諸葛亮的關係非常之好,情同手足。可以說和劉關張的關係一樣。劉備在攻下雒城後,遠在荊州的馬良特意給諸葛亮寫了一封恭賀信,馬良在信中尊稱諸葛亮為兄長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所以諸葛亮本應關照,況且在諸葛亮看來,馬謖很有本領,關照馬謖也是給自己長臉。其二人的關係,可以說情如父子。

這一點在馬謖臨刑前夕與諸葛亮的書信可以看出。書曰:

“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

可見他們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首領與僚屬的關係。

失街亭,諸葛亮為何讓紙上談兵的馬謖擔當重任?連劉備囑託也不聽

諸葛亮為何沒聽劉備的勸告?

感情,本就是人性,幾乎沒有人能夠左右得了,即便如聖人的諸葛亮也不能。

在諸葛亮看來,劉備對馬謖的偏見,肯定是小題大做了。另外也許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諸葛亮也需要馬謖,畢竟高處不勝寒,身居高位的諸葛亮也需要自己的嫡系。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開府治事,立即把馬謖從越嶲郡調回丞相府為參軍。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馬謖的感情。

諸葛亮把馬謖調回來,大致有三個原因:一、培養自己的嫡系;二、諸葛亮欣賞馬謖的軍事才能,與其多有商討;三、給馬謖建功立業的機會,不至於埋沒在越嶲那個小地方。

失街亭,諸葛亮為何讓紙上談兵的馬謖擔當重任?連劉備囑託也不聽

而防守街亭,就是諸葛亮給馬謖最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

在諸葛看來,守衛街亭可以說是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戰役。飽讀兵書,深謀遠略的馬謖肯定能順利完成任務。

況且街亭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需要大規模的軍事策略,只要守住,擋住張郃的進攻,然後換換圖之,就能確保第一次北伐的勝利,這個功勞諸葛亮不想給別人。

據《三國志·馬謖傳》記載:

“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

然而最後馬謖還是掉了鏈子。街亭失守,使南安、安定、天水不得不棄,箕谷之兵不得不撤,征伐之功毀於一旦,馬謖罪不可赦。這也就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了。

讀者們,關於“諸葛亮重用馬謖”,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