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國歷史年表(下)

2022-01-19由 天天0Y8z 發表于 歷史

唐(618——907)

A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B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久視元年十月複用夏正,以正月為十一月,臘月為十二月,一月為正月。本表在這段期間內干支後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曆,各年號的使用年數也是按照周曆的計算方法。

C

:此年九月以後去年號,但稱元年。

D

:哀帝即位未改元。

高祖(李淵)

武得(9)

戊寅(五)

618

太宗(~世民)

貞觀(23)

丁亥

627

高宗(~治)

永徽(6)

庚戌

650

顯慶(6)

丙辰

656

龍朔(3)

辛酉(三

A

661

麟德(2)

甲子

664

乾封(3)

丙寅

666

總章(3)

戊辰(三)

668

咸亨(5)

庚午(三)

670

上元(3)

甲戌(八)

674

儀鳳(4)

丙子(十—)

676

調露(2)

己卯(六)

679

永隆(2)

庚辰(八)

680

開耀(2)

辛巳(九)

681

永淳(2)

壬午(二)

682

弘道(1)

癸未(十二)

683

中宗(~顯又名哲)

嗣聖(1)

甲申

684

睿[ruì]宗(~旦)

文明(1)

甲申(二)

684

武后(武曌[zhào])

光宅(1)

甲申(九)

684

垂拱(4)

乙酉

685

永昌(1)

己丑

689

載初

B

(1)

庚寅(正)

690

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

天授(3)

庚寅(九)

690

如意(1)

壬辰(四)

692

長壽(3)

壬辰(九)

692

延載(1)

甲午(五)

694

證聖(1)

乙未

695

天冊萬歲(2)

乙未(九)

695

萬歲登封(1)

丙申(臘)

696

萬歲通天(2)

丙申(三)

696

神功(1)

丁酉(九)

697

聖歷(3)

戊戌

698

久視(1)

庚子(五)

700

大足(1)

辛丑

701

長安(4)

辛丑(十)

701

中宗(李顯)復唐國號

神龍(3)

乙巳

705

景龍(4)

丁未(九)

707

睿[ruì]宗(~旦)

景雲(2)

庚戌(七)

710

延和(1)

壬子(五)

712

玄宗(~隆基)

先天(2)

壬子(八)

712

開元(29)

癸丑(十二)

713

天寶(15)

壬午

742

肅宗(~亨)

至德(3)

丙申(七)

756

乾元(3)

戊戌(二)

758

上元(2)

庚子(閏四)

760

——(1)

C

辛丑(九)

761

代宗(~豫)

寶應(2)

壬寅(四)

762

廣德(2)

癸卯(七)

763

永泰(2)

乙巳

765

大曆(14)

丙午(十一)

766

德宗(~適)

建中(4)

庚申

780

興元(1)

甲子

784

貞元(21)

乙丑

785

順宗(~誦)

永貞(1)

乙酉(八)

805

憲宗(~純)

元和(15)

丙戌

806

穆宗(~恆)

長慶(4)

辛丑

821

敬宗(~湛)

寶曆(3)

乙巳

825

文宗(~昂)

寶曆

丙午(十二)

826

大(太)和(9)

丁未(二)

827

開成(5)

丙辰

836

武宗(~炎)

會昌(6)

辛酉

841

宣宗(~忱)

大中(14)

丁卯

847

懿宗(~漼[cuǐ])

大中

己卯(八)

859

鹹通(15)

庚辰(十一)

860

僖[xī]宗(~儇[xuān])

鹹通

癸巳(七)

873

乾符(6)

甲午(十一)

874

廣明(2)

庚子

880

中和(5)

辛丑(七)

881

光啟(4)

乙巳(三)

885

文德(1)

戊申(二)

888

昭宗(~曄[yè])

龍紀(1)

己酉

889

大順(2)

庚戌

890

景福(2)

壬子

892

乾寧(5)

甲寅

894

光化(4)

戊午(八)

898

天覆(4)

辛酉(四)

9O1

天祐(4)

甲子(閏四)

904

哀帝(~柷[chù])

天祐

D

甲子(八)

904

五代(907——960)

後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

名溫、全忠)

開平(5)

丁卯(四)

907

乾化(5)

辛未(五)

911

末帝(~瑱[zhèn])

乾化

癸酉(二)

913

貞明(7)

乙亥(十一)

915

龍德(3)

辛巳(五)

92l

後唐(923——936)

莊宗(李存勖[xù])

同光(4)

癸未(四)

923

明宗(~亶[dǎn])

天成(5)

丙戌(四)

926

長興(4)

庚寅(二)

930

閔帝(~從厚)

應順(1)

甲午

934

末帝(~從珂[kē])

清泰(3)

甲午(四)

934

後晉(936——947)

高祖(石敬瑭[táng])

天福(9)

丙申(十一)

936

出帝(~重貴)

天福*

壬寅(六)

942

開運(4)

甲辰(七)

944

*出帝即位未改元。

後漢(947——950)

高祖(劉暠[gǎo],

本名知遠)

天福*

丁未(二)

947

乾祐(3)

戊申

948

隱帝(~承祐)

乾祐**

戊申(二)

948

*後漢高祖即位。仍用後晉高祖年號,稱天福十二年。

**隱帝即位未改元。

後周(951——960)

太祖(郭威)

廣順(3)

辛亥

951

顯德(7)

甲寅(一)

954

世宗(柴榮)

顯德*

甲寅(一)

954

恭帝(~宗訓)

顯德

己未(六)

959

*世宗、恭帝都未改元。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太祖(趙匡胤[yìn])

建隆(4)

庚申

960

乾德(6)

癸亥(十一)

963

開寶(9)

戊辰(十一)

968

太宗(~炅[jiǒng]

本名匡義,

又名光義)

太平興國(9)

丙子(十二)

976

雍熙(4)

甲申(十一)

984

端拱(2)

戊子

988

淳化(5)

庚寅

990

至道(3)

乙未

995

真宗(~恆)

鹹平(6)

戊戌

998

景德(4)

甲辰

1004

大中祥符(9)

戊申

1008

天禧(5)

丁巳

1017

乾興(1)

壬戊

1022

仁宗(~禎)

天聖(10)

癸亥

1023

明道(2)

壬申(十一)

1032

景祐(5)

甲戌

1034

寶元(3)

戊寅(十一)

1038

康定(2)

庚辰(二)

1040

慶曆(8)

辛巳(十一)

1041

皇祐(6)

己丑

1049

至和(3)

甲午(三)

1054

嘉祐(8)

丙申(九)

1056

英宗(~曙)

治平(4)

甲辰

1064

神宗(~頊[xū])

熙寧(10)

戊申

1068

元豐(8)

戊午

1078

哲宗(~煦[xù])

元祐(9)

丙寅

1086

紹聖(5)

甲戌(四)

1094

元符(3)

戊寅(六)

1098

徽宗(~佶[jí])

建中靖國(1)

辛巳

1101

崇寧(5)

壬午

1102

大觀(4)

丁亥

1107

政和(8)

辛卯

1111

重和(2)

戊戌(十一)

1118

宣和(7)

己亥(二)

1119

欽宗(~桓)

靖康(2)

丙午

1126

南宋(1127——1279)

高宗(趙構)

建炎(4)

丁未(五)

1127

紹興(32)

辛亥

1131

孝宗(~昚[shèn])

隆興(2)

癸未

1183

乾道(9)

乙酉

1165

淳熙(16)

甲午

1174

光宗(~惇[dūn])

紹熙(5)

庚戌

1190

寧宗(~擴)

慶元(6)

乙卯

1195

嘉泰(4)

辛酉

1201

開禧(3)

乙丑

1205

嘉定(17)

戊辰

1208

理宗(~昀[yún])

寶慶(3)

乙酉

1225

紹定(6)

戊子

1228

端平(3)

甲午

1234

嘉熙(4)

丁酉

1237

淳祐(12)

辛丑

1241

寶祐(6)

癸丑

1253

開慶(1)

己未

1259

景定(5)

庚申

1260

度宗(趙禥[qí])

鹹淳(10)

乙丑

1265

恭帝(~繁體“顯”

去掉右邊

“頁”[xiǎn])

德祐(2)

乙亥

1275

端宗(~昰[shì])

景炎(3)

丙子(五)

1276

帝昺(~昺[bǐng])

祥興(2)

戊寅(五)

1278

遼[耶律氏](907——1125)

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38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複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太祖(耶律阿保機)

——(10)

丁卯

907

神冊(7)

丙子(十二)

916

天贊(5)

壬午(二)

922

天顯(13)

丙戌(二)

926

太宗(~德光)

天顯*

丁亥(十一)

927

會同(10)

戊戌(十一)

938

大同(1)

丁未(二)

947

世宗(~阮)

天祿(5)

丁未(九)

947

穆宗(~璟[jǐng])

應歷(19)

辛亥(九)

951

景宗(~賢)

保寧(11)

己巳(二)

969

乾亨(5)

己卯(十一)

979

聖宗(~隆緒)

乾亨

壬午(九)

982

統和(30)

癸未(六)

983

開泰(10)

壬子(十一)

1012

太平(11)

辛酉(十一)

1021

興宗(~宗真)

景福(2)

辛未(六)

1031

重熙(24)

壬申(十一)

1032

道宗(~洪基)

清寧(10)

乙未(八)

1055

鹹雍(10)

乙巳

1065

大(太)康(10)

乙卯

1075

大安(10)

乙丑

1085

壽昌(隆)(7)

乙亥

1095

天祚[zuò]帝

(~延禧[xī])

乾統(10)

辛巳(二)

1101

天慶(10)

辛卯

1111

保大(5)

辛丑

1121

*太宗即位末改元。

金[完顏氏](1115——1234)

太祖(完顏旻

本名阿骨打)

收國(2)

乙未

1115

天輔(7)

丁酉

1117

太宗(~晟[shèng])

天會(15)

癸卯(九)

1123

熙宗(~亶[dǎn])

天會*

乙卯(一)

1135

天眷(3)

戊午

1138

皇統(9)

辛酉

1141

海陵王(~亮)

天德(5)

己巳(十二)

1149

貞元(4)

癸酉(三)

1153

正隆(6)

丙子(二)

1156

世宗(完顏雍)

大定(29)

辛巳(十)

1161

章宗(~璟[jǐng])

明昌(7)

庚戌

1190

承安(5)

丙辰(十一)

1196

泰和(8)

辛酉

1201

衛紹王(~永濟)

大安(3)

己巳

1209

崇慶(2)

壬申

1212

至寧(1)

癸酉(五)

1213

宣宗(~珣[xún])

貞祐(5)

癸酉(九)

1213

興定(6)

丁丑(九)

1217

元光(2)

壬午(八)

1222

哀宗(~守緒)

正大(9)

甲申

1224

開興(1)

壬辰(一)

1232

天興(3)

壬辰(四)

1232

*熙宗即位末改元。

元[孛兒只斤氏](1206——1368)

太祖(孛兒只斤

鐵木真)

(成吉思汗)

——(22)

丙寅

1206

拖雷(監國)

——(1)

戊子

1228

太宗(~窩闊臺)

——(13)

己丑

1229

乃馬真後(稱制)

——(5)

壬寅

1242

定宗(~貴由)

——(3)

丙午(七)

1246

海迷失後(稱制)

——(3)

己酉(三)

1249

憲宗(~蒙哥)

——(9)

辛亥(六)

1251

世祖(~忽必烈)

中統(5)

庚申(五)

1260

至元(31)

甲子(八)

1264

成宗(~鐵穆耳)

元貞(3)

乙未

1295

大德(11)

丁酉(二)

1297

武宗(~海山)

至大(4)

戊申

1308

仁宗(~愛育

黎拔力八達)

皇慶(2)

壬子

1312

延祐(7)

甲寅

1314

英宗(~碩德八剌)

至治(3)

辛酉

1321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泰定(5)

甲子

1324

致和(1)

戊辰(二)

1328

天順帝(~阿速吉八)

天順(1)

戊辰(九)

1328

文宗(~圖帖睦爾)

天曆(3)

戊辰(九)

1328

明宗(~和世“左‘王’

右‘束’”[là])*

己巳

1329

至順(4)

庚午(五)

1330

寧宗(~懿璘質班)

至順

壬申(十)

1332

順帝(~妥懽[huān]

帖睦爾)

至順

癸酉(六)

1333

元統(3)

癸酉(十)

1333

(後)至元(6)

乙亥(十一)

1335

至正(28)

辛巳

1341

*明宗於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復位。

明(1368——1644)

太祖(朱元璋)

洪武(31)

戊申

1368

惠帝(~允炆[wén])

建文(4)*

己卯

1399

成祖(~棣)

永樂(22)

癸未

1403

仁宗(~高熾[chì])

洪熙(1)

乙巳

1425

宣宗(~瞻基)

宣德(10)

丙午

1426

英宗(~祁鎮)

正統(14)

丙辰

1436

代宗(~祁鈺)(景帝)

景泰(8)

庚午

1450

英宗(~祁鎮)

天順(8)

丁丑(一)

1457

憲宗(~見深)

成化(23)

乙酉

1465

孝宗(~祐樘[chēng])

弘治(18)

戊申

1488

武宗(~厚照)

正德(16)

丙寅

1506

世宗(~厚熜[cōng])

嘉靖(45)

壬午

1522

穆宗(~載垕[hòu])

隆慶(6)

丁卯

1567

神宗(~翊[yì]鈞)

萬曆(48)

癸酉

1573

光宗(~常洛)

泰昌(1)

庚申(八)

1620

熹宗(~由校)

天啟(7)

辛酉

1621

思宗(~由檢)

崇禎(17)

戊辰

1628

*建文4年時成祖廢除建文年號,改為洪武35年。

清[愛新覺羅氏](1616——1911)

清建國於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始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

太祖(愛新覺羅

努爾哈赤)

天命(11)

丙辰

1616

太宗(~皇太極)

天聰(10)

丁卯

1627

崇德(8)

丙子(四)

1636

世祖(~福臨)

順治(18)

甲申

1644

聖祖(~玄燁[yè])

康熙(61)

壬寅

1662

世宗(~胤禛[zhēn])

雍正(13)

癸卯

1723

高宗(~弘曆)

乾隆(60)

丙辰

1736

仁宗(~顒[yóng]琰)

嘉慶(25)

丙辰

1796

宣宗(~旻[mín]寧)

道光(30)

辛巳

1821

文宗(~奕詝[zhǔ])

咸豐(11)

辛亥

1851

穆宗(~載淳)

同治(13)

壬戌

1862

德宗(~載湉[tián])

光緒(34)

乙亥

1875

(~溥儀)

宣統(3)

己酉

1909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華民國(38)

壬子

1912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