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皇帝叫法不同:去了清朝千萬別這樣叫皇上,不然屬於“反清復明”

2022-01-19由 筆下驚風雨 發表于 歷史

可以這樣用,但是相對於明朝,就大大減少了。特別是在一些實際的文字或對話中,清朝很少用“陛下”來稱呼皇帝。

皇帝叫法不同:去了清朝千萬別這樣叫皇上,不然屬於“反清復明”

就官方記載而言,“陛下”在《明實錄》出現了1834次,而在《清實錄》只出現了101次,還不到明朝的1/18。

明朝:

皇帝叫法不同:去了清朝千萬別這樣叫皇上,不然屬於“反清復明”

清朝:

皇帝叫法不同:去了清朝千萬別這樣叫皇上,不然屬於“反清復明”

皇太極出場次數最多,25次。大約這個時候流行明朝,在金/滿清之後建立了很久,逐漸正規化。而各種制度基本都研究過的明朝還沒有入關,剃髮換衣的做法還沒有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文化體系也沒有那麼自信。

事實上,清朝的“皇帝”出現在一些非常正式的儀式中使用的賀表中,或者出現在被清朝征服的鄰國和部落的表達中,例如:

上御殿。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多羅貝勒多鐸、羅洛宏、固倫額駙祁他特、弼爾塔噶爾朝鮮國世子李 率滿洲蒙古漢人官員等以攻克錦州松山塔山上表行慶賀禮。表雲:伏惟寬溫仁聖皇帝陛下。命諸王貝勒大臣等、率兵圍困錦州。

癸亥。朝鮮國王李倧、以錦州之役。上整旅親徵。擊敗明援兵十三萬。錦州松山相繼歸降。又用紅衣礮。攻克杏山塔山等處。遣其第三子林坪大君李㴭、漢城府判尹潘三進等。獻豹皮、水獺皮、及各色薴布綿紬等物。上表稱賀。竝齎奏疏一函。表曰。朝鮮國王臣李倧、於崇德七年三月十八十九兩日。據世子陪從官崔弘基、以獲錦州松山之捷來報……欽惟寬溫仁聖皇帝陛下。……

二是乾隆時期出現20次,三是康熙時期出現17次,四是順治時期出現10次。其他時候很少見,不到10次。而且大部分是來自韓國、安南等國的何文。

清廷的官員似乎很少稱皇帝為“陛下”。比如康熙時期,大多稱太后為陛下。康熙二十年後就沒有“陛下”了,因為康熙二十六年太后死了。

皇帝叫法不同:去了清朝千萬別這樣叫皇上,不然屬於“反清復明”

乾隆也是如此。好像“陛下”出現過一兩次,其他皇帝都是指“皇太后陛下”。

在奏摺或直接對話的實用話語中,皇帝基本不叫“陛下”,或者說很少。我大致搜了一下,還沒找到。

到了明朝,就非常多了。“陛下”是一個比較正式的稱呼,使用比較稀疏。它在一些對話中也被稱為:

伏望陛下以天戒為可畏,以地方為當重,將臣罷歸田裡,另選賢能代理其事。尤乞陛下去奢崇儉,除祭祀軍需之外,其餘一應不急之務、無益之事。。。。。

左春坊左庶子黎淳奏曰:正統十四年八月冊立陛下為皇太子,至九月,群臣又奉郕王即帝位,改元景泰,緣陛下為皇太子在前,……

且高瑤此言有死罪二:一誣先帝為不明,一陷陛下於不孝。……陛下昔為皇太子……

懋等上疏,以為陛下張燈之舉,或者兩宮皇太后在上,欲極孝餋,奉其歡心,然大孝在乎餋志?

皇帝叫法不同:去了清朝千萬別這樣叫皇上,不然屬於“反清復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