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2022-01-18由 小鮮電影 發表于 歷史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謝利這身真不錯

昨天,《綠皮書》終於上映了。

看看豆瓣評分8。9,上一個能跟他打平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是2001年的《美麗心靈》,17年前;再往前倒,比它分高就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了,9。3分,21年前。

已經有人寫《綠皮書》是十年來的最佳了。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只會拍喜劇片,不會拍劇情片的導演彼得·法雷利揚眉了,就連這兩年一直被聖丹斯、威尼斯、特賴柳德壓著的多倫多電影節吐氣了。

多倫多電影節主席的心聲:看吧,這可是我們選的片。

《綠皮書》從多倫多電影節開始就是爆款,當時拿了觀眾選擇大獎。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綠皮書》與《羅馬》的頒獎季大戰,也以前者的勝利而告一段落。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花樣誇這部電影,是想以一個客觀的角度來說說。

《綠皮書》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這篇文章的核心問題來了,《綠皮書》到底是不是近十年來的最佳呢?

讓我們再回到週一奧斯卡頒獎禮現場,拿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斯派克·李評價《綠皮書》是一場誤判。

當聽到最終結果的時候,斯派克·李差點就氣得差點離場了。

他是這麼說的,“每當有人開車的時候,我就會輸,只不過1989年的時候,我連提名都沒有,當我聽到《綠皮書》獲獎的時候,就感覺像是在球場邊看到裁判的誤判”。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1989年他的《為所應為》提名了最佳男配和最佳原創劇本,當年的最佳影片是《為黛西小姐開車》,是一個黑人給一個白人開車的故事。

也難怪他說,只有碰到有人開車,他就肯定輸。

這裡就不談他這樣的回答是不是小肚雞腸,大家也都知道他性格是什麼樣。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場下還發生了點小插曲,《黑豹》的扮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的一個表情,引起了推上網友們的熱議。

有人說他是在嘲笑《綠皮書》得獎,也有人說,他就是在跟邁克爾·B·喬丹聊天而已。

也有人看到,《黑色黨徒》的製片人、《逃出絕命鎮》的導演喬丹·皮爾全程沒有鼓掌。

到底是網友八倍放大鏡還是真不滿,Who knows。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綠皮書》一直就爭議不斷,導演本人和A叔發生的麻煩不提,其他的料就夠大家吃了。

《綠皮書》中託尼·利普的故事原型是編劇尼克·瓦萊隆加的父親,是關於義大利裔白人託尼·利普與黑人音樂家唐·謝利之間的友情。

就在去年11月,唐·謝利家族稱《綠皮書》充滿謊言,唐·謝利並沒有與她的家人、黑人社群疏遠。

對於把他塑造成一個被白人解救的角色以及影片從一個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視角切入,卻沒有讓大家認識那段歷史,感到很受傷。

唐·謝利的哥哥說,唐·謝利根本沒租過片中水鴨色的卡迪拉克,他的車是黑色的。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提到這款水鴨色的卡迪拉克,上屆最佳影片《水形物語》裡,也露過臉。

連著兩部最佳影片的時間只差了一年,《綠皮書》發生在1962年,《水形物語》是1963年。

而尼克·瓦萊隆加說,從上世紀80年代,他的父親就開始口述他與唐·謝利之間的故事,一切都是屬實的。他在5歲的時候,就見過唐·謝利本人;而唐·謝利也親自授權尼克·瓦萊隆加以後可以拍這段故事,前提是必須在他去世以後。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託尼·利普與唐·謝利在2013年相繼去世,尼克·瓦萊隆加才開始著手這個專案的。

這個風波就告一段落,因為這是太羅生門,所以還是迴歸到電影上吧。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總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當看一部電影的時候,用不用掌握它的“語境”。

如果不懂“語境”,算真的看懂了麼?或者說只看懂了,創作者想讓我們看懂的部分?

《綠皮書》是不是也觸及到了上面的問題?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如果拋開語境不談,它是一個很好萊塢的電影,劇本工整,套路滿滿。一部公路片的元素它都有了,兩個對立的人一同上路,在影片的結尾,兩人達成和解。

在這部電影裡,種族衝突是不像《黑色黨徒》那樣直接放在明面上,但也是無處不在。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片名《綠皮書》,在上世紀1936-1962年這本書是真實存在的,每年都會更新,封面也做得很良心,這就是當時的“黑人外出指南”。

當時還沒有被廢除的《吉姆·克勞法》,片中他倆驅車南下,在有的州,他們是不可以住在同一個旅店的。

在片中,唐·謝利在一個酒吧裡被幾個白人小混混圍毆,起因是他在一個黑人旅店裡住不習慣,想出去喝杯酒。

在有的州,黑人與白人禁止在同一個餐廳內用餐。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在影片的結尾部分,二人的巡演來到了最後一站,餐廳經理不同意唐·謝利在這裡用餐,這位經理還說就算冠軍球隊凱爾特人來都沒門。

二人與警察之間打了兩回交道,編劇設計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況。第一次,他倆與警方衝突,被警察拘留了;第二次,警察幫他倆換了爆掉的輪胎。

兩次的警笛大作,也對照著二人之間關係的變化。

託尼原本是一個種族主義者,家裡來了兩個黑人修理工,喝過的水杯,他都會丟在垃圾桶裡。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唐·謝利是託尼的僱主,一個還挺“愛擺譜”的音樂家。

與《為黛西小姐開車》不同,《綠皮書》顛覆了他們二人之間的階級地位。“黑人”謝利出在社會上層,“白人”託尼在社會底層。

一個人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家裡像座宮殿;另一個還要為每月的房租發愁,為了賺錢,還得跟別人拼吃漢堡。

這樣的反差設定為後面的劇情發展做好了鋪墊。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唐·謝利執意要南下巡迴演出,他想用自己的行動打破階級壁壘,就算受盡傷害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堅信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勇氣和自尊可以。

他很痛苦,因為他“不夠白,也不夠黑,更不夠男人”,那麼他是誰?

他只是白人附庸風雅的工作,在臺上,他是彈鋼琴的音樂家,在臺下,他只是一個不被自己人認可的黑鬼。

他最終也沒有改變“群體”對於黑人族裔的偏見,但他改變了託尼。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在“片中”的託尼,實在被改變著,他漸漸拋開了種族的偏見。

他認為不認識黑人爵士音樂家,就不是黑人,當謝利不認識他說的幾位爵士世名家的時候,託尼說,你還沒我“黑”。

對著二人之間的深入理解,那個叫做“種族”懸在二人頭上“非黑即白”的東西,消失不見了。

這也是《綠皮書》想要為種族衝突給出的一個解決方法,溝通與交流。

那麼,接下來就說說《綠皮書》讓人不滿意的地方吧。

視角,本片的視角問題。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聽說在前期準備的時候,編劇尼克·瓦萊隆加領著維果·莫騰森去認識自己的家裡人,方便他熟悉自己父親的角色;而馬赫沙拉·阿里只能參照一部紀錄片,他從沒有跟唐·謝利的家族接觸過。

尼克·瓦萊隆加錄了很多自己父親口述的帶子,他的創作也是基於這些素材。

這也導致了《綠皮書》只能從一個白人的視角來構建這部電影,黑人視角是缺席的。

謝利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在為最後那個聖誕節的團圓結局作準備,謝利跨出了一步,勇敢地走進一個家人全是種族主義者的聖誕聚會。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這一路上發生了什麼讓他發生轉變的事情,是基於內部驅動的轉變,還是僅僅因為同情“謝利”這一個人。

影片在最後,還安排了兩個黑人小毛賊,意圖去搶謝利的錢,只是為了引出託尼原來真有一把槍?

這也難怪會有人說《綠皮書》的 “白人救世主”傾向。

在主創只聽信一面之詞的情況下,把謝利塑造成了對於“種族”很模糊的人,而實際上謝利的真人並不是這樣,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近十年來最佳,「綠皮書」配麼?

想一想兩年前的《月光男孩》與今年的《綠皮書》,同是最佳影片,但好像來自一個平行世界一樣,都涉及到了黑人題材,意識形態如此不同。

在《綠皮書》裡,黑人的作用是什麼?改變白人。至於黑人呢?他是想在聖誕節那天獨守空房,還是去參加派對,他自己決定。

可能對於美國的白人觀眾來說,“種族主義”還是得從一個白人的嘴裡講出來才行。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呢,講唐·謝利的故事,唐·謝利反倒成了一個他者,就像上面說,他的作用就是讓託尼產生同情。

《綠皮書》要是幾年前拍出來,還能讓人接受。現在拍出來,說是種族平權,不如說滿足白人的優越感。

就像今年柏林電影節的評委Justin Chang說的那樣,《綠皮書》是年度電影,但不是年度最佳電影。

- FIN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