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溫州人為什麼這麼有錢

2022-01-17由 陪你慢慢成長 發表于 歷史

“西方有猶太人,東方有溫州人。溫州人跟猶太人一樣,素以精明能幹、會做生意著稱。

當然,溫州人會做生意,也是被逼出來的。溫州屬於沿海地區,前面是大海,後面是大山,發展傳統農業沒有優勢,生存環境比較惡劣。在這種情況下,溫州人只能另闢蹊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正是在民營經濟的推動下,溫州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起窮的經歷,不由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出生在一個山頂,名為“茗岙”的村子,他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養不起,就送人了)。那時候我的爺爺家裡很窮,聽說我爺爺很懶,所以家裡特別窮,我奶奶就靠賣豆腐維持生計。連餬口都費勁,就別說讀書了。他們那時候吃不起米飯和白麵的,每天的糧食只有地瓜,每天我父親小時候都沒人管的,就二姑會帶著他,他們倆相依為命的,有一次,二姑揹著他去小河邊,不小心掉進去了,然後二姑拼命喊人來,最終救了他,那時他才一歲半。有一次他和鄰居的小孩打架了,後來小孩子的父母來告狀,我父親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太奶,拉著我爸的手就去磨面的大石頭那裡,把我爸的,手放進去,她開始磨。我父親痛得失去知覺,後來我奶奶回來,我爸爸藏在她被窩裡哭了一晚上。這都是二姑跟我說起來的,真的讓人心疼。

我父親17歲就離開家了,他就上過一年級,認識很簡單的字,但是被生活所迫,只能出來打工,他說跟著一個叔叔就來到了東北,第一次吃到還有餃子這個東西,一下子吃了70個,後來就再也吃不了餃子了。他來到東北的一個小城市,跟著大人學起了彈棉花,那時彈棉花都是人工的,彈一床被子下來,全身上下都是棉花,包括鼻子,睫毛,耳朵,嘴巴,眉毛。一出來看著真像“白眉大俠”。

父親後來獨立幹了,開了一個棉花廠,請了一些工人幫忙。慢慢地生意就做起來了。一步一步走過來,生活越來越好了。

父親後來獨立幹了,開了一個棉花廠,請了一些工人幫忙。慢慢地生意就做起來了。一步一步走過來,生活越來越好了。

不是每個溫州人都是這樣的經歷。但是溫州人真的是苦過來的。

那時的溫州人就是眼前既沒有路,也沒有路標。除了勇氣和眼力外,溫州人可以說是一無所有。

1967年,天公不作美,溫州大旱百餘日,河床都能當路走。不堪的生活水平加上殘酷的自然環境,溫州農民們的神經已經緊繃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於是,溫州人就動起了歪主意,開始各種走私。但是我的記憶中最深刻的溫州的“假皮鞋”。當時的溫州發展出了全國最大的皮鞋市場,全市皮鞋產量幾佔全國一成。在八十年代大小皮鞋作坊質量參差不齊,在低層次的價格血拼、無技術含量的簡單複製中名聲臭不可聞。

1987年8月8日,並不是發財的好日子。杭州武林門廣場,5000多雙從南京、上海、湖北等地查抄的溫州鞋被一把火燒成灰燼。

站在今天看,夏天裡的這把火對溫州來說並非是壞事。溫州人開始隱藏籍貫,一部分企業決定洗刷質量之恥。溫州走商隱名埋姓走遍世界各地,到處去取經學習,把經驗積累下來啟動溫性公司。

如今的溫州其實真的談不上有錢,有錢的也只是某些人,大部分在外地或本地做生意的老闆,整體去看,溫州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容易,放假跟北上廣相差不大,消費也真的不低,可是溫州的GDP總量真的少的可憐。溫州像樣的企業不多或者說很少,大部分都是私企,國企或民企不多。所以很多溫州年輕人還是喜歡去外地做生意或者上班。

不管哪個地方,都有有錢人,但是金錢和財富的基礎都是靠每個人自己的努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