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黃帝四經》第二篇·十大經(中)

2022-01-15由 瑞獸玄武 發表于 歷史

十大經·《姓爭》第六

高陽問力黑曰: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莫循天德,謀相復(覆)頃(傾)。吾甚患之,為之若何?力黑對曰:勿憂勿患,天制固然。天地已定,規(蚑)僥(蟯)畢掙(爭)。作爭者兇,不爭亦毋(無)以成功。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則不失所守。天地已成,黔首乃生。勝(姓)生已定,敵者生爭,不諶不定。凡諶之極,在刑與德。

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望失其當,環視其央(殃)。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繆(穆)繆(穆)天刑,非德必頃(傾)。刑德相養,逆順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陰而德陽,刑微而德章(彰)。其明者以為法,而微道是行。

明明至微,時反(返)以為幾(機)。天道環[周],於人反為之客。爭(靜)作得時,天地與之。爭不衰,時靜不靜,國家不定。可作不作,天稽環周,人反為之[客]。靜作得時,天地與之;靜作失時,天地奪之。

夫天地之道,寒涅(熱)燥溼,不能並立。剛柔陰陽,固不兩行。兩相養,時相成。居則有法,動作循名,其事若易成。若夫人事則無常,過極失當,變故易常;德則無有,昔(措)刑不當。居則無法,動作爽名,是以眀(戮)受其刑。

譯文

高陽問力黑說:天地已經形成,百姓也因此產生。很多人都不遵循天道,而且陰謀相互顛覆,我對此十分憂慮,這怎麼辦呢?力嘿回答說:不需憂慮,也不必擔心,天道自有其本然的法則。天地的格局已定,連各色的動物都在紛紛爭鬥,妄肆爭鬥者有兇殃,然而一昧不爭的也無成功可言。自然社會的規律便是:順隨天道的就能興昌,違逆天道的就會敗亡。不違背天道,就不會失去自己所固有持守的東西。天地已經形成,人民隨之產生。氏族部落已經形成,敵對的部落之間也就隨之出現爭鬥,不予以伐正這種爭端就不會平息。而伐正的準則,便是刑罰和德賞並行。

刑罰與德賞昭著顯明,兼行並舉,配合恰當。如果配合失當,上天會反過來降災的。天德平正,但沒有刑罰的配合是無法實行的;天刑威嚴,但沒有德賞作依託也必然傾毀。刑罰與德賞相輔相成,逆與順也便因此而定。刑罰屬陰的範疇,因此具有微晦的特質;德賞屬陽的範疇,因此具有明彰的特質。所以,秉執法度要彰明,施行道術要隱晦。

明瞭通曉德賞、刑罰的內涵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就要抓住天道執行的規律來把握採取行動的契機。這樣的話,人就能在天道運行當中反客為主。如果一味地爭競,該靜時不靜,國家就無法安定治理。相反的,該動時不動,那麼在天道運行當中,人就會重新處於被動地位。因此說,動靜合時,就會得到天地的佑助;而如果動靜不合時宜,就會失去天地的佑助。

天地間的自然規律是,寒與熱、燥與溼,是不能夠同時並立的;而剛與柔、陰與陽,也是不能同時並行的。它們之間是相互涵養、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關係。靜時則有法則,動時則遵循名分,所以事情容易成功,至於人事規律則是變化不定的,如果超過天道所規定的準度,擅自改變常規,那麼德賞就談不上,刑罰也就不會得體。人們靜時沒有法則可依,動時也不遵循名分,那麼結局便是被戮受刑。

十大經·《雌雄節》第七

皇后屯磿(歷),吉凶之常,以辯(辨)雌雄之節,乃分禍福之鄉(向)。憲敖(傲)驕居(倨),是胃(謂)雄節;[[插圖]溼]共(恭)驗(儉),是胃(謂)雌節。夫雄節者,浧之徒也;雌節者,兼之徒也。夫雄節以得,乃不為福;雌節以亡,必得將有賞。夫雄節而數得,是胃(謂)積英(殃);兇憂重至,幾於死亡。雌節而數亡,是胃(謂)積德;慎戒毋法,大祿將極。

凡彼禍難也,先者恆兇,後者恆吉。先而不兇者,恆備雌節存也。後[而不吉者,是]恆備雄節存也。先亦不兇,後亦不兇,是恆備雌節存也。先亦不吉,後亦不吉,是恆備雄節存也。

凡人好用雄節,是胃(謂)方(妨)生。大人則毀,小人則亡。以守不寧,以作事[不成。以求不得,以戰不]克。厥身不壽,子孫不殖。是胃(謂)兇節,是胃(謂)散德。凡人好用[雌節],是胃(謂)承祿。富者則昌,貧者則谷。以守則寧,以作事則成。以求則得,以單(戰)則克。厥身則[壽,子孫則殖。是謂吉]節,是胃(謂)絝德。故德積者昌,[殃]積者亡,觀其所積。乃知[禍福]之鄉(向)。

譯文

黃帝能夠洞徹吉凶的先兆、辨析《雌節》與《雄節》這關於治國修身的兩種基本處世規則,所以能夠分清導致福禍的原因所在。舉凡自我炫耀、自以為是、自我誇耀,倨慢不遜,都稱之為“雄節”;舉凡宛順、溫 和、謙恭、卑讓的,都稱之為“雌節”。所謂“雄節”,大抵屬於自滿的範疇;所謂“雌節”,大抵屬於謙遜的範疇。依仗“雄節”,假使偶有所得的話,並不意味著即是福吉;立足於“雌節”,如果一時有所損失的話,那麼最終也必然會有善報。如果依仗“雄節”屢有收穫,那也只能視為積累禍因,最終是憂慮兇險並瀕臨死亡。如果立足“雌節”而常有所失,這正是積累福德的過程;謹慎地戒備自己而不背離“雌節”,大福就必然會來至。

關於禍福的趨向,凡是先動者大抵都有禍兇,而後發者一般都有福吉。然而有時也會發生先動而無兇禍的特殊現象,這是因為恆久地執守雌節、雄節不失的緣故。有時也會發生後發而無吉福的特殊現象,這是因為頑固的依恃雄節、雄節未去的緣故。有時還會出現先動也無兇禍、後動也無兇禍的特別情況,這也是恆久地持守雌節、雌節不失的緣故。有時又會出現先發也無吉福、後發也無吉福的特別情況,這仍是頑固的依恃雄節、雄節未去的緣故。

大抵好用雄節的,都可以說是有害於生存,作為統治者則會毀滅,作為一般百姓則會亡身。雄節,守國則不安,做事則不會成功,求取則無獲,徵國則無勝。其自身不會長壽,子孫也不會蕃衍。所以這種雄節實為“兇節”,結果是在散失其德。而凡好用雌節的,都可以說是在承接福祿。作為在上位的富者因之昌盛,作為在下位的貧者因之得到足夠的衣食供給。採用雌節,守國則安,做事則成功。求取則有收穫,征戰則勝。不但其自身會長壽,子孫也會蕃衍。所以這種雌節實為“吉節”,結果便是積聚其德。因此說,積聚其德的會昌盛,積累禍殃的會滅亡。考察他是積殃還是積德,便可以預測禍福的趨向了。

十大經·《兵容》第八

兵不刑天,兵不可動。不法地,兵不可昔(措)。刑法不入,兵不可成。參之,天地刑(形)之,聖人因而成之。聖人之功,時為之庸。因時秉必有成功。聖人不達刑,不襦傳,因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天固有奪有予,有祥弗受,反隋(隨)以央(殃)。三遂絕從,兵無成功。三遂絕從,兵有成(功)。不鄉(饗)其功,環(還)受其央(殃)。國家有幸,當者受央(殃)。國家無幸,又延其命,陽陽。因民之力,逆天之極,有(又)重有功,其國家以危,社稷以匡,事無成功,慶旦不鄉其功,此天之道地。

譯文

不懂得天時,就不可以興兵;不懂得地利,就不能指揮作戰;不瞭解人事,就不會取得戰功。因此必須考察天時地利,並且取法於聖人之道。兵功是人為的,但它由天地主宰著,聖人因為能夠因順天道、地道、人道所以能成就其功。而聖人的成功,就是因為掌握了時宜併為之所用。因順天時而把握時宜,作戰就能夠成功。作為聖人,他們能夠恰當地掌握軍紀刑法,而且處事果決不背信棄義。而關鍵的是,要順應天時,當機立斷;該果斷的時候卻猶豫不決,反而會自取其禍。

有剝奪有賜予這是天道本然具有的客觀規律,天賜祥福如不能順而受之,結果只能是反受其禍。如果拒絕因順天道、地道、人道,則不會有兵功。如果因順天時、地利、人心,就會有兵功。如果不能順受天賜之功的話,會反受其殃的。倘使國家幸運,則戰爭的首先發動者本人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假使國家不幸,那麼戰禍的肇事者會仍然高居其位。如果統治者聲勢浩大地去發動戰爭,藉助於民力去違反天道,再加上好大喜功,那麼其結果便是國家危險,天下惶亂不安,做事不會成功,慶賞雖多也仍然不會有兵功。天道決定了這一切。

十大經·《成法》第九

黃帝問力黑:唯餘人,兼有天下,滑(猾)民將生,年(佞)辯用知(智),不可法組,吾恐或用之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成法可以正民者?力黑曰:然。昔天地既成,正若有名,合若有刑(形),[乃]以守名。上捦之天,下施之海。吾聞天下成法,故曰不多,言而止。循名復,民無亂紀。

黃帝曰:請問天下猷(猶)有虖(乎)?力黑曰:然。昔者皇天使馮(鳳)下道言而止。帝用之,以朳天地,[以]楑(揆)海,以壞(懷)下民,以正世之士。夫是故毚(讒)民皆退,賢人減(鹹)起,邪乃逃,年(佞)辯乃止。循名復,民無亂紀。

黃帝曰:者,而已乎?其亦有長乎?力黑曰:者,道其本也,胡為而無長?□□所失,莫能守。之解,察於天地;之理,施於海。何以知□之至,遠近之稽?夫唯不失,以騶化,少以知多。夫達望海,困極上下,鄉(向)相枹(抱),各以其道。夫百言有本,千言有要,萬[言]有蔥(總)。萬物之多,皆閱空。夫非正人也,孰能治此?罷(彼)必正人也,乃能操正以正奇,握以知多,除民之所害,而寺(持)民之所宜。[插圖]凡守,與天地同極,乃可以知天地之禍福。

譯文

黃帝問力黑說:我一人廣有天下,刁巧的亂民就會出現,那些阿諛諂媚、花言巧辯之徒也會苦心孤詣地運用權謀,實在是難以遏止,我擔心人們會群起效尤以亂天下。請問天下有沒有既定的法則來端正民心?力黑回答說:有的。昔日在天地已經形成時,萬物都是透過名分來正定其形質並且使形名相符,這種以名正形、使形名相符的原則就稱為執守天道。這種大道,上可溢於天而下可延及四海。據我所知,天下的這種既定法則本不需過多描述,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這便是,尋求事物的名形而總歸於“道”。這樣的話,天下百姓就不會違法亂紀了。

黃帝說:請問天下可有“道”嗎?力黑回答說:有的。過去天帝曾派風伯飛下傳道,上古的帝王們採用它來辨別規範天地萬物,並料理斟酌四海之事,且用它來安撫百姓、端正了一代知識分子。因此,品行敗壞的人統統屏去不用,有德行的人一律被啟用,各種婬邪銷聲匿跡,諂諛巧辯之方才止息。尋求名形而復歸於道,人們不再違法犯紀。

黃帝問:“道”,莫非就僅僅是一句話嗎?它還包含有更多的意思嗎?力黑回答說:“循名復一”這一句話就“道”的根本而言的,怎麼能沒有更多的含義呢?諸事所以有失誤,就是因為不能執守大道的緣故。“道”的蹤跡,可以至於天地;“道”的妙理,可以延及四海。然而,怎麼知道“道”的高下遠近的至極呢?“道”促使了萬物發生變化,由少到多、以一知百。通觀四海,窮極天地,天地四方,無論何事何物都在按照其自身規律存在和運動著;無論是千言還是萬語也都有著其根本和總綱。但是,萬物雖多卻都是由“道”所總掌。如果不是形正德美的人,誰又能夠代表天道去總理天下萬物萬事呢?必須是這樣的聖人, 能夠秉持正道以矯正邪道,把握大道去處理各種複雜事物,除去有害於人民的東西,而保持適宜於人民的東西。執守大道以總理萬物,取效天地的法則,這樣就可以懂得天地之間禍與福的所在了。

十大經·《三禁》第十

行非恆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三者既修,國家幾矣。地之禁,不□高,不曾(增)下,毋服川,毋逆土,毋壅民明。進不氏,立不讓,徑遂凌節,是胃(謂)大凶。人道剛柔,剛不足以,柔不足寺(恃)。剛強而虎質者丘,康沈而流面(湎)者亡。憲古章物不實者死,專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虛。天道壽壽,番(播)於下土,施於九州。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天有恆日,民自則之,爽則損命,環(還)自服之,天之道也。

譯文

行事沒有一定的準則,為天道所禁止。違背農事徭役的規律,為地道所禁止。背離教令,則為君主所禁止。上述關於行為的準則、農事與徭役的關係以及教令等等三方面的事情都做好了,國家也就差不多達到治理。關於地道的禁忌,那就是君主在修築宮室時不要夷平山陵、填充澤壑、堵塞河流、違逆地理。不要違反節令而濫興土木之功,也不要違背百姓既定的農事規律。

只知進而不知適可而止,立身行事兒不知謙卑遜讓,邪僻行事兒超越節度,這些都意味著大凶。人道的規律應是剛柔相濟,不能只採用剛,也不可只依賴柔。剛硬強直而秉性威猛的必會困窘,沉湎逸樂婬酗於酒色的必然滅亡;只知效法古事而不合實際的是窮困不通的,侵人之利、奪人之財以擴大自己宅第的其宅第終成廢墟。

天道是平正簡易的,它傳佈於大地,延及於九州。因此王公們應取法天道,慎重地制定施行其法令,使老百姓知道如何去行事。天有恆定的法則,人們自然去取法它,如果違背它就會損傷身命,自取敗亡。這便是所謂的天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