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2022-01-13由 田君良 發表于 歷史

通常認為,劉備之所以得不了天下,是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首先,劉備爭雄天下的最佳時機,在建安二十四年前後。當時,關羽北伐勢頭很猛,劉備也生平頭一次在漢中擊敗了曹操,奪取了漢中。至此,當年諸葛亮在隆中規劃的“先取荊益,再圖中原”這一最高戰略方針的基礎,已經足備。然而,關羽之敗之死,荊州之失,使原本大好的局面,瞬間墜入深淵,劉備失去了半壁江山,隆中策劃的大戰略失去了荊州這一舉足輕重的支點,劉備的天下,於是漸行漸遠。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第二,劉備雖為英雄,但相比當時最大的英雄曹操,其個人能力還是相差不少。劉備和曹操起兵時,差距原本不大,但曹操南征北戰近二十年,自己做到了漢司空,拼出了北方天下,同時期的劉備,卻只能在劉表手下苟且偷生。劉備大半生有多不得志,從他荊州一言就可見得。當時,劉備這樣說:

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大意是說:劉備在荊州待的數年間,曾在與劉表會談時起身如廁,見自己大腿上的肉多了起來,就慨然流淚。還坐時,劉表覺得很奇怪,就問劉備怎麼回事,劉備說:“我原來常常不離開馬鞍,大腿上的肉全部消失。現在不再騎馬了(不再馳騁沙場),大腿上的肉又多起來了。日子飛馳,年老將至,我的功業卻還沒有建立,我因此感到悲傷。”

劉備的悲傷不無道理,他在個人能力方面,原本不如曹操,唯有得人心方面,和曹操能有一拼。加之,曹操當時早已功成業就,劉備依然一無所有,他怎麼還期望自己能奪取天下呢?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然而,漢末之後千年,在長沙發現的一批文物,卻足以重塑人們早已習慣的認識。二十世紀末,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長沙發現了一批三國簡牘。簡牘眾達十幾萬枚,內容涉及三國東吳嘉禾年間許多荊州長沙郡的民間文書。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這些簡牘中,有這樣一則記載:

錢九萬一千四百五十,付庫吏殷連,領與前所入合八十七萬八千斛五斗,嘉禾元年。

大意是說:有錢九萬一千四百五十,付給一位叫做殷連的庫吏,與之前付給的錢合計,總數為八十七萬八千斛五斗,嘉禾元年(記錄)。

從這則記載中,我們可以得出的資訊有:當時荊州長沙郡某一府庫中,存錢數額巨大,以及,錢幣是由所謂“庫吏”經手出入的。

為進一步敘述,首先普及一下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的概念。

自然經濟

,是封建社會一種主要經濟模式。自然經濟中,人們的一切經濟活動,其本質是為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不是以交換需要而進行的。具體來說,由於上古時期生產力極度匱乏,很少出現產品剩餘,加之分工水平低下,導致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況非常嚴峻。例如,一個家庭透過勞作,收穫了一些穀物。另一個家庭透過養殖,得到了一些家禽。當時這樣的家庭,其勞動尚不足以維持其生存,收穫穀物的家庭,即便全部用來養活自己人,依然不夠用,收穫家禽的家庭,更是如此。因此,他們不可能得到剩餘產品,也就不可能用剩餘產品進行交換。這就是自然經濟的最大特點:

自己自足為主,極少商品交換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商品經濟

,則是封建社會中另一種主要經濟模式。人類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後,出現了產品盈餘,使得產品不再被拘泥於自給自足,部分剩餘產品被用來交換。這種交換的屬性,就是商品經濟的根本屬性。交換屬性,使原本只用來自給自足的產品,多附著了一層性質。這層性質,使產品不再侷限於其使用價值,而增添了其交換價值,使產品成為了商品。

中國古代經濟,從上古至漢末三國時期,經歷了數次小回旋,一次大回旋。具體來說,秦朝以前,生產力低下,各國都以自然經濟為主,商品經濟為輔。秦漢以降,生產力水平提高,自然經濟地位逐漸被削弱,商品經濟逐漸抬頭。這一趨勢,一直保持了四百多年,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商品經濟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自然經濟才又抬頭了。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漢末大亂之際,首先進行商品經濟和自然經濟並重改革的,正是曹操。他設計的租調製,令李通釋出的租調令,是這一改革的起始。自然經濟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百姓上稅時,由原來的上繳商品稅,改為上繳商品稅和上繳實物稅結合。具體來說,曹操改革前,一戶百姓的每年上稅,是以

的形式上繳的;曹操改革後,改為上繳數目少於過去的一部分錢,還要上繳

穀物

布匹

這兩種實物。這一局面,正是由於亂世之際,商品經濟下滑導致的必然選擇。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然而,長沙發現的這批簡牘,卻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情況。從上面引用的一則簡牘中,可以明顯得知,直到嘉禾元年,荊州長沙地區依然在進行大量的商品交易。荊州是當時南方最發達的地區,荊州如此,則有理由相信,益州、揚州以及其它南方州郡,也是如此。

這說明,在當時北方曹魏已經實行了多年的自然經濟改革後,南方依然有大量的商品經濟活動

。究其原因,也無非兩種可能:

要麼南方不需要進行自然經濟改革;要麼南方沒有能力進行自然經濟改革,只能承受商品經濟和貨幣貶值帶來的殘酷打擊

第一種原因,可能性極小。因為當時北方要比南方發達,連北方都不得不進行自然經濟改革,南方更是如此。因此,當時荊州的這種局面,顯然是由於南方無力進行自然經濟改革造成的。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南方人口太少,生產力落後,生產的產品總數稀少,如果進行改革,勢必無法獲得預期效益。

劉備得不了天下,是戰爭之傷,還是國力之傷?

因此,劉備無法得到天下,關羽失荊州和劉備能力不如曹操這樣的原因,依然不夠根本。根本原因在於:

劉備的江山,正好坐落在當時中國經濟落後的南方,蜀國的整體國力和經濟實力,遠遠不如魏國強大。

即便關羽不失荊州,即便劉備自身能力比曹操強大,也無法扭轉這個根本劣勢。如同當年,論實力,諸葛亮一人足以碾壓曹丕、曹睿、曹真、司馬懿、張郃、郭淮等人之和,但他依然無法逾越國力不足這一根本劣勢。五次北伐,三次退軍都不是因為作戰問題,而是因為糧草補給不足造成的。第五次北伐前,諸葛亮不得不花三年時間積累糧草,同樣的積累量,按鄧艾對當時魏國實力的估計(六七年可積三千萬斛),只需不到一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