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兩晉南北朝人物和故事連載(54)-淝水之戰

2022-01-12由 jygzn 發表于 歷史

公元357年,前秦皇帝苻生欲除去東海王苻堅,被苻堅先下手殺掉,苻堅自立為大秦天王,隨後苻堅重用王猛,滅前燕、從東晉手中奪取梁(今陝西南部地區)、益二州(今四川大部、重慶大部地區),向北吞併鮮卑拓跋代國,向西兼併前涼,派呂光遠征西域,一統北方,於是苻堅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下滅亡東晉統一中國。

前秦的情況

王猛死前,勸諫苻堅不要著急攻擊東晉王朝,前秦剛剛統一北方內部矛盾重重,核心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兵將疲倦,不願再打仗,二是集中居住在一起的鮮卑、羌族、氐族皆是心腹之患,而東晉據有長江天險,時機還不夠成熟。王猛死後七年,苻堅決定攻擊東晉,戰前苻堅與王公大臣們討論伐晉問題,結果滿朝文武無人贊同,苻堅的同母弟苻融,太子苻宏也反對伐晉,但是苻堅堅持己見,儘可能地在前秦籌措兵力,公元383年苻堅開啟了伐晉戰爭。

東晉的情況

東晉這邊在被前秦奪取梁、益二州以後,就退守巴東(今湖北巴東),後秦和東晉的對峙在從襄樊到淮河一線。公元376年,司馬矅親政,陳郡謝氏的謝安任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軍事上東晉的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是謝氏掌握,執掌朝政的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當時的桓氏家長桓衝也積極與謝安合作,桓、謝兩家合作共處,使得東晉朝廷出現了難得的政治安定局面。公元377年,廣陵(今揚州)缺乏良將防守,謝安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謝安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謝玄在廣陵重建了北府兵,由於這支部隊是由流民組成,所以戰鬥力強悍,再加上選拔任用了劉牢之、何謙等優秀將領,很快就成為了東晉朝廷的主力部隊。

淮南之戰(淝水之戰的預熱,目的是拿下一南一北兩座軍事重鎮襄陽和彭城)

公元378年,前秦徵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進攻襄陽,與另外兩路精兵合圍襄陽,投入兵力十七萬,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公元379年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率軍圍攻彭城(今江蘇徐州),謝玄率北府兵北上救援,結果連續戰勝南下前秦軍,前秦軍被迫退回淮北(今安徽淮河以北)。

淝水之戰

雖然在淮南之戰前秦沒有達到戰略目的,但是苻堅自恃兵精糧足,公元383年他發動了統一全國的戰爭。同年,桓衝帶領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其對下游的壓力。苻堅以苻融為前鋒都督,指揮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先行,前往汝潁地區(河南南部、安徽北部),苻堅隨後出發。東晉以謝石(謝安弟)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與將軍謝琰,桓伊等率領以北府兵為主力的軍隊八萬人,北上抗擊前秦軍。

十月秦軍渡過淮水,攻陷壽陽(今安徽壽縣),東晉派去援助壽陽的胡彬水軍,聽聞壽陽失陷,退守硤石(今安徽省淮南市西部),苻融命將軍梁成率大軍進攻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注入淮河),截斷淮水通路,意在截斷胡彬的退路,這使得晉軍不得從淮水水路西進。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帥精兵赴洛澗擊敗並斬殺梁成,於是謝石大軍會和胡彬水軍,水路俱進迫臨淝水,而此時淝水一線的前秦軍隊不過十萬餘,之前受挫造成士氣低落,苻堅便率輕騎趕到壽陽,這樣前秦軍隊和東晉軍隊就在淝水一線形成對峙。

苻堅先是派朱序去晉軍大營勸說謝石投降,朱序原是東晉襄陽太守,到了晉營不但不勸說謝石投降,反給謝石出謀劃策,建議趁前秦軍隊還沒有到齊速擊之,敗其前鋒可破也,謝石也聽從了朱序的建議,決定迅速出兵打擊淝水西岸的前秦軍。

謝玄派人對苻融說要渡過淝水與前秦決一死戰,秦軍將領想趁晉軍渡河之時半渡而擊,於是苻融同意了這個計劃,就指揮軍隊開始後退,誰知大軍一退,朱序等東晉降將乘機在陣後大呼:“秦軍敗矣!”,前秦軍隊頓時一片混亂,謝玄此時帶領晉軍渡水衝殺,結果秦軍越發不可收拾,大舉潰敗,先鋒都督苻融也死在亂兵之中,晉軍在後面掩殺,很快收復壽陽,苻堅也中箭逃回長安,淝水之戰以前秦軍的大敗結束。

淝水之戰失敗,符堅主要失敗在驕傲,對自己內部矛盾認識不夠清楚,沒有聽從王猛的建議安心鞏固內部統治,解決民族問題,連年的征戰使得兵卒厭倦打仗,前秦應該停下來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發展經濟,苻堅沒有這樣做,造成了淝水之戰的失敗,進一步造成了本就不團結的帝國四分五裂,割據政權紛紛建立,全國統一的希望就此破滅,中原大地繼續分裂近200年,人民生活更加艱難。

兩晉南北朝人物和故事連載(54)-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前後形勢圖

淝水之戰到北伐時期的南北形勢圖,圖中黑線為淝水之戰之前雙方實際控制區域分界線,紅線為北伐勝利到謝安去世時期的雙方實際控制區域分界線

淝水之戰的成語

投鞭斷流

當苻堅決定討伐東晉時,遭朝中大臣勸諫,指出東晉由漢族人建立,受國人擁戴,而且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但驕傲的苻堅卻不屑地迴應:“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子投入長江,足可把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後人以投鞭斷流形容軍隊陣容鼎盛,人才輩出的意思。

草木皆兵

前秦的先頭部隊在洛澗附近被晉軍偷襲,被擊敗得潰不成軍,不但令秦兵士氣受挫,亦令一向驕傲的苻堅信心動搖。他得知晉軍正向壽陽前進,便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觀察晉軍動靜。他看見對岸的晉兵排列整齊,戰船密佈,訓練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長滿無數草木,北風吹過,草木晃動,就像無數士兵在活動,於是跟苻融說道:“晉兵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你怎麼能說他們是弱旅?”後人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經過敏及疑神疑鬼。

風聲鶴唳

前秦苻堅的軍隊在淝水一戰中大敗,苻融戰死,苻堅中箭,率領餘兵拼命逃回北方。當他們聽到風吹過的聲音及飛鶴的鳴叫,都以為是晉兵仍在後窮追不捨,於是他們日夜逃跑,飢寒交迫,結果當他們回到北方時,百萬大軍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後人便以風聲鶴唳形容人在受過刺激後,心靈變得脆弱不堪,一旦風吹草動都會受不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