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2022-01-09由 一個人的歷史 發表于 歷史

有些人說《史記》裡的《五帝本紀》不像是史書,更像是神話故事,對於這種說法我只能說由於歷史久遠,沒有什麼可靠的史料作為支撐,對於司馬遷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既不能無中生有,又不能生搬硬套,對於手裡僅有的史料還要進行合理的裁剪,重點是描述一個歷史起點的問題。也什麼不選擇更久遠的時間和人物呢?因為沒有史料支撐,很多事件和人物不可考證,神話的色彩很重,如果直接拿來作為《史記》的開端,那麼就不是一個史學家嚴謹的態度了。於是司馬遷把《史記》的起點放在了五帝時代,以《五帝本紀》作為《史記》的開始。因為那個時代的記述,儘管神話色彩也很重,但是還是可以透過很多細節,還原出歷史的本來面目的。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少典是誰呢?依據近代史學家考證和《國語》等記載,少典是華夏族的祖先,小部落的首領。人類從原始社會發展到氏族部落,這是大家所形成的共識,而黃帝的父親就是一個部落首領,這為黃帝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有個好的出身,只是有了一個基礎,打鐵還要自身硬,黃帝自己如果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他還是無法成就一番事業的。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生下來就很有靈性,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就可以說話了,這點有點違揹我們的認知嘗試,但這個說話是不是隻要能夠發出聲音就算呢?你說有誰生下來就可以像成年人一樣說話,那肯定是胡說,但是說發育的好,比一般的孩子說話早是完全可能的。按照今天的說法,黃帝這個出身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作為部落首領的兒子,他的營養肯定是跟得上的,在那個物質資源匱乏的時代,這個優越性不是常人可比的。幼年的時候聰明機敏,那是因為和部落裡的同齡人比較,黃帝確實很突出,因為他是部落首領的兒子。

因為所處的平臺不一樣,決定了黃帝的見識不同,其他人還在為活下去而拼搏的時候,黃帝已經在思考作為部落未來首領該去思考的事情了。同樣能夠見聞識廣,也是由於父親作為部落首領,給他提供了最為強大的資源。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如果僅僅滿足於繼承父親的部落首領位置,黃帝就不會成為五帝之首了,他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看到了更遠的前方,樹立了更大的目標。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史記·五帝本紀》

曾經的部落聯盟首領神農氏,這個時候已經老邁,失去了統治部落聯盟的能力。因此部落之間開始互相攻伐。面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神農氏這個盟主,卻沒有去征伐來平定干戈的能力。所謂“亂世用武不用德”,這正是有實力的部落崛起的最佳時機,和黃帝一樣有遠大志向的還包括炎帝和蚩尤,他們和黃帝是那個時代最強大的部落,就像東漢末年的“三足鼎立”之勢一樣。

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如果你說三國時期曹操的“挾天子以令不臣”的做法是向誰學習的,我說是向黃帝學習的,黃帝以神農氏的名義,去討伐那些不來向神農氏進貢的部落,這就叫做出師有名。曹操就是借鑑了黃帝的做法,沒有直接無視曾經的老大,而是先用維護老大權威的名義,得到用兵的授權,這樣一來就在政治上搶佔了先機,

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史記·五帝本紀》

和黃帝相比,蚩尤就有點窮兵黷武的味道了,蚩尤部落武力強大,其攻擊力沒部落可以獨自面對,可以說無人能敵。他採取的征服方式比較直接,就是服不服都要滅了你,因此其他部落都人人自危,這樣無疑把自己陷於孤立的境地。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炎帝比蚩尤要好一些,他沒有那麼直接採取武力消滅的方式,但是他也是用武力攝伏的方式,不服就乾的盛氣凌人下,讓弱小的部落紛紛投靠到黃帝的部落,請求得到黃帝的庇護。這樣一來,黃帝就成為了部落聯盟裡最強大的存在。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黃帝開始先從農業入手,德行的根本就是讓大家吃飽肚子,畢竟大家要吃飽飯才能打仗,而後訓練部隊,第一個目標選擇了炎帝,因為和蚩尤相比,炎帝更好對付一些。和曹操對待袁紹一樣,黃帝把最難對付的蚩尤放在了最後。炎帝也不是束手就擒的主兒,前前後後打了有規模的戰役有三次,才徹底擊敗了炎帝。收編了炎帝的部落以後,黃帝就有了進一步對抗蚩尤的資本,決定天下命運的一戰即將上演。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蚩尤暴虐,不聽從神農氏的命令,因此黃帝徵集了天下部落共同出兵討伐蚩尤。有沒有點熟悉的味道,是的,若干年後的成湯滅夏桀和武王伐紂都是改進後的劇本和不同的演員而已。對於蚩尤,黃帝沒有采取收降的政策,而是徹底消滅了這個最強大的對手,那是因為時勢不同,所採取的對策自然不同。

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史記·五帝本紀》

到了這個時候,除了神農氏已經沒有人擋在黃帝面前了,對於神農氏這個昔日的天子,黃帝沒有采取武力奪權的手段,而是使用了相對溫和的做法,因為神農氏這個傀儡首領這些年確實窩囊,開始認為軒轅是個可以信賴的中興之臣,卻原來不過是別有用心的做法野心家。這個時候已經不用軒轅自己出面了,部落首領們共同擁戴軒轅成為了天子,黃帝代替神農氏成為了新的部落聯盟首領。

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史記·五帝本紀》

這個時候的黃帝已經不需要借用任何人的名頭,自己就是那個發號施令的人。但天下的部落何止千萬,沒有了蚩尤,還會有實力雄厚的部落企圖染指最高權力。因此從成為天子的那一刻起,黃帝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他的腳步從未停歇,但並不是遊山玩水,而是為了去平定那些不安分的部落,進一步開疆拓土。

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之後的顓頊和帝嚳著墨不多,但總體看來,他們把黃帝打下的基業進一步鞏固和壯大了。顓頊的時候,所控制的疆域進一步擴大,這裡面提到的神仙,可以看做是大小不一的部落首領,顓頊把他們的部落及他們所控制的土地,全部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之內。

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在位時,就開始收取各地的財物,並開始教化民眾,讓大家知道恭敬日月,敬畏鬼神之力,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要告訴大家,我是天子代天巡狩,因此你們把財物拿出來進獻給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之前可以說以武力征服為主,到了帝嚳的時候,開始注重思想層面的控制,讓人們知道禮數,敬畏鬼神之力,也就是敬畏自己這個天子的權威。

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到了唐堯、虞舜的時候,唐堯對於虞舜進行了一番考驗,首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許配給虞舜做妻子,用來考察虞舜的作為和德行。虞舜並沒有因為她們是唐堯的女兒就對她們高看一眼,而是讓她們住到媯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婦之道。對於這一做法,唐堯很讚賞,讓虞舜做了司徒的職務,輔助自己治理天下。你也可以看出年老的唐堯已經已經很難掌控天下,而虞舜正年富力強,他對於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因此對於唐堯的女兒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而對於唐堯來說,虞舜是很強勢的存在,將女兒嫁給虞舜,你可以說是考察,也可以說是唐堯為了保護部落的一種安排,自己的女婿怎麼也不至於對自己下手吧,這是為了後面自己退位後族人的安全做了一手準備。

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唐堯讓虞舜負責百姓的教化工作,理順各種關係,強化倫理道德的作用,這是樹立其德行;而後讓虞舜參與百官的事,這可以說成是實習,連線百官們的作為和每個業務的邏輯,而後安排排程百官,讓各項工作都變得有條不紊;內政之外還要培養外交能力,也就是讓虞舜做外交部長,負責接待四方賓客,用恩威並施的辦法,讓四方來客都能夠甘心誠服;直到這裡,我們看到的還是唐堯對於自己未來接班人的悉心栽培,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但是下面的記述畫風就變了。

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史記·五帝本紀》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唐堯又派虞舜進入山野叢林大川草澤,這些地方可都是險惡之地,就算是成群結隊的人,也可能發生不測,更何況是讓虞舜自己前往呢?果然虞舜遇上暴風雷雨,在這種情況下,迷路過遇到猛獸都是有可能的,但虞舜既沒有迷路誤事,也沒有遇到虎狼的威脅,你說他是天命之子,我看還是自己做好了準備。就像虞舜的弟弟象多次陷害他,他每次都能死裡逃生,這絕對不是運氣而是實力使然,神話故事背後隱藏的是虞舜的能力。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在虞舜通過了考驗後,唐堯才把天子之位傳給了虞舜,禪讓更是古往今來被人們傳頌的美德之一。在蒙學讀物《千字文》中就提到“推位讓國,有虞陶唐”,說的就是唐堯把天子之位讓給虞舜的故事。不過從上面的記述,我們可以看出,所謂“禪讓”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美好,或許是我自身的狹隘影響了對事物的認知吧。

讀史:《五帝本紀》只是神話故事而已?那是因為你沒留意這些細節

去除了神話故事,我看到了隱藏在《史記·五帝本紀》裡的歷史記憶,從那時開始,禪讓成為了一種帝王的美德,春秋戰國時期就多次發生。到了三國時期,如果你說曹操沒看過《史記》,我是不大相信的,單憑“挾天子以令不臣”就可以看出曹孟德受到了《史記》的影響,至於曹丕和漢獻帝的禪讓更是對推位讓國的又一次精彩演繹。歷史從來都很有趣,即使沒有神話故事的幫襯也足夠精彩,只是需要我們去主動發現罷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