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釋出:活菌數量達標 才是益生菌食品

2022-01-08由 食城食事 發表于 歷史

《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釋出:活菌數量達標 才是益生菌食品

11月25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益生菌食品》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益生菌及益生菌食品進行了定義、分類,並對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運輸貯存進行了明確規定,這將促進益生菌食品消費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該《標準》要求使用的益生菌菌種應符合衛生管理部門頒佈的《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種名單》。益生菌普通食品不能進行保健功能的宣傳。在符合這兩個名單要求的基礎之上,該《標準》對菌株的來源、儲存鑑定、保質期內產品中的活菌數量作出了明確規定,其目的是在現行法規框架內,進一步規範益生菌在普通食品中的應用。

即食型食品活菌總數不得少於10⁷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益生菌食品種類繁多,既有添加了活菌而且其相當數量在保質期內仍然存活的產品,也有添加了活菌但不能保證其銷售時繼續存活的產品,還有一些產品則添加了不再存活的益生菌。

這些產品從一定視角來說都可能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是否都可以被稱為益生菌食品呢?對此,李宇解釋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益生菌的定義,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一定數量時,會對人體健康有益,因此,只有當食品中存在活的益生菌,並且在保質期內保證足夠活菌數量的產品才能被稱為益生菌食品。

益生菌食品是從需要冷藏的液體食品發展而來的,這類食品更容易保證益生菌存活,例如飲料、酸奶等食品。隨著益生菌生產技術的提高,可以在更多條件下保證益生菌存活,益生菌食品也逐步擴充套件到半固態和固態等品類。

記者注意到,新發布的《標準》明確規定,在保質期內,即食型益生菌食品的益生菌活菌總數須≥10⁷CFU/g,而加工用益生菌食品應能滿足終端產品活菌數量的要求。

李宇強調,益生菌原料必須具備四大核心要素:

一是需要明確菌株號和分離來源;二是需要由第三方機構進行鑑定、保藏和安全性評價;三是需要經過全基因組測序且有相關科學文獻支援;四是需要有進行人體或臨床試驗研究的科學文獻支援其正面評價。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研究員吳崇明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益生菌執行標準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加工用菌種製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加工用菌種製劑生產衛生規範》《固體飲料》《飲料》等。這些標準對菌種種類、生產規範等進行了規定,但是對益生菌的活菌數量沒有具體規定,或僅規定標示活菌型的乳酸菌飲料產品乳酸菌數應≥100萬CFU/g,但乳酸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益生菌概念。此次《標準》的釋出不僅完善了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質量標準與規範體系,又在法規框架內為益生菌食品生產和差異化創新提供了指導依據。

亟待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菌種

今年10月28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釋出《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名單》《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徵求意見稿)。其中,可用於食品的菌種及亞種共計38個,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及亞種共計13個,並對菌種名稱進行了規範。

吳崇明表示,益生菌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人體中原本就存在的菌種,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一類是人體中不存在,但醫學研究表明,補充這類特定菌種有益人體健康,如地衣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

近年來,我國益生菌行業處於快速上升階段,消費需求持續擴大。截至2020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達到850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900億元。其中,發酵乳產品佔益生菌市場規模的70%以上。

“我國益生菌食品企業大多采用海外原料企業的菌種。”中國保健協會保健諮詢服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鶴松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目前,國外知名企業的品牌價值及市場推廣投入較大,獲得了消費者更多的信任。而我國有江蘇微康生物、北京科拓恆通、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潤盈生物4家年產值在千萬元規模以上的企業。

王鶴松建議,目前,益生菌企業應加大科研投入,開發出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菌種,提高附加價值,使消費者增強對國產益生菌原料的信心。雖然我國學術界對益生菌活菌研究已高度重視,但是對於死菌和乳酸菌代謝物質的研究還需要加大投入。

吳崇明則強調,目前,益生菌食品存在品類界限模糊、缺少標準規範、品牌認知度低、同質化嚴重等問題。近年來,雖然有大量益生菌新產品上市,但很多產品所新增的菌種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益生菌,大多為益生菌的增殖輔助物質,無法產生相應的效果。某些益生菌食品中還存在摻雜使假現象,比如在菌粉中加入外表相似的粉末、菌液中加入死菌、活菌數目不達標等。吳崇明建議,消費者選購益生菌食品時應關注菌種來源、菌株備案、活菌數目,並透過正規渠道購買。同時,我國益生菌食品企業應與科研單位、醫院相結合,從益生菌菌種的培養、功效挖掘和驗證等多方面入手,注重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和永續性,大力研發我國特有的益生菌食品。

益生菌食品產業出現細分化趨勢

王鶴松介紹說,人體內的益生菌超過400種,其中,20種在人體內長期定植。益生菌在進入腸道後,會與腸道中原有菌群發生棲生、共生、偏生、競爭、吞噬等複雜關係,從而最終發揮促進機體健康的作用。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補充益生菌可改善腸道菌群結構,阻止致病菌的入侵、黏附和定植,減少有毒物質生成,從而起到預防腸道疾病的作用;益生菌在體內可直接或間接產生維生素、氨基酸、短鏈脂肪酸等營養物質,併產生多種酶或酸類促進乳糖、鈣、蛋白質的吸收;益生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可刺激淋巴細胞,促進產生能抗同類病原菌的抗體,調節機體的免疫應答機制,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近幾年,益生菌食品產業出現細分化趨勢,針對減脂減重、情緒管理、口腔、呼吸道、過敏、女性私護健康等特定目標的產品不斷上市,並受到消費者青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線上針對幽門螺桿菌的益生菌食品非常暢銷。

王鶴松表示,消費者一般有健康需求時才會食用益生菌食品,健康狀況改善後就會停止食用。其實,益生菌需要從食物中進行補充,而且適宜長期食用,因為人體不會對其產生依賴性。

吳崇明表示,益生菌的作用與劑量密切相關,攝入足夠劑量的益生菌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但不同的菌株發揮健康作用時的劑量不同,活菌數也並非越多越好。益生菌功能的發揮存在人群特異性,雖然益生菌產品對大多數人群的健康確實存在益處,但仍不能確定它對所有人群的健康都有益處,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目前,益生菌食品產業應用的核心菌種嚴重不足,亟須在傳統發酵食品與人腸道菌群基礎上,進行潛在益生菌菌株的靶向篩選及挖掘,建立優質益生菌菌種資源庫、功能基因資料庫。同時,有些益生菌菌種高密度發酵產生的菌體生物量較低,要結合基因組學或培養組學等手段,提高益生菌的培養效率。“益生菌食品必須保證活菌狀態和必要數量。”吳崇明表示,在益生菌食品產業發展中,生產企業應充分利用熒光顯微、流式細胞、宏基因組分析、特異性PCR等技術,確定產品中的菌種組成以及對活菌進行精確計數,從而提升產品評價、質量控制及市場監管水平。

頂部